湟源县牛羊养殖情况调查报告
2014-04-05李淑霞
李淑霞
湟源县牛羊养殖情况调查报告
李淑霞
(青海省湟源县畜牧兽医站 812100)
1 湟源县牛羊养殖现状
1.1 养殖现状 自2010年以来,由于整个牛羊肉市场价格涨幅较快,牛羊养殖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到2013年牛存栏达到5.06万头,羊存栏达到32.67万只,牛羊存栏分别比2010年增长9.3%和46.2%;2013年末,出栏牛3.46万头,羊18.44万只,分别比2010年增长18.9%和14.3%;生产牛羊肉7553t,比2010年的6022t增长25.4%。
1.2 规模养殖 2013年全县牛羊规模养殖(场)户达到4907户,占全部规模养殖户的99%,比2010年增加634户,存栏畜禽21.23万头(只),占全县牛羊存栏数的56.3%;其中10头以上规模养牛户416户,存栏牛0.66万头,户数和存栏分别比2010年增加69户、0.11万头;5头以上奶牛养殖场(户)72户,存栏奶牛0.34万头,户数和存栏比2010年分别增加19户、0.18万头;30只以上规模养羊户4419户,存栏羊20.11万只,户数和存栏分别比2010年增加546户、5.11万只;全县养殖规模逐渐壮大,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1.3 散养户 近年来由于新农村建设,农户集中搬迁到新村,院落面积较小,导致散户饲养户呈逐年下降,2013年牛羊散户饲养户9256户,比2010年下降230户。
2 湟源县牛羊生产变化情况
随着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工程的实施,饲养方式由原来的单纯放牧逐步向舍饲、半舍饲、放牧加补饲方式转变。2013年全县牛羊舍饲饲养数量占5.8%,存栏达到6.73万头只,出栏3.69万头只;半舍饲养殖数量占30%,存栏达到1.06万头只,出栏3.85万头只;放牧加补饲养殖数量占34%,存栏达到11.19万头只,出栏3.05万头只;单纯放牧的养殖占23.2%,存栏达到9.21万头只,出栏4.9万头只。单纯放牧的养殖方式呈逐年下降趋势。
3 牛羊规模养殖发展形势及特点
3.1 规模养殖发展形势 截至目前,湟源县已建成各类规模化养殖小区达63家,其中农业部认定的畜禽标准化示范场2家,通过省级认定的规模养殖小区(场)49家,牛、羊、猪的规模化程度分别达到了31%、36%、70%。本县在发展设施畜牧业上按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产业特色更加鲜明”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进行基地建设和畜棚建设,全面推进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通过用好国家、省和市县项目资金,全面推进规模养殖场(户)标准化建设,引导农户积极发展以标准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的养殖场(小区),实现了生产方式与养殖环境的转变和改善,设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1 牛羊规模养殖发展突出的特点 湟源县牛羊规模养殖发展突出特点就是有效将西繁东育和自繁自育相结合,趋于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同时按照“草畜联动,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思路,大力种植优质饲草,以青贮技术为重点,走短期集中育肥和长期自繁自育发展之路,在运营模式上,主要采取“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自身取得发展的同时,有效辐射和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发展。
4 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4.1 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 一些养殖大户在养殖过程中,以前修建的60m2的畜棚面积过小,满足不了养殖的需要,建议按养殖需要修建120m2的畜棚。
4.2 草料加工设备落后,饲草料利用率不高 2010年,全县饲草种植面积达8万亩,2013年全县饲草面积达到20万亩,增长150%,调查当中,好多养殖户缺少必要的饲草料加工机具,加之青贮、氨化等实用技术推广不利,有些农户草料加工手段落后,饲喂方式粗放,缺乏饲草料加工企业,饲草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另外,有些农户收割粮食时机械化收购,秸秆留茬较高,导致饲草贮备不足。
4.3 养羊成本加大,降低了收入 随着西繁东育工程的不断发展,牧区出栏羊只价格上涨,收购羊的成本增加,降低了养殖户收入;县内散户养殖主要以代牧为主,即半年放牧,半年放牧加补饲,一只羊年代牧费70元,造成养殖成本增加,降低了收入。
4.4 养殖资金投入不足 养殖业基础设施条件薄弱,投入严重不足。(1)县财政困难,投入不足;(2)国家支持力度有限,本县为农区畜牧业县,国家对农区畜牧业扶持力度远远低于畜牧业县,表现在项目争取难,扶持力度小,投资规模、投资标准低;(3)群众依赖性强,等、靠、要的思想还普遍存在,投入再生产的资金不足。
(2014–05–27)
S823.4
A
1007-1733(2014)08-00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