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院校师范类历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2014-04-05历史学科组
历史学科组
(河北北方学院 法政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综合性院校师范类历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历史学科组
(河北北方学院 法政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高校历史专业必须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分析综合性院校师范类历史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围绕以历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提升学生综合就业能力为导向,以通才教育为目标,以整体知识观为指导思想的课程体系改革方向,从调整与整合课程体系、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完善课程体系改革配套条件保障方面提出具体改革措施。
综合性院校;师范;历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0 15:51
随着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办法的实行,人才的需求模式转向市场需求导向型。在此环境下,传统的历史专业在人才培养中面临着严峻挑战。另外,在师范类历史专业合并到综合性院校后,此专业被纳入综合性大学的总体战略规划中,原先的师范教育定位弱化。由此,师范类历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必须做出调整,既要适应学科定位的变化,又要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一、综合性院校师范类历史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转变及国家教育部要求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历史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
(一)知识性课程比例大,方法论课程不足
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中设置的通史课程、专门史课程都偏重知识性,侧重传授历史基本知识,而有关历史研究方法与能力训练的方法论课程则鲜有开设。这种课程设置缺陷一方面强化了学生思维中死记硬背知识的错误认识,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难以掌握史学研究方法,很难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二)课程设置没有凸现特色,课程内容缺乏有效的整合与衔接
历史专业现设课程之间的内容交叉重复现象普遍,专业选修课中的很多课程内容在通史课程中都有涉及,对于学生来说不过是知识的简单扩充。课程体系既没有突出专业的师范特色,缺乏教师教育课程及训练学生实际教学管理方法与技能的实践课程,也没有彰显历史学培养多样化人才的学科特色。一直以来,在强调学科独立性的指导思想下,历史专业的课程设置以追求学生掌握完整、系统的史学知识与理论为主导,忽视了相关学科课程的拓展,使学生逐渐陷入知识狭窄、思想单一、综合素质欠缺的困境。
(三)实践教学课程缺位
实践性教学课程是历史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工作的结合点,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然而,历史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设置却不尽合理。首先,实践课处于理论课的从属地位,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其次,受实践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基地缺乏等条件制约,教学实习、专业考察、社会实践等关键性实践教学往往趋于形式化。再次,荣尼克尔和麦考马克在其著作中指出:一门大学学科需要通过介入科研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1]60-61,科研是历史创新思维能力的集中体现,需要持续、连贯的训练,但在课程体系中缺乏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史学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史学思维养成、史学文献研究技能等科研训练的课程。最后,与学生实际需要密切相关的实践性课程,比如针对历史专业学生就业的课程、指导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课程也鲜有开设,使学生得不到科学、规范、严谨的实践训练,影响其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供学生自主选择的个性化课程不多
专业选修课作为专业必修课的重要补充,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设置的灵活性与学生选择的自主性。但历史专业选修课程往往依托公共教材,观点单一、内容重复率高,侧重事实性知识,惯于教条化传授,一方面没有将学生的兴趣偏好、实际诉求与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没有将教师的研究成果有机地融入课程,也没有反映历史学发展的前沿、体现该学科的社会功用,从而无法发挥历史学科的比较优势。
二、综合性院校师范类历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向
针对师范类历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课程体系改革应以历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及本科课程知识规律为方向。
(一)以历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
原有的师范类历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修养、掌握系统专业知识、具备专业能力和教师教学技能、能够胜任中小学相关课程教学工作以及能在文博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性专业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窄,基本限于中小学历史教师的培养,影响了历史师范生成为多口径人才。在并入综合性院校后,原有的师范特色淡化,人才培养目标朝综合化方向发展,旨在培养掌握历史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出版、文博档案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史学研究、教学和其它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应作出相应调整,在凸显师范教育课程特色的基础上,强化历史专业教育,开设大量选修课程。
(二)以提升学生综合就业能力为导向
在对近年来师范类历史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为中学历史教师、考研以及进入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因此,历史专业人才培养的类型大致可划分为3类:中学历史教育类人才、从事史学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公共历史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他们都需要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但根据实际需求,他们也要有所侧重。中学历史教育类人才需要学生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技术及中学历史教学的各种技能;从事史学研究的学术型人才要更加深入地把握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具备运用史料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能力;公共历史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则要运用自己对历史经验的理解和领悟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要具备政策分析与咨询、文化资源管理与历史文化保护、研究撰写、分析与交际、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2]。不同人才类型对业务能力的要求不同,相应地对知识的诉求也就不同。因此,历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以历史专业不同人才类型的培养目标、业务能力定位及就业方向为基准,以提升学生综合就业能力为导向,构建既满足学生个体需要,又符合社会对人才需求标准的针对性、实用性课程体系。
(三)以通才教育为目标
通才教育又称为通识教育,是一种现代大学教育理念,旨在培养知识面广、兼备多种技能、社会适应性强的人才[3]。通才教育将专业教育放到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中,是强调综合能力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它清除单纯知识灌输的局限,注重能力、方法及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使学生成为个性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历史专业要突破人才培养的单一性,适应社会对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的需求,在加强专业知识培养与专业技术训练的基础上,以通才教育为目标设置课程体系。
(四)以整体知识观为指导思想
整体知识观认为,全部知识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可以整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4]。在构建教育内容体系时,整体知识观综合考虑专业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各种不同知识系统之间的联系,使教育内容尽可能系统、连贯,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用全面、整体的观点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更好地适应社会对知识的需求。为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一方面要使大学的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与主修专业课程形成一个彼此间相互关联的完整本科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要将知识传授、研究方法与能力训练及人格培养结合起来,使整体课程结构与学生个性选择达到有机统一。
三、综合性院校师范类历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师范类历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紧紧围绕课程体系改革方向展开,突出课程体系设置的灵活性、实用性、针对性。
(一)强化历史专业教育,加大选修课设置
1.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实际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到外专业自主选课,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差异化需求及就业的多向选择,并使学生通过不同学科的交流学习,开拓视野,丰富知识结构,培养自主学习与创新思维能力。
2.在公共基础课模块基础上增加公共选修课程,主要是适应高校对通识教育的推行及社会对通才的需求,要求学生必须在学校开设的综合素质类课程中分别选修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与艺术科学类至少一门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不同科学的知识及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具备宽厚的知识基础。
3.为了改变原有专业选修课程特色不明显、内容重复、培养目的不明确、与现实社会脱节、科研教学分离、重知识、轻方法等弊端,应根据5个方向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1)开设史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课程系列,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强化学生的史学研究训练,使学生具备坚实的史学素养;(2)设置历史学科发展前沿、热点问题课程系列,主要是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使学生具备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的眼光与能力;(3)增加教师学术研究方向课程系列,将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从微观层面了解历史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树立用多维度看待问题的意识;(4)强化应用历史特色课程系列,发挥历史学的实用功能与价值及历史学科比较优势,改变学生所谓“历史无用”的学科偏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同及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加强教师教育素质课程系列,使学生具备一项过硬的就业能力。
上述课程调整体现了课程设置的灵活性、针对性及实用性,旨在培养掌握历史教学基本技能,专业知识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新型人才。
(二)重视实践教学课程,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历史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历史知识为依托,通过对读书、研讨、参观调查及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的参与和体验,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升华情感,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结合历史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及教学实际,历史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改革应围绕3方面展开:
1.加强实践课程教学意识。在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历史教学虽有所重视实践教学,但还是浅尝辄止,仍以课堂理论课教学为主,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强化实践课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加快历史实践基地建设。学校要结合专业特色建设微格教学教室、历史资料室等综合实验室为学生进行教学技能及科研训练提供便利,还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优势,开拓校外实践基地,多渠道、多形式地与政府部门、文博单位、中学建立合作办学模式,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良好条件。
3.采取丰富多样的实践形式,落实历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分层次、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首先,适应社会能力训练。通过专业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实践项目,采取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等实践形式,使学生在接触社会中增长阅历、锻炼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为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其次,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通过教师基本功考核、教学观摩、课堂教学能力训练、教学实习等实践形式,使学生熟悉教学的各个环节,掌握中学历史教师的基本技能,锤炼教学能力,能够胜任中学历史教师。最后,专业研究能力训练。通过撰写读书笔记、收集整理专业文献、参加学术讲座、历史遗迹参观、历史田野调查、学生科研项目、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形式,使学生初步掌握史料的查找、筛选、鉴别与运用及历史学田野考察的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与专业研究能力。
(三)建立课程改革保障机制,整体推进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改革需要一系列配套条件保障:
1.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具体执行者,要不断积累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感悟教学思维、改进教学理念,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以学生为本,创设教学互动的课堂模式,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使课程内容能够有效转化为学生自我认知。
2.构建有利于课程体系改革的制度体系。建立灵活的课程管理制度,鼓励教师根据学科特点与教学实际对课程学时、课程考核方式、课程教学计划适时做出调整;改变以科研为主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健全教师教学培训、奖励制度,以推动教师更加积极投入到课程教学中;完备经费投入保障制度,使实践教学能够顺利开展。
3.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上,摒弃机械的知识测量,反对纯粹的学分积累,强调通过成绩检测、实证或综合考核方法的结合,使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回归到真正的学习评估上。
4.展开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取长补短。
综上所述,综合性院校师范类历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立足于历史专业不同人才类型的培养目标、能力定位及就业方向,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
[1] 〔美〕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 李传印.美国公共历史学教育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2,(2):21-26.
[3] 陈旭,刘志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关系辨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2010,(5):13-15.
[4] 郭德红.美国著名大学校长的整体知识观[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7-151.
(责任编辑 乔志杰)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of Pedagogical History Specialty in Universities
History Teaching Group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
The specialty of history in universities needs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in order to adapt itself to the change in demand for talents by the society.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pedagogical history curriculum system in universities,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reform should center on the objectives of history talent training,and take promoting students’comprehensive employability as an orientation,liberal education as a goal,and concept of holistic knowledge as a guiding ideology.Meanwhile,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adjusting and integrating curriculum system,intensifying the teaching of practice courses,and perfecting guarantee condition related to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university;normal education;history major;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2013-12-12
河北北方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G201324);河北北方学院青年基金项目(SQ201318)
G 521
A
2095-462X(2014)01-0090-04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40110.1551.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