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足球发展研究
2014-04-05赵军
赵 军
(金陵科技学院 基础部,南京 211169)
足球在德国是最流行的运动。自1963年创立职业足球联赛以来,德国足球取得了一系列令人艳羡的成就:德甲联赛上座率冠绝欧洲,比赛日现场观众达到场均42 500名;德国足协管理着25 703个俱乐部、177 039支球队和6 756 562名个人会员,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富有的单项体育协会;2010—2011赛季德国职业足球联盟公司收入达22.3亿欧元,其中有近20亿来自德甲的创收;职业足球为德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俱乐部及其附属机构直接雇佣的人数超过14 000人,同时每年缴纳的税款超过7亿欧元;目前德甲的欧洲联赛排名已超过意甲,成为仅次于英超和西甲的欧洲第三联赛[1]。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是德国足球表现最佳的时期,该时期的德甲是欧洲最好的联赛,但随着足球全球化和商业化的深入,德甲的领头羊位置逐渐被英超、西甲和意甲超越,为恢复往日荣耀,德国职业足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俱乐部由会员模式向公司模式的转变、转播权收益分配方式的调整和严格的注册准入制度成为改革的主要内容,这些改革措施反映了德国意欲加强足球竞争力的意愿,同时也确立了德国职业足球的发展模式和改革路径。
1 德国职业足球的管理机构与竞赛体系
作为全国性足球联赛的德甲早在1963年就已创建,但在2000年之前,联赛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都由德国足协掌握。2000年德甲联赛协会成立,2001年作为联赛协会全资子公司的德国职业足球联盟成立,联盟负责德甲、德乙两级职业联赛的组织管理、商业推广、市场开发、广告赞助和资格审查等工作。从此德甲和德乙联赛由联盟进行管辖,而德国足协则负责管理除两级联赛之外的足球事务。德国成立职业足球联盟的目的是为了对赛程和场地实施有效管理,为俱乐部提供完善的服务,在国际竞争背景下经营联赛品牌,通过赞助、广告和电视转播权的联合营销,实现联赛的利益最大化。职业足球联盟成立的促进因素与俱乐部的追求有密切联系:俱乐部希望在产生利益冲突时,能够在一个代表俱乐部利益的组织中进行协商解决;对于影响职业联赛发展的问题,应由职业俱乐部自己来进行决策,避免被占据大多数代表席位的小俱乐部简单地否定和推翻;需要一个合适的代表来加入国际足球管理机构如欧洲职业足球联盟。联盟与足协通过一份基本协议保持着密切联系,两个组织由共同的受托代表来代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例如德国足协从联赛转播收入与门票收入中提取3%的份额,同时联盟也能从足协经营国家队的收入中提取相当大的份额。基本协议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对于第二级别和第三级别联赛之间的升降级管理规定。第三级别联赛是由足协组织的最高级别联赛,德国杯赛由职业足球俱乐部和合格的业余俱乐部共同参加。裁判的培训和管理、安全性问题和教练员培训等工作继续由足协承担。
目前德国职业足球的竞赛体系包括三级职业联赛。三级职业联赛是:德甲,18支球队,实行联盟管理;德乙,18支球队,实行联盟管理;德丙,20支球队,实行足协管理。三级职业联赛采取升降级制度:德甲排名最后两位直接降到德乙,德乙前两名直接升至德甲,德甲倒数第三名与德乙第三名打附加赛决定升降级;德乙与德丙之间的升降级规则同上;德丙排名最后的三个俱乐部降级到地区性业余联赛。德丙联赛作为德国足协直接管理的第三级别联赛,联赛球队的组成和升降级规则比较特殊,因为德丙联赛的许多球队是德甲、德乙球队的二线队,根据在同一级别联赛中不能出现关联球队的规则,如果德丙联赛中有二线队成绩符合升级标准但其一线队在德乙,则不允许升级;如果其一线队降级到德丙,则无论二队成绩如何都将被降级。德国职业足球的竞赛体系还包括另一项由德国足协组织的比赛,即德国足协杯。该赛事共有64支球队参赛,其中36支来自德甲及德乙的队伍,联同德丙头四位的球队可自动获得参赛资格,其后21个席位给予地区足球协会的杯赛优胜队伍,余下3席给予拥有最多男子足球队参赛的地区足球协会,属会可以自由挑选球队,但一般会由杯赛亚军参赛。理论上每支参赛地区杯赛的球队均有机会角逐德国足协杯,但职业队伍在地区联赛参赛的预备队则不准参加[2]。
2 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组织模式改革
联赛俱乐部的制度化独立被认为是职业化的先决条件。在过去的近20年里,德国足球俱乐部已经完成了职业化改革,并不断完善俱乐部的决策程序。德国传统的职业体育俱乐部有两个基本特征:①多项目综合;②注册协会性质。注册协会性质意味着俱乐部是一个以会员为基础的社团组织,俱乐部的决策程序是自下而上的,最高决策机构是会员大会,决策表决采取“一人一票”的原则进行。德国职业足球的改革首先是从俱乐部的组织模式变革开始的,会员制协会组织模式转变为企业组织模式是这一变革的主旋律。两种组织模式的组织逻辑不同,造成决策程序相异的结果。会员制协会组织强调公共利益,“任何个人都不能为了私人利益而损害组织中其他人的公共利益”,并且组织中的每个个体都可以使用这种公共利益;相反公司组织强调私人利益,任何个人可以排除他人而独自消耗私人产品,并且这是具有竞争性的,也就是说,一个消费者进行消费会阻止其他消费者的同时消费。组织逻辑的不同造成了相反的决策逻辑:自下而上的决策和自上而下的决策。会员制协会组织的管理无法有效地实施“自上而下”决策模式,因为它没有充足的“制裁容量”,任何一个组织内个体都不能被排除在公共利益之外,因此只能采取参与式管理来尽量协调和满足不同的利益诉求。在此类组织中,组织的效率依赖于目标的长期稳定和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但决策效率较差。而公司组织可以实现“自上而下”的决策,同时也能保留“自下而上”的决策,因为公司组织主要关注利润和销量,衡量公司成功与否的显性标准是货币,货币能够将工作人员的任务及为此付出的努力整合起来,这种整合是通过权力集中和自上而下的决策实现的,而且决策效率非常高。提高决策效率是德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组织模式改革的根本原因。
德国足球俱乐部组织模式改革的途径有两条:一是保留俱乐部的会员制协会组织模式,但采用公司制的决策程序,会员通过监事会这一制度化机构对俱乐部的决策进行监督,监事会的成员不属于任何俱乐部,俱乐部也不能聘用他们。监事会拥有对管理委员会的任命、咨询和监督权力,有权审查年度账目。二是俱乐部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股份制公司,实行公司化管理和决策。1998年10月24日德国足协大会决定,足球俱乐部可以转变为股份制公司,但要求保留至少51%的股份(即著名的“50+1”政策)。德国足协在“50+1”政策中设定了一个特例,即“拜耳法案”:如果一家企业于1999年1月1日以前连续地并且有效地运营了自己的俱乐部20年以上,那么这家企业有权正式申请获得该球队的多数控股。目前拜耳药厂控股的勒沃库森和大众汽车控股的沃尔夫斯堡属于此类性质的俱乐部。另一个特例是多特蒙德采取的合资股份公司组织形式,并成为德甲第一个上市的足球俱乐部。“50+1”政策是德甲生存的基础,是德甲联赛的根本政策,为德甲联赛稳定、持续性地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并成为世界范围内体育联盟的运营典范之一。
足球俱乐部的组织模式改革反映了德国对足球产业的深入认知,足球场不仅是活动的舞台和媒体的殿堂,而且是一个超越足球本身的大生意。提供健康服务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德国足球联赛的大多数职业俱乐部与医院、卫生保健公司合作成立合资企业,为球队和社区提供健康保健康复方面的服务,运作非常成功。截止到2008—2009赛季,德甲、德乙联赛中有16家足球俱乐部是会员制注册协会性质,另外20家足球俱乐部为公司制性质[3]。德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组织的会员化特征明显,即使在改制为股份制公司的俱乐部中,会员对俱乐部决策的影响力依然强大,因为进行公司化改造的俱乐部依然不是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的,根据德国足球的规章,在会员协会拥有51%投票权的前提下,职业俱乐部才能进行公司化改组。
3 德国职业足球的注册准入制度
2000年9月30日,德国足协特别代表大会通过了一项开创性的联赛改革方案,即推出针对德甲、德乙两个级别联赛的“注册准入”制度。职业足球联盟完全控股的“德国职业足球联盟有限公司”负责注册准入的审核工作,联盟是发放注册许可的最终机构,成功的申请者通过与联盟签订合同的方式获得注册许可,注册准入制度保证了联盟管理的任何重要决定都在法律框架内。联赛的注册准入制度,包括财务标准、体育、法律、个人、行政、基础设施和安全要求。其中最核心的准入标准是财务标准。
联盟公司的注册部门是执行委员会的代表,负责注册准入的审核工作。注册准入制度要求俱乐部必须在每年的3月15日前向联盟公司提交书面申请,并同时提交一份由申请人发布的确保注册文件完整和正确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声明。下列文件必须与申请一起递交:①由联盟公司指派审计员审计的俱乐部上一年度资产负债表;②当前赛季前半段的经审计的损益声明;③由管理委员会出具的状况报告;④当前赛季后半段的损益预测声明以及下一赛季完整的损益预测声明;⑤审计师出具的一份有关提交文件真实性的认证报告[3]。此外申请人还需提交一系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声明:①允许联盟有权查看俱乐部市场营销与运营领域重要协议的声明;②确保上一年度员工的工资、工资税和社会保险费都已支付的声明;③确保上一年度承诺的转会费用已支付,或与提出交易要求的俱乐部重新修订条款;④为了联盟发展而放弃俱乐部自己的银行保密制度;⑤允许联盟公司从相应的税收和社会保障部门索取信息;⑥披露在其他公司的资产持有情况;⑦声明遵循注册准入制度所设置的条件[3]。
联盟公司的注册准入程序,首先通过审核所提交的文件来评估申请者的经济实力。如果条件不能充分满足,则需要申请者提供更多的文件、证明或声明,例如提供与赞助商的合同证明、计划内即将进行的转会协议证明或与银行签署的延长信贷协议证明等,这些合同与协议证明可以被视为信用条件来弥补流动性资金短缺状况,当下赛季的流动性资金预测能够证明流动性资金短缺状况只是暂时的,那么将授予注册许可。另外,流动性资金短缺可以由联盟公司信用账户的流动性储备存款或者银行的担保所覆盖,银行的担保必须允许联盟公司可以完全自由地兑现。只有当申请者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满足经济实力条款的要求,注册委员会才会授予注册许可。拒绝注册的常见原因可分为三类:①申请者为了掩饰财务状况而未提供完整的文件;②无法在最后期限前满足注册条件;③提交的各类合同有遗漏。
德国职业足球联赛的注册准入标准非常苛刻,需要俱乐部提供超过1年的流动性资金证明,这对于职业足球俱乐部经常出现的负债经营模式具有非常大的约束力,因此德国的足球俱乐部鲜有大肆购买顶级球员的行为,球员的工资水平也控制得比较严格,例如德甲俱乐部都恪守着(前曼联主席)爱德华兹的“50%红线”,即德甲俱乐部在球员薪资和转会费上的花销,一直控制在俱乐部收入50%以内,这在全欧洲所有职业足球联赛中都是比例最低的[4]。这些限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国足球俱乐部的国际竞争力,但同时也保障了俱乐部的财务安全。德国严格的注册准入制度通过保障俱乐部财务安全来维护联赛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但德国的注册准入制度也有不少瑕疵,例如注册委员会的成员是从注册申请者中选举产生的,这不免会造成某些不公平,产生一些利益冲突。
4 转播权销售和分配方式
德国足球的转播权销售采取联合营销的方式,销售对象覆盖了免费电视、付费电视、互联网和广播,联盟公司是转播权谈判和营销的负责机构。从2006年开始,联盟公司不仅出售转播权,同时还出售由联盟公司全额控股子公司“sportcast”制作的电视节目。德国足球的转播权收益自1967年以来就迅速增加,当时的转播权收益为41万欧元,到1990年时跃升到2 689万欧元,2009年则上升至4亿3千9百万欧元,除了2003年因为电视转播机构破产而造成的戏剧性下滑外,转播权收益的增长速度和增长幅度非常明显。转播权收益的大幅攀升主要源于私人广播电视公司的介入,尽管与欧洲其他国家例如英格兰、意大利相比,德国的付费电视市场规模比较小,但转播权收益仍然是俱乐部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按照德勤的统计,德甲转播权收益平均占俱乐部总收入的29%[5]。因此,俱乐部对转播权收益的分配方式非常看重。
转播权收益的分配方式从理论上讲可以平均分配或按成绩分配。小俱乐部倾向于平均分配,理由是所有的俱乐部都拥有转播收益,因为转播权不仅覆盖单场比赛,而且覆盖整个联赛。大俱乐部则倾向于按成绩分配,理由是大俱乐部比小俱乐部对转播权收益的贡献大。虽然德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大部分已从会员协会制改组为公司制,但联盟依然是典型的会员制协会组织,依据会员制协会组织采取的“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程序,占有大多数席位的小俱乐部将会推动转播权的平均分配方式,但事实并非如此。自2000年以来,已有三种不同的分配方式被引入德国联赛。2000年转播权收益的分配方式如下:按8∶2的比例分配给德甲、德乙;德甲收益的50%在18家俱乐部中平均分配,另外50%收益按照运动成绩排名情况进行分配,运动成绩排名由前三个赛季的排名和当前赛季排名综合得出。在德乙联赛中,75%的收益平均分配,25%的收益根据运动成绩分配。2006年分配方式进行了如下更改:德甲与德乙的分配比例调整为0.79∶0.21;排名第一的俱乐部与排名最后的俱乐部之间的收益价差为2∶1;德乙联赛的转播权收益不少于8 600万欧元。分配方案调整一方面体现了对德乙联赛的扶持,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分配价差比例,加大了绩效管理力度,例如德甲冠军与榜尾俱乐部之间的转播权收益价差比例由2000年的1.7∶1增加到2∶1。分配方式由联盟决定,36家职业俱乐部根据民主原则进行分配方式的磋商,但通过的分配方式并未照顾占大多数的小俱乐部的利益,分配方式更加倾向于按成绩分配,为什么占据大多数的小俱乐部会同意这种分配方式呢?最重要的原因是小俱乐部自认为自己是大俱乐部,即使它们仍然在德乙联赛,但它们会憧憬下赛季就可能进入德甲联赛,把自己定位为小俱乐部的基本都是经常升降级的所谓“电梯俱乐部”;另一个原因是有几个刚从第三级别联赛升到德乙的俱乐部,缺乏对职业化的理解;第三个原因是小俱乐部缺少支持战略决策的资源,在涉及利益问题时缺乏话语权。
德国足球目前的转播权收益分配涉及国内转播权收益分配和国外转播权收益分配。国内转播权收益分配比例主要参考俱乐部的“四年排名值”,即通过统计俱乐部前三个赛季的最终排名和当前赛季每个比赛日后的平均排名来确定,俱乐部四年排名的权重系数为1-2-3-4,当前赛季的成绩排名权重最大。具体为德甲联赛第一名分配36点权重,最后一名19点权重;德乙联赛第一名18点权重,最后一名1点权重。当前赛季系数为点数乘以4,前一赛季则乘以3,以此类推。每个俱乐部的四年排名值占所有俱乐部四年排名值的比例就是该俱乐部的分成比例。2009—2010赛季德甲冠军的分成比例为5.76%,大约是榜尾俱乐部的2倍。德乙冠军分成比例为1.84%,也大约是榜尾俱乐部的2倍[3]。2009年对分配方案进行的微调规定:国外转播权的收益仅在德甲18家俱乐部进行分配。原因在于只有德甲俱乐部参与欧洲联赛、欧冠比赛及一些洲际比赛。转播收益分为两个部分采取不同方式分配,例如2009—2010赛季的转播费用为3 000万欧元,德甲俱乐部获得1 900万欧元的转播收益,德甲冠军275万欧元,亚军225万欧元,季军175万欧元,第四和第五各获得125万欧元,剩下的975万欧元平均分配给其他13家俱乐部。其余的1 100万欧元则根据俱乐部过去5个赛季和当前赛季在欧洲赛场的出场情况进行分配,这些俱乐部是已取得欧足联系数的俱乐部,俱乐部得到的份额根据俱乐部对德国足球系数的贡献而定,2009—2010赛季拜仁和不莱梅得到了240万欧元,这两个俱乐部在5年里都进入了欧足联赛事。
德国职业足球的电视转播权集中营销出售制度是联盟协调的结果,2006年大俱乐部代表拜仁俱乐部以向欧洲法院起诉为威胁要求联盟取消转播权的集中销售,小俱乐部代表法兰克福和波鸿俱乐部则以退赛为要挟筹码,提出联赛是建立在联盟所有俱乐部竞争的基础上的。为了维护联赛的稳定性,联盟在联赛准入合同中规定,“只有接受电视转播权集中销售的职业足球俱乐部,才有资格参加联盟组织的比赛”[6],从而确立了转播权集中销售的法律地位。为了获得大俱乐部对转播权集中出售制度的支持,联盟对收益的分配方式进行了改革,拜仁慕尼黑俱乐部在2006—2007赛季的分成则达到了2 730万欧元[7]。在分配方案中实行平均分配与按比赛成绩分配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在兼顾所有俱乐部收益的同时,鼓励俱乐部争取好成绩[8]。
5 结语
德国职业足球的管理是由联盟直接负责,联盟与足协之间的管理权限、职责范围和任务分工通过合同进行了正式确认。历史上的德国足球俱乐部是会员制协会组织,为应对足球全球化和商业化的浪潮,增强与欧洲其他联赛的竞争能力,德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进行了股份制公司化改造,但改制过程中恪守的“50+1”政策,使得德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会员制性质依然明显。德国职业足球推行严格的注册准入制度,尤以俱乐部财务标准堪称苛刻,虽然对俱乐部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有所影响,但切实保障了俱乐部的财务安全,在欧足联即将出台“财政公平政策”的背景下,德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财政优势已开始显现。德国职业联赛采取了转播权集中营销策略,转播权收益的分配方式实行国内与国外分开,平均分配和按成绩分配相结合的方式,在维护联赛稳定性、完整性的基础上,实现了有效激励。
[1]DFL presents Bundesliga Report 2012[EB/OL].(2012-06-02)[2013-10-11].http://www.epfl-europeanleagues.com/bundesliga_report2012.htm.
[2]DFB Cup Men:Mode[EB/OL].(2009-05-31)[2013-10-11].http://www.dfb.de/index.php?id=460546.
[3]Gammelsæter H,Senaux B.The Organisation and Governance of Top Football Across Europe[M].Routledge,2011:143-146.
[4]颜强.点评最健康德甲:开支稳健恪守“50%红线”[EB/OL].(2010-04-14)[2013-10-11].http://soccer.titan24.com/2010-04-14/66748.html.
[5]Sports Business Group,Football Money League2010[R].Deloitte,2010.
[6]Meier H E.Solidarity and market power in German soccer:the regulation of collective selling[J].Football studies,2003,6(2):23-26.
[7]Desbordes M.Marketing and Football: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M].London:Elsevier,2007:165-166.
[8]於鹏,成一祥,曹西文.法国职业足球管理模式探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