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hs-CRP的变化
2014-04-05叶建新穆军山崔晓萍
叶建新, 林 航, 穆军山, 崔晓萍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神经内科 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25)
随着脑血管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血管性痴呆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它不仅给患者带来长期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因此,血管性痴呆的防治近年来越来越得到重视。动脉粥样硬化(AS)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因,血管损伤直接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是一种来源于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的细胞因子,FGF-2可以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两种方式促进自身细胞与周围细胞的增殖、分化、蛋白质合成等生物学行为,尤其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效应。炎症因子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炎性反应蛋白,参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本研究观察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CRP的变化,探讨其在血管性痴呆患者预防及治疗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住院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7.63±9.02)岁。正常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93士8.02)岁。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1],临床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明显下降、记忆力下降以及2个以上认知功能障碍;临床检查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影像学表现多个脑梗死或者大梗死灶或重要功能部位的梗死;痴呆与脑血管病密切相关,痴呆发生于卒中后1个月,并持续6个月以上,或认知功能障碍突然加重、波动、阶梯进展。排除标准: ① 意识障碍; ②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痴呆(如阿尔茨海默病等); ③ 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痴呆; ④ 精神疾病(抑郁症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24 h内空腹采肘正中静脉血3 mL,正常组病例体检时采集空腹静脉血。于室温2 h 内离心分离血清, 贮藏于-70 ℃冰箱备用。所有标本均采集于分离胶真空采集管(促凝管)中,室温下静置4~6 h后,35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置-70℃冰箱保存待测,标本保存时间最长不超过3个月。
所有标本收集后由专人测定。用ELISA 法测定血清中bFGF 含量。人重组bFGF Sandwish ELISH 试剂盒系Chemicon 公司产品。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采用比浊法检测CRP,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检验科完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血管性痴呆组血清bFGF水平为(10 163±4 068) μg/L,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 018±2 065) μg/L(P<0.01); 血管性痴呆组CRP水平为(7.08±4.93),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3±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对所有的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bFGF与CRP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FGF与CRP呈显著正相关(r=0.939,P<0.01)。
3 讨 论
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是脑循环障碍所致的高级神经功能全面减退的疾病,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而引起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已成为威胁高龄人群生命质量的疾病之一,对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2],受到了社会和医疗界的广泛关注。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重要原因,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血管损伤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
bFGF广泛存在于几乎所有来源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组织中,包括大脑、脑垂体、丘脑下部、软骨、骨、睾丸、前列腺、卵巢、黄体、胎盘以及心、肝、胃、眼、肾上腺皮质和巨噬细胞等[3]。bFGF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效应。 bFGF是一种有效的神经营养因子,具有促进神经元再生及神经突起生长,维持大脑皮层神经元存活和促进血管增生的作用。韩莹等[4]研究证实bFGF对缺血性脑损伤引起的神经元变形坏死、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和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管性痴呆患者在卒中后1~6月血清bFGF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提高。血清bFGF含量在正常人群中含量极低,在发生脑卒中后1~6月的痴呆患者中血清bFGF含量增高与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死亡而导致上调表达的bFGF释放有关。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脑卒中后,负责转录FGF-2和FGFR1的mRNA水平上调,该过程与病程中新生血管形成有关。FGF-2促进血管生成的机制主要为:促进内皮细胞分裂、生长,并延长内皮细胞的寿命;刺激内皮细胞胶原酶和纤维蛋白酶降解基底膜,并诱导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向三维胶原基质中增殖,形成毛细血管腔状结构[5]。本研究还显示,血清bFGF含量与血管性痴呆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说明bFGF含量越高,血脑屏障破坏可能越严重、激活的胶质细胞越多,血管内皮损伤越严重,从而产生严重痴呆,因此血清bFGF含量判断痴呆的严重程度、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CRP是存在于血清或血浆中的一种微量蛋白,主要在肝脏内合成,各种疾病导致的组织损伤可使体内炎性反应系统被激活,导致CRP水平升高。CRP是体内重要的炎症标志物之一,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生理的全过程,现阶段研究不仅已证实CRP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存在,而且已证实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炎过程,包括粥样斑块的形成和破裂,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而心、脑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对血管性痴呆的发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7];其次,CRP可诱导人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参与动脉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平滑肌的迁移和增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展。CRP参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病理机制可能为:炎症使脑血管病变加重,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缺血性梗死,最终患者智能减退,出现不同程度痴呆。本研究结果表明,血管性痴呆组血清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类似[8-9]。CRP是机体的一种炎症反应蛋白,本实验提示CRP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病。
综上所述,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bFGF、CRP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群,提示可通过血清bFGF、CRP水平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而预测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2, 35(4): 246.
[2] 郎森阳.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与鉴别[J].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16):3143.
[3] Zeng H X, Zhang H B, Huang K, et al.Advances i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J].Chinese J New Drugs, 2010,19(11): 949.
[4] 韩莹, 李磊.缺血性脑损伤中神经发生的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1, 6(3): 213.
[5] Damico F M.Angiogenesis and retinal diseases[J].Arq Bras Oftlmol, 2007, 70(3): 547.
[6] Ban Y, Watanabe T, Miyazaki A, et al.Impact of increased plasma serotonin levels and carotid therosclerosis on vascular dementia[J].Atherosclerosis, 2006, 195: 53.
[7] Kawamura T, Umemura T, Kanai A, et a1.Soluble adhosion molecules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progression of 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Metabolism, 2006, 55: 461.
[8] Ravaglia G, Forti P, Maioli F, et al.Blood inflammatory markers and risk of dementia:The Conselice Study of Brain Aging[J].Neurobiol Aging, 2007, 28(12): 1810.
[9] Engelhart M J, Geerlings M I, Meijer J, et al.Inflammatory proteins in plasma and the risk of dementia:the rotterdam study[J].Arch Neurol, 2004, 61(5): 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