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咬尾症的防治

2014-04-05幸奠权重庆市万州区周家中学

兽医导刊 2014年15期
关键词:猪只猪群猪舍

幸奠权/重庆市万州区周家中学

猪咬尾症的防治

幸奠权/重庆市万州区周家中学

猪咬尾症,也称为“反不适综合症”、“猪恶癖症”、“异食癖”等。近年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由于营养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仔猪断奶过早、疫病防治不科学和管理不当等各种应激因素可以造成猪相互咬尾咬耳的现象,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资料报道:猪发生咬尾咬耳这种恶癖,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26.4%。

(一)发病特点

猪咬尾症的发生易受品种、年龄、体重、性别、季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品种上看,长白猪、哈白猪发病较多,地方猪种较少见;体重上看,一般发生于18~80 kg的猪,以24~40 kg猪发病率较高,育肥猪很少见;性别上看,母猪发病比公猪多,据估计被咬母猪约4.6%,公猪约3.4%;季节上看,每年的1~3月和8~12月份发病率较高,其他月份相对较低。同时,栏内无垫草的猪舍,猪相互咬尾的发生率远高于猪栏内铺设垫草的;舍内是水泥实心地面高于砖地和土地。

(二)发病原因

1.环境条件差。猪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天气突变、猪圈潮湿等,卫生条件较差等各种环境应激因素,引起不适感觉,猪发生咬尾咬耳。舍内光照过强,猪只长期处于兴奋状态而燥烦不安,生活环境单调,惊吓、猪乱串群等均会引发咬尾。

2.营养不平衡。猪咬尾咬耳症的发生,与营养不平衡有密切的关系。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比例不当或含量不足,低于饲养标准,结构不合理,饲料品种单一,不能较好地满足不同年龄猪对各种营养的需要,引起猪发生咬尾。据报道,饲料中缺钠盐等可导致大面积猪发生咬尾症。

3.管理不科学。饲养密度过大,活动空间过小,相互拥挤,秩序混乱,相互之间争夺食物、空间等引起猪发生咬尾。猪舍内饲槽和水槽数量不足,设置位置和高度不合适,不利于猪只采食和饮水会引起猪只互咬。同一栏猪只过多,大小不一,分群或是合群方法不当等,易引起猪大欺小,强欺弱,弱势猪只被咬伤。猪只在运输,免疫、没有进行灭鼠灭蚊灭蝇、猫狗随意进出等产生的应激,易引起猪咬尾咬耳的发生。

4.疾病防治不当。猪只患有发虱、疥癣等体外寄生虫病,蛔虫等体内寄生虫病,以及贫血、微量元素的缺乏症等潜在性疾病,引起猪皮肤刺激,发烦躁不安,在舍内摩擦导致耳后、肋部等出现渗出物,对其它猪产生吸引,诱发猪咬尾咬耳的发生。

5.使用药物不规范。仔猪长期使用抗生素,如痢特灵等药物,加剧了咬尾现象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

病猪起初举止不安,对外部刺激敏感,食欲减弱,目光凶狠。起初只有几头猪相互咬斗,逐渐有多头参与,主要是咬尾,少数也有咬耳,常见被咬尾脱毛出血,伤口流血不止,严重者尾巴可能会咬掉半截。受害猪惊恐不安,不敢与猪群一起采食饮水,咬猪进而对血液产生异嗜,引起咬尾癖,危害也逐渐扩大。被咬猪常出现尾部皮肤和被毛脱落,影响增重,严重时可继发感染,引起骨髓炎和脓肿,若不及时处理,可并发败血症等导致死亡。

(四)预防措施

1.满足猪的营养需要。根据猪不同的年龄和用途科学配制日粮结构,满足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力求饲料种类多样搭配,各种饲料比例合适,饲料适口性好,加工方法科学,保证饲料营养平衡。可以在猪舍一侧与猪头部齐平的地方放置盐砖,让猪舔食,补充体内钠盐等微量元素的不足。饲喂做到定时定量定位。严禁饲喂发霉有毒变质的饲料,禁止使用各种违禁药物,饲料中不长期添加抗生素。饮水新鲜洁净,温度适宜。

2.科学合理分群饲养。将来源、体重、日龄、性情、采食等差异不大的猪组合在一起饲养,最好将同窝仔猪放置在一个群体中饲养。猪群规模适度,一般母猪以2~6头为宜,育肥猪10~20头为宜;在工厂化养猪条件下每群不宜超过50头。同一群猪个体的体重相差不能过大,仔猪体重不宜超过4~5 kg,架子猪不超过7~10 kg为宜。猪分群时以留弱不留强、移多不移少和夜并昼不并的原则,分群后保持相对稳定,不应随便分群。

3.控制合理饲养密度。合理利用猪舍面积,促进猪的生长发育,防止猪只拥挤争斗。一般是断奶仔猪每头占地面积约0.2~0.3 m2,3~4月龄0.5~0.6 m2,4~6月龄0.6~0.8 m2为宜。

4.抓日常管理“四件事”。一是猪舍内饲槽和水槽数量适宜,设置高度合适,避免猪只抢食争斗。饲养人员要相对固定,禁止无关人员参观,做好每天台帐记录。不允许其它动物进入猪舍,做好灭蚊灭鼠工作,避免各种应激发生。二是仔猪断尾,仔猪出生1~2 d,在离尾根大约1 cm处,用断尾钳将尾巴剪掉并涂上碘酊或在仔猪出生1~2 d打耳号时,用钢丝钳子在尾下1/3处连续钳两钳子,两钳距离0.4 cm左右,将尾骨和尾肌钳断,血管和神经压扁,皮肤压成沟,钳后7~10 d,尾巴的下1/3即可脱掉。对仔猪断尾是控制咬尾症的一种有效措施。三是仔猪去势,仔猪适宜的去势时间是7~10日龄,时间越早流血越少,应激反应也越小,不仅预防猪咬尾行为发生,而且可以提胴体的质量。四是每天要注意对猪群的行为监控,发现有咬尾咬耳现象,要及时挑出猪只进行单独饲养。

5.良好饲养环境条件。每天清除猪舍内的粪尿和饲料残楂,定期更换垫草,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空气要流畅,及时排出有害气体。保持猪舍内适宜的温度,合适的湿度和合理的光照强度,减少猪舍周边的各种的应激因素,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条件。

6.抓好防疫驱虫工作。及时给猪群驱虫,防止发生体内外寄生虫病。仔猪20~30日龄进行第一次驱虫,60~70日龄和100~110日龄分别进行一次驱虫。定期注射疫(菌)苗,定期猪舍及周围环境消毒,科学规范操作,减少各种应激发生,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7.分散猪只的注意力。在断奶猪圈中投放玩具,如红砖、玩具球、皮球、旧轮胎以及青绿饲料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圈舍中悬挂两条铁链,高度以仔猪仰头能咬到为宜,因这些玩具成了猪只关注的焦点,可以减少咬尾、咬耳的发生,也能促进仔猪运动,提高抵抗力。据研究向猪圈中投放2 m长的软水管更有效,这种软管能被猪咬动,但不能被其咬坏。

(五)治疗方法

1.隔离饲养。对猪群中已发生咬尾咬耳的猪只,要及时调圈、隔离饲养。对于个别凶恶好斗的猪可肌肉注射镇静剂氯丙嗪,每千克体重1~3 mg。可在饲料中增加0.1%食盐,或加少量镇静剂。

2.综合治疗。对咬伤的猪只,对受伤部位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涂上碘酒或氯亚铁,防止化脓。同时,每千克体重用取青霉素8万单位,安痛定或安乃近10 ml,地塞米松2 ml,VC5~10 ml,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 d,有效止血、消炎、止痛和控制感染。

3.外敷涂沫法。对于咬伤比较轻的猪只,可以选用2%的碘酊或红霉素等抗菌素软膏对伤口及周围进行涂抹,每天1~2次,连用5~7 d即可痊愈。

4.酒精喷雾法。将50%以上的酒精的白酒用喷雾器向猪体全身和鼻端部位喷雾,每天3~5次,影响猪的嗅觉,使猪群气味相同,一般2 d即可控制猪咬尾。

猜你喜欢

猪只猪群猪舍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标准化猪舍设计技术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