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草床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2014-04-05陈丹丹王道儒
吴 瑞,陈丹丹,王道儒
(1.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海口 570125;2.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 海口 570125)
海草床是热带和温带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是许多海洋动物的栖息地和生存场所[1],是濒危的儒艮 (Dugongdugon)的主要食物来源地之一[2],海草床具有很高的生产力[3]。在 Costanza等对全球16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的评估中海草床位列第三[4],可见其生态价值的重要性。海草床的衰退,直接的表现就是面积的减少和海草覆盖度的降低,间接的表现是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生态系统结构不完整,功能不健全或者丧失,由于全球变化和人类开发活动的过度和无序,全球海草床呈现退化趋势[5]。为了加强海南省海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必须制定海南省海草床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1 海南省海草床生物多样性概况
海草床的分布和生长状况受到各种环境条件限制,如光照、水温、盐度、底质[6]。海南由于所处纬度较高,并以其特有的气候、地形等特点分布了中国最多种类的海草,海南省共有海草种类7属11种,海神草 (Cymodocearotunda)、齿叶海神草 (Cymodoceaserrulata)、羽叶二药藻 (Halodulepinifolia)、二药藻 (Haloduleuninervis)、针叶藻 (Syringodiumisoetifolium)、海菖蒲 (Enhalusacoroides)、泰来藻(Thalassiahemprichii)、贝克喜盐草 (Halophila beccarii)、小喜盐草 (Halophilaminor)、喜盐草(Halophilaovalis)、川蔓藻 (Ruppiamaritime),主要种类有泰来藻、海神草、海菖蒲等。海南岛近岸海草床广泛分布于港湾、潟湖区域,西沙群岛部分海域如永兴岛周边海域也有大面积的海草分布。大型底栖动物是海草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岛周边海草床大型底栖生物调查中,共调查到大型底栖生物41科75种,其中以软体动物为主,有28科58种。
2 海草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问题及挑战
2.1 海南省海草床保护工作成效
2.1.1 海南海草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
海洋环境保护法规是各国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也是各部门进行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和执法的法律依据,自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开始重视海洋环境保护以来,海洋环境保护立法发展较快。1982年8月23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09年9月,又对此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内容。同时,我国制定的《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集中体现了海洋生态保护的方针政策。具体针对海草床的保护有:1994年4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海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划分海洋自然保护区为三大类别16个类型,“海草床”为海洋与海岸自然生态系统的10种类型之一。国家海洋局2002年4月发布了《海洋自然保护区监测技术规程—总则》列出了“海草床生态系统”监测的主要指标为海草床植物种类、盖度,底栖动物种类多样性、群落结构。国家海洋局2005年5月发布了《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海草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包括水环境、沉积环境、生物残毒状况、栖息地、生物指标。但我国目前没有专门针对海草床保护与管理的法规,因此,今后应加强海草保护和管理的立法,充分体现对海草的保护。
2.1.2 海草保护区建设和管理
海南省政府于2007年7月批准建立陵水新村港—黎安港省级海草特别保护区,总面积2 320 hm2,其中新村港面积1 310 hm2,黎安港面积1 010 hm2。主要保护对象是海草及其生态环境。海草保护区建立的目标是通过加大对海洋环境及海草床生态系统的监控和保护力度,改善该区域海洋生态环境,使现有的海草资源及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远期目标是在保护海草资源及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研究、推广海草的培植技术和海草床生态系统的恢复、修复技术,完善、提高海草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最终达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确保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如今,陵水新村港和黎安港是目前海南岛海草品种最多、分布最广、生长最好的海域,在局部区域已连接成片,形成一定规模的海草床及生态系统,主要优势种为泰来藻和海菖蒲,是海南岛周围海域海草资源和海草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2.1.3 海草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评价
海南海草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由中国科学院南海考察队“南沙综合考察”,对南沙群岛及其邻近岛屿海草植物的科、属、种形态特征、产地、生境、分布等进行了介绍[7]。2002年国家海洋局组织实施了“全国典型海洋生态环境状况专项调查”,通过实地调查评估了海草生态服务功能状况及保护价值。2004年始,国家海洋局将海南岛东部近岸海域的高隆湾、长圮港、龙湾、新村港、黎安港等5个港湾列为全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近岸海域生态监控区,每年对海草床现状监测。从2006年起,国家海洋局开始组织大规模的“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项目,其中将海草生态调查与评价作为重要内容,直接为海洋及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基础依据。
2.2 海草床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2.1 存在的问题
尽管海南省海草床保护取得许多成就,但仍面临重大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海草生物多样性保护本底不清,目标不明,缺乏规划;海草生态修复还处于探索阶段;海草床海洋保护区远不够,对三沙海草海洋特别保护区设立的可行性没有深入研究,许多区域仍属于保护空白;已建海洋保护区管理薄弱,基础设施、管理设备、监测科研等能力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不高;海草床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宣传教育以及非政府组织的活动都十分薄弱。
2.2.2 面临的主要挑战
当前海草床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公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因此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媒介,大力宣传保护海草床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提高整个社会对保护海草床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海洋开发与利用对海草生长带来影响。三是人才技术力量薄弱,我国开展海草研究较晚,海南省更是缺乏海草床保护方面的人才。
3 海草床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3.1 海草床生物多样性保护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海草床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实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草床资源、公平合理分享利用遗传资源产生的惠益为目标,加强海草床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与机制建设,强化海草床生态系统、海草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保护能力,提高公众保护与参与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3.2 基本原则
(1)保护优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积极措施,对海草床生态系统、海草物种及遗传资源实施有效保护,保障生态安全。
(2)持续利用。禁止掠夺性开发海草床资源,促进海草床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科学、合理和有序地利用生物资源。
(3)公众参与。加强海草床保护宣传教育,积极引导社会团体和基层群众的广泛参与,强化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海草床保护的有效机制。
(4)惠益共享。推动建立海草床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共享制度,公平、公正分享其产生的经济效益。
3.3 战略目标
3.3.1 总体目标
海南省海草资源保护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将海草保护行动计划纳入生物物种保护协调机制,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海草生态系统,使海草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得到明显遏制,以实现海南省海草床的有效保护。建立海草保护区网络,实施海草生态修复,防治海洋开发对海草床产生的影响和破坏,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保证草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3.2 阶段目标
近期目标 (至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海草保护和合理利用机制,建立海草保护的管理协调机制,处理好海草保护和当地民众传统作业的关系。
中期目标 (至2020年),建立海草特别保护区,以期更好的保护、利用现有的海草床和为科学研究提供基地。
长期目标 (至2030年),减缓海草退化,加强对海草的保护,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及人才培养,以提高政府部门和公众的海草保护意识。建立海草信息系统,为海草的科学研究和保护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
3.4 海草床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
(1)完善海草床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研究促进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环境友好产业发展政策,探索促进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激励政策。
(2)推动海草床保护纳入相关规划。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部门规划,建立相关规划、计划实施的评估监督机制,促进其有效实施。
(3)加强海草床保护能力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能力建设,完善学科与专业设置,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技术方法的创新研究。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生物多样性管理水平。
(4)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海草床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学校的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伙伴关系,广泛调动国内外利益相关方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民间公益性组织和慈善机构的作用,共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4 海草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领域与行动计划
根据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综合确定海南省海草床保护的5个优先领域及7个优先行动。
4.1 优先领域一
建立比较完善的海草保护和合理利用机制。
优先行动1:将海草保护纳入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行动内容:通过调查访问、实地考察、资料分析等方法,形成要求将海草保护纳入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报告上报有关部门审批。
优先行动2:建立和完善与海草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行动内容:逐步建立完善鼓励并引导人们保护与合理利用海草、限制破坏海草的政策体系。如海草开发和利用中的有价补偿利用及生态恢复管理的政策;建立鼓励社会与个人集资捐款以及全社会参与保护海草的机制等。鼓励地方立法机构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并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
4.2 优先领域二
建立海草保护的管理协调机制。
优先行动3:在海草保护方面,加强政府部门的协调。行动内容:由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协调,政府部门之间在海草保护和合理利用领域共同合作的有效协调机制,通过部门间的联合行动,促进国家以及部门的决策能够注重评估海草的自然价值、生态功能以及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的综合效益。组建由相关主管部门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协调各部门的相关工作。
优先行动4:建立海草资源保护的合作伙伴。行动内容:提高政府、非政府组织、当地社区在海草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的能力,加强海草周围区域有关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协调,采取协调一致的海草保护行动;鼓励并引导当地居民和社区组织积极参与保护海草工作。
4.3 优先领域三
加强海南沿海海草床的管理。
优先行动5:建立海草特别保护区。行动内容:建立文昌、琼海海草特别保护区和西沙群岛海草提别保护区。
4.4 优先领域四
加强对海洋工程的管理。
优先行动6:加大执法力度,减少海岸工程对海草的影响。行动内容:加强对其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研究、监测;使海域开发项目的建议书在立项初期得到详细的评审,并选择替代或降低影响的方案,尽可能地减少工程建设引起海草退化的社会和经济损失。
4.5 优先领域五
加大保护海草床的宣传、教育及人才培养工作。
优先行动7:加大海草保护宣传力度。行动内容:加强海草保护在各级政府部门间的宣传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对各级领导的宣传和沟通说服工作。把海草保护事业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加大海草保护在当地民众间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和社会各界的海洋自然保护意识,培养海草研究人员。
[1]PHILLPSR C,MENEZEG.Seagrass[M].Washington DC: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1988:32 -33.
[2]PREEN A.Impacts of dugong foraging on seagrass habitats:observ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cultivation grazing[J].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1995,124:201 -213.
[3]杨宗岱.中国海草的生态学研究[J].海洋科学,1982(2):34-37.
[4]COSTANZA R,D ARGE R,DE G ROOT R,et al.The value of the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1997,387:253 -260.
[5]许战洲,罗勇,朱艾嘉,等.海草床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恢复[J].生态学杂志,2009,28(12):2613-2618.
[6]HEMMINGA M A,DUARTE C M.Seagrass Ecology[M].Cambridge,U 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7]邢福武,吴德帮.南沙群岛及其邻近岛屿植物志[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