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母猪的饲养管理
2014-04-05徐楠楠
生产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繁殖力是衡量养猪生产水平高低和是否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核心。很多因素都能影响母猪的繁殖力,如后备母猪的选择、适时配种、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分娩与接产和哺乳母猪饲养管理等因素。无论是对妊娠、分娩、哺乳母猪还是后备母猪都要保持较高的饲养管理水平,才能提高母猪生产能力,使种猪场经济效益最大化。
1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饲养管理
1.1 后备母猪选择要点
后备母猪身体健康,无遗传疾病,选择生长发育正常,精神活泼,健康无病,无繁殖缺陷和遗传疾病家系的猪(如无疝气、隐睾、偏睾、乳头排列不整齐、瞎乳头等遗传疾病);后备母猪应选产仔数多、哺乳能力强、断奶窝重大等繁殖力高的经产母猪后代,应选择自身和同胞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的个体;而且体型外貌如毛色、背腰长短、体躯宽窄、四肢粗细等均要符合品种要求,要求四肢正常,腰背平、宽、直,后躯较宽,眼大有神,皮毛有光泽。后备母猪要有正常的发情周期,发情征状显著,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外生殖器官,如外阴部和乳房的选择,应选乳头≥8,发育良好,排列整齐,无瞎乳头、副乳头,阴户发育较大且下垂的个体。
1.2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1.2.1 后备母猪的管理
后备母猪一般采用小群饲养,每栏4~8头,饲养密度≥0.8 m2·头-1。后备母猪6月龄、体重≥90 kg,就可转入配种舍饲养。适当的运动量,可促使猪体发育匀称、健康和正常发情,避免难产和异常发情情况的出现。为促进后备母猪适时发情,可采用公猪诱导法、合群并圈法、按摩乳房法、并窝法或利用激素催情法刺激后备母猪同期发情,同时做好初次发情记录,以便第2或3次发情时及时配种。后备母猪还要做好免疫工作,配种前45 d,肌肉注射口蹄疫;配种前30 d,猪细小病毒、伪狂犬、蓝耳病三联苗免疫;配种前20 d,猪瘟单苗免疫;配种前15 d,乙脑疫苗免疫。
1.2.2 后备母猪的饲养
后备母猪体重过快增长会影响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也会影响其正常发情,通常后备母猪增长到60 kg后,要限制饲喂量,4~6月龄,体重60~80 kg,1.4~1.8 kg·d-1;体重≥80 kg,1.6~2.0 kg·d-1。配种前半个月实行短期优饲,2.5~3.0 kg·d-1,配种后恢复到2.0 kg·d-1,这样既可以增加排卵,也可避免影响受精卵着床。
2 适时配种
后备母猪性成熟后虽然具备繁殖能力,但猪体各组织器官还不完善,如配种过早,会影响第一胎繁殖率和猪体自身生长需要,进而影响其后期繁殖率,利用年限缩短。配种过晚,体重过大,会增加后备母猪发生肥胖和难产概率,同时也增加成本。一般来说,早熟的地方品种应在6~8月龄、体重50~60 kg即可配种,晚熟的培育品种应在8~10月龄、体重90~100 kg开始配种。根据饲养条件和后备母猪体重等体况适当调整配种时间。
3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3.1 妊娠母猪的管理
妊娠母猪实行单圈饲养,确保其采食均匀,便于控制母猪体况,但不能自由运动,预防肢蹄病的发生;也可进行小群饲养,可以确保足够的运动量,但会造成采食不均,影响胎儿生长。对妊娠母猪管理要有耐心,不可粗暴对待,避免惊吓、鞭打等不良刺激,防止流产。保持圈舍通风良好,清洁卫生,注意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保证母猪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母猪体质和胎儿发育,可避免流产、难产,产前1周停止运动。
3.2 妊娠母猪的饲养
妊娠母猪多采用“低妊娠、高泌乳”的饲养方式,严格控制营养水平及精料的饲喂量。妊娠初期,如果母猪摄取能量过高,会降低胚胎存活率。所以妊娠初期应该降低母猪能量摄取,尤其在前3 d,1.5~2.0 kg·d-1,第4~30天,2.0 kg·d-1;到妊娠中期主要是调节母猪膘情,这是提高母猪生产成绩的关键,母猪过肥或过瘦都会影响其生产性能,原则是限制饲喂,看膘给料,所以第31~90天,1.8~2.2 kg·d-1;妊娠后期是胎儿加速生长发育时期,可适当增加精料在饲料中的比例,第90~112天,应该改用哺乳母猪料,3.0~3.5 kg·d-1。如果饲养条件允许,在妊娠期间适当饲喂一些青绿饲料,补充母猪体内缺失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增加妊娠母猪的饱腹感。严禁饲喂腐败、发霉、变质及冰冻的饲料。
4 母猪分娩与接产
4.1 分娩前准备
母猪分娩前要做好产前准备。对产房清理消毒,临产母猪提前1周上产床,上产床前将母猪全身冲洗干净,以保证产床的清洁卫生,减少初生仔猪的疾病。要保证待产环境安静舒适,不得干扰和粗暴对待母猪;保证有清洁的饮水,空气流通;准备好接产工具,干燥柔软的垫草,碘酒,止血钳,消毒毛巾,照明灯等。
注意观察母猪临产征状。母猪产前12~24 h,时常表现不安,呼吸加快、起卧频繁,排粪排尿次数增多,乳房胀大,两侧乳头粗壮呈“八”字外张,能挤出乳汁,当最后一对乳头能挤出浓稠乳汁时,母猪将在2 h分娩,当阴部流出带血黏液时,说明母猪已经“破水”,即将在0.5 h内产仔。
4.2 接产
母猪分娩的持续时间为0.5~6 h,平均约2.5 h,平均出生间隔为15~20 min。产仔间隔时间越长,仔猪就越弱,早期死亡的危险性越大,还会增加母猪下次怀孕后流产的危险。母猪长时间努责,仍产不出仔猪,即为难产,可肌肉注射催产素2 mL·100 kg-1,注射后0.5 h即可产出仔猪。如注射催产素无效,应立即施行人工助产。手术前,接产工具要消毒,母猪外阴部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剪磨指甲,消毒手臂,然后涂上肥皂水或液体石蜡,将手握成锥状,慢慢旋转伸入产道,摸到仔猪后随母猪努责慢慢将仔猪顺势拉出,防止损伤产道。如胎势不正,用手尽量整复胎位,顺其产道;手如果触抓到头部、前肢或后肢,可随母猪努责向外拉;还可应用产科套,套住仔猪头部,注意要把绳套套到仔猪耳根后,倒生时分别系住两后腿将仔猪拉出。分娩后母猪应立即注射产后康等药物,防止母猪产道感染。
仔猪产出后,立即用干净毛巾擦净仔猪口鼻黏液,使猪尽快用肺呼吸,然后擦干全身。将脐带内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在距胎儿腹部3~4 cm处用剪刀剪断脐带,断面用5%碘酒消毒后放入保育箱。
5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5.1 哺乳母猪的管理
母猪分娩后3 d内所产的乳汁为初乳,初乳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初生仔猪获得免疫的重要来源。仔猪最好在出生2 h以内吃到初乳。所以,母猪分娩后,要对乳房进行清洗,保证仔猪吃到清洁的初乳,防止仔猪发生腹泻,还要对母猪的乳头进行检查,找出泌乳缺陷乳头,并做上标记,同时要将体质弱的仔猪放在前面的乳头上,以便体质弱的仔猪能吃到更多的初乳,保证仔猪的成活率和整窝仔猪的整齐度。
注意保护母猪乳房,防止乳头被刮伤,要确保母猪所有的乳头都能被利用,这也有利于母猪乳房的发育。产房环境要清洁,粪便要及时清扫,保持良好通风,产房温度在18~20℃。
5.2 哺乳母猪的饲养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母猪泌乳量、断奶仔猪成活率和仔猪断奶体重,而且还会影响断奶后母猪的正常发情、配种。母猪在哺乳期营养需要很大,除了维持自身需要,还要满足大量泌乳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哺乳期饲养目标是使其泌乳量最大化,且尽量减轻体况损失,以免影响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一般在产仔当天不给料或少量饲喂麸皮水,但饲喂量必须逐渐增加,切忌一次饲喂过多,骤然增加饲喂量,对母猪消化吸收不利,会减少泌乳量。产仔第2~3天,喂稀食,少喂勤添,并逐渐增加供食量;第5~10天,达到正常饲喂量。初产哺乳母猪日粮营养标准为粗蛋白质16%~17%,消化能13.81 MJ∙kg-1,赖氨酸≥0.9%,钙0.85%~0.90%,总磷≥0.6%;经产哺乳母猪日粮营养标准为粗蛋白质16%~18%,消化能13.39~13.81 MJ·kg-1,赖氨酸≥0.85%,钙0.85%~0.90%,总磷≥0.60%。仔猪出生28 d后可进行断奶转入保育舍,即进入育肥阶段。
(吉林省教育学院职业与成人教育研训部,徐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