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颈动脉斑块30例临床观察
2014-04-05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011刘桂伶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011)刘桂伶
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医院(100029)彭正发
治疗和控制血管斑块的可选择药物是丰富的,如西药的降脂药物和抗凝药物都有着可靠的疗效。但不可忽视的是对肝肾功能的损害和出血倾向的不适应性,致使部分病人选择中医药治疗。在中药治疗方面,经过筛选,选择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可靠;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医家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中的一首名方,著者将此方用于治疗中风半身不遂(脑血管病后遗症)的主要方剂,通过对3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治疗观察,近期效果满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12月门诊病例30份,病人年龄分布在55~65岁之间,其中女性18例,男性12例;经过颈动脉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依据超声检查报告提示:斑块双侧者21例,单侧者9例;斑块大者为28.9×17.2×3.9 ,小者为12.8×11.2×2.19(单位:mm),其中伴有糖尿病者19例,伴有高血压者19例,伴有高脂血症者25例,伴有三高者19例。按照中医的主要症候进行辨证分型,归属为四种证型:气虚血瘀18例,气滞血瘀7例,痰浊阻络3例,其他症型2例。
1.2 诊断方法 主要依据颈动脉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血生化检查。症候分型:共有症状为头晕,或有头痛,舌质暗,舌根部血管紫瘀,脉沉细弦;兼症为乏力、气短、懒言,活动后心悸、气短尤甚;或胸胁胀满、串痛、口苦、急躁;或困倦、肢体沉重、大便溏泻;或诸症都有且不具典型。
1.3 治疗方法 补阳还五汤加味
黄芪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5克,地龙10克,水蛭3克,葛根20克;以此作为基本方。
药物加减变化:气虚症明显者黄芪量加至60克;气滞明显者加郁金15克;便秘者加决明子20克;痰湿者加法半夏10克、泽泻20克。药物采取传统的水煎法,每日服用两次,每次250毫升至300毫升,晚间的服药时间建议睡前服用。
2 观察结果
对患者在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分别对血脂和颈动脉、椎动脉血管进行复查,18个月后进行追踪回访,依据回访结果判断治疗效果。经过服药3个月后进行复查,结果显示9例患者颈动脉斑块得到不同程度缩小,6个月复查结果显示23例患者颈动脉斑块出现明显缩小,9个月复查结果显示28例患者均出现明显缩小,12个月复查结果显示28例未出现反复,仅2例无明显缩小但也无增大。其中1例为诸症不典型者,1例为痰浊阻络型。30例被观察着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与服药前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3.1 诊断问题 颈动脉斑块是心脑血管病的一种活体的病理性变化或改变,它虽然不是独立的诊断性疾病,但却与心脑血管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西医的共识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但是关于其诊断一方面根据患者的主诉症状,如头晕、头部血管搏动与心脏搏动共鸣,而重要的诊断依据则是通过对颈动脉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和血生化的检查,同时必须结合中医的四诊合参进行辨证,辨证分型至关重要,以病患的症状进行综合辨证比较实际,具有血瘀症者使用此方药疗效更为显著。
3.2 治疗问题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以黄芪为君,是主药,原方用量是四两(120克),意在大补元气, 达到气旺血自行之目的,而四物汤(易白芍为赤芍)为臣药,加以桃仁、红花为佐药,改地黄为地龙是使药也。水蛭一药至关重要,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癥之功效。多用于血瘀经闭,癥瘕痞块,中风偏瘫。虽不为君臣之位,但其功效在于破血逐瘀,对斑块的活化作用则高于君臣。认识和印证如此,药物间的相使作用更是相得益彰,使之共凑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
3.3 疗效问题 本组30例只是依据服药前后的颈动脉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和血生化的检查变化,没有设立对照组观察,处于小样本的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疗效观察总结。本组观察结果显示,通过药物治疗后总的有效率为93.3%,这表明,活血化瘀方法和补阳还五汤对颈动脉斑块的溶解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和稳定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