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族传统体育学术论文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2014-04-05翁建锋

湖北体育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术论文彝族题目

翁建锋

1 彝族传统体育学术论文样本的选取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001.81 GB 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1]将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处于并列的逻辑地位。其次,学术论文的定义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因此,彝族传统体育学术论文包括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截止2012年12月底,在中国知网、万方综合、维普期刊网等三大检索系统中,通过检索词“彝族、体育”检索出625篇,剔除重复和无关彝族传统体育的学术论文后,得到所有与彝族传统体育相关的学术论文共101篇,其中期刊论文99篇和会议论文2篇。由于样本总体量不大,选取所有彝族传统体育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

2 彝族传统体育学术论文的研究现状

2.1 彝族传统体育学术论文发表的年度分布

从表一来看,1981——2004年的24年里共发表了彝族传统体育学术论文10篇,占所有论文的9.9%,其中17年没有相关主题的论文出现,说明对彝族传统体育的学术研究处于冬眠期。从2005年以来的连续8年里,共计发表91篇,占所有论文的90.1%,显示论文发表的数量与年代成正方向发展(少数年除外),预示着对彝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已经引起了部分研究者的关注,这是值得欣慰的,与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的 “进一步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做好民族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相吻合,但相对全国范围内体育学术论文的总量来说,所占比例非常低。

2.2 彝族传统体育学术论文的期刊分布

经统计,99篇彝族传统体育期刊论文分布在58种期刊,其中含2篇及以上的期刊有19种,其它的38种期刊均发表一篇论文,2篇会议论文分别 在“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暨民族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和“2008年北京全民健身科学大会”。从是否体育专业性期刊来看,有24篇期刊论文发表在15种体育专业类期刊,占总体样本的23.5%;从是否核心期刊来看,有10篇核心期刊,占所有论文的10.1%;从是否学院派期刊来看,有46篇论文发表在23所本专科学校的学报,占总样本的46.5%;值得注意的是,有15篇论文发表在没有体育背景、学院背景、科教背景和民族背景的8种期刊上,如《科技信息》、《剑南文学》、《大舞台》等。从地域分布来看,发表在云、贵、川所属地的期刊论文有47篇,占总体研究样本的46.5%,其中云、贵、川所属地的期刊有25种,占总体期刊的43.1%,代表期刊有《西昌学院学报》、《楚雄师范学院学报》和《贵州民族研究》等,说明云、贵、川等地所属期刊注重对有关彝族传统体育类论文的选择录用,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彝族传统体育类论文在云、贵、川等地有较大的影响,这与彝族人口的主要分布地在云、贵、川有关,如四川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的楚雄彝族自治州等。

2.3 彝族传统体育学术论文作者分析

对101篇学术论文的作者进行统计,从数量和质量方面来选取发表有代表性的作者进行分析。如上表所示,以上12位作者是彝族传统体育学术论文的主要作者,彝族传统体育也是他们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王建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7篇论文,饶远和孙德朝分别以第一作者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云南师范大学的饶远教授曾在《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体育文化导刊》等为代表的核心期刊上多次发表论文,毫无疑问是专家级学者,他以彝族传统体育为主题发表了4篇核心期刊论文,可以说为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的弟子李延超,也有着不俗的实力,从硕士到博士乃至博士后,在彝族传统体育研究方面也有着较好的表现,写出了2篇核心期刊,尤其是《水与火洗礼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傣族体育与彝族体育的比较研究》发表在《体育科学》上。孙德朝博士也发表了2篇核心期刊,分别在《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和《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其中一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关彝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的构建,另一篇是有关彝族传统体育研究的趋势。万义虽然只发表一篇有关彝族传统体育方面的核心期刊,但是该作者具有超强的科研能力,先后在多种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发布了10多篇论文,主要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主要研究方向,尤其是2篇有关村落社会方面的少数民族研究发布在《体育科学》,擅长田野调查研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研究者。

2.4 学术论文题目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1]要求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题名语意末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2.4.1 部分题目不简洁精炼

题目要求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字,可以理解为在题目准确、恰当地反映论文内容的前提下,题目用词要精炼,字数要少,但并没有强制性要求,不能因为字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101篇彝族传统体育学术论文中有15篇论文题目超过20字,占样本总体的14.9%,这15篇论文有12篇题目可在不影响表达内容前提下不超过20字。如:“原生态民族舞蹈阿细跳月文化品牌的建立及其引发的思考”可改为“原生态民族舞蹈阿细跳月文化品牌的建立及思考”;“四川省彝族群众参加本民族传统体育情况的调查分析”可改为“四川彝族群众参加本民族传统体育的调查分析”;“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面临的困境及其发展思路探索——以云南彝族传统摔跤为例”主标题可改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困境及发展思路”;“对云南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及发展研究——以楚雄彝人古镇为例”,主标题部分可以改为“云南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及发展”;这12篇论文中类似去掉“研究”可以使题目字数在20以内且不改变题意的还有8篇。

2.4.2 少量题目不能反应文章内容

由于题目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恰当。作为学术论文在几千字的篇幅内一般要求题目概念的内涵丰富外延小,即我们所强调的“小题大做”[2]。不提倡“大题小做”,即论文题目概念的内涵小外延大,无法在一篇学术论文中进行有效的阐述和论证,只能浅尝辄止,泛泛而谈。如“贵州彝族铃铛舞试析”,从题目中发现概念内涵的主题部分是铃铛舞,有关铃铛舞的研究比较宽泛,是理论方面的还是应用的,或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不得而知。该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彝族铃铛舞的体育渊源、变迁、现状和重塑。可以将该文题目改为“贵州彝族铃铛舞的变迁、现状与重塑”,可以反应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凉山彝族自治区民族传统体育剖析”,剖析凉山彝族自治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哪些方面,题目没有限定,这个外延比较大,以至于在写作的过程中无法全面完成题目的要求。如“对楚雄州彝族传统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题目的主要内涵是现状,然而文中的主要内容是楚雄州彝族传统体育的起源、现状、特点、功能、问题和对策。

2.4.3 其余问题

不需要副标题的可以不用[3]。如 “从传统的游戏到表演——石林彝族摔跤文化的变迁”可以改为“从传统游戏到表演看石林彝族摔跤文化的变迁”不影响原文主题意义。去掉“论……或者试论……”、“……浅析或者……初探或者……研究”等赘语,作为论文本身就含有分析、研究等思维方式,不需要专门表示出来。有时候多出来的赘语会适得其反。如“论彝族传统体育项目研究的抢救与保护”,按照“彝族传统体育(修饰成分)项目研究(主体)的抢救与保护”或“彝族传统体育项目(修饰成分)研究(主体)的抢救与保护”来断句都说不通,不可能抢救与保护“项目研究”或“研究”,如果去掉“研究”二字,“彝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抢救与保护”就可以清晰地表达题意。但是从文章的结构来看,题目又不能准确反映内容。结构如下:1)前言;2)彝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现状;3)抢救与保护的理性思考。可以将题目改为“彝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现状、抢救与保护”。类似赘语可以去掉且不影响题意的还有49篇,占总体样本的48.5%,这个比例相当高,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

2.5 彝族传统体育研究内容分析

有关彝族传统体育学术论文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彝族传统体育的起源、现状、发展、功能、特点、价值、保护或利用等33篇;彝族传统体育的具体项目31篇;彝族传统体育文化18篇;彝族传统体育与军事、宗教和稻作文化的关系9篇;彝族传统体育旅游7篇。

从内容来看,彝族传统体育学术论文出现了较多的重复性论点。彝族传统体育的起源、现状、发展、功能、特点、价值、保护或利用是研究的热点,对于这种热度我们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但是有关彝族传统体育起源或形成的9篇文章中,大部分文章都表达了起源与生存、军事、宗教和娱乐有关。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研究的另一个热点,绝大部分论文表达了彝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与社会发展、生活环境、生产方式、部落冲突、民风民俗、宗教娱乐节日等有关。对策方面基本都提到了与学校教育和旅游结合的方式。彝族传统体育旅游7篇文章有4篇写的是现状与资源开发,文中的现状或对策大部分涉及了观念落后或需要改变观念,缺乏体育与旅游的复合型人才或需要引进这些人才,加强体育旅游宣传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后期出来论文的学术价值不太高。更有个别论文太短不足一个版面,无法阐述自己的观点。

3 彝族传统体育学术论文的研究趋势

3.1 从研究方法来说,要注意质的研究范式与量的研究范式相结合

首先要使用好文献资料法,我们知道这些文献资料不是凭空想象而来,是前辈们通过查阅古籍、实地调研、收集和整理而来的。因此,在未来的研究趋势中,不仅仅是借用他人查阅的论据和论点,还必须亲自查阅古籍获得第一手资料,同时要通过田野考察法来验证文献资料中的第一手资料真实性与变迁。最后需要数理统计进行量化,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3.2 研究主题的改变

研究主题将不再以彝族传统体育的起源、现状、发展、功能、特点、价值等传统热点为主,因为这些主题基本上是重复性研究难以出成果。相对来说60多种彝族传统项目在特定领域的研究更有价值和意义。如“村落社会结构变迁中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弥勒县可邑村彝族阿细跳月为例”,文中对阿细跳月的起源不仅仅引用传说,而是在此基础上对传说进行实地考察,并结合现场环境、风俗和相关歌谣进行科学合理的逻辑分析,更具有可信性和学术价值。还有一些文化内涵研究如: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农耕崇拜和多神崇拜等也可以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如刘礼国等在“体育起源新说”提到“人类生殖繁衍需要及活动是体育产生的动因之一。促成性选择和完善婚姻制度增强人类体质是许多传统体育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所在。原始先民体育活动的器具反映了对生殖的崇拜;活动内容是对性行为的影射和对多子多福的祈求;体育活动以家族、宗族为单位强化了婚姻禁忌,促进了种族繁衍,符合早期人类的最高利益。”[4]。

3.3 横向研究将是彝族传统体育研究新的增长点

彝族传统体育与彝族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等方面的紧密关系,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因为传统体育本质上不是强身健体的运动,而是一种民俗和文化。万义在“村落社会结构变迁中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弥勒县可邑村彝族阿细跳月为例”中讲到“村落政治结构变迁中的阿细跳月——由政府包办到政府主管转型;村落经济结构变迁中的阿细跳月——由农耕经济向旅游经济转型;村落文化结构变迁中的阿细跳月——由文化断裂向文化重组转型”[5]。同时彝族传统体育也与宗教、军事有关。如“南诏国时期军事活动与彝族传统体育的关系研究”,“原始宗教与彝族祭祀性体育”。彝族传统体育与其他民族体育的比较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如“水与火洗礼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傣族体育与彝族体育的比较研究”。“蒙古族与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这一系列的横向研究开辟了彝族传统体育新的研究方向。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S].1988-01-01.

[2]风笑天.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王致兵.学报论文题目编写的思考[J].教师,2010(2):126-127.

[4]刘礼国,黄平波,徐 烨,等.体育起源新说[J].体育学刊,2009(2):1-5.

[5]万 义.村落社会结构变迁中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弥勒县可邑村彝族阿细跳月为例[J].体育科学,2011(2):12-18.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彝族题目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彝族海菜腔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