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
2014-04-05吴杰
吴杰
●教练员园地●
心理暗示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
吴杰
分析心理暗示如何在体操教学中应用,从心理学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今后在体操教学中如何利用好心理暗示来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意义。
体操教学;心理暗示;运用
暗示指在受暗示者无对抗条件下通过表情、手势、环境、气氛等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迅速影响的过程。这种影响表现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设。由于主观上已肯定它的存在,便使人的心理尽力趋向于这项内容。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暗示手段,通过转变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负担,以达到快速传递教学信息的目的。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全班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一致,严格按照教学程序完成教学任务。要使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一致,教师必须掌握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倾向。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对体育教学的科学管理极为有利。体育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管理过程,即体育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控制调节的过程。因此,心理暗示对体操教学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1 暗示的生理特点
体育运动中的各种练习、完成的各项技术动作等都是条件反射活动。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现象。从有机体的物质活动即神经联系的连接来看是生理现象,从条件反射即刺激物的信号的意义角度它又是心理现象。暗示是一种信号刺激。暗示的刺激使人脑产生兴奋灶(或兴奋中心),这个兴奋中心沿着条件反射的神经通道可以直接调节身体各个部分的生理过程。
人们在接受各种暗示(刺激)时的生理现象为:当感受器(如眼、耳、皮肤、粘膜等感官和位于内脏、肌肉的部分感受器等)接受体内和体外各种暗示信号的刺激时,将其转变为神经冲动;进入神经元后,其细胞体进入脑、脊神经节中;它把神经冲动传向神经中枢;经过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对各种刺激进行综合分析后进入传出神经元;最后到达效应器,产生反应。如肌肉收缩、腺体产生分泌等。现在研究证明,人体内的效应器有各种感受器,例如肌肉、肌腱中的肌梭、腱梭,关节中的小体等都能感知行为变化的情况,并将其信息(暗示、刺激信号)送回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使中枢对四肢活动的调节更加精确。
2 体操教学中暗示的作用及心理依据
2.1 暗示能挖掘心理潜力,调动积极因素
人的心理潜力非常大,暗示是挖掘人的心理潜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心理学对暗示的研究表明:即使最强烈的观念,也必须与个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结合(无意识心理倾向的机制是暗示的基础),与态度、动机和兴趣结合,与情绪、智能、意识及要求等特性协调。体操教学既要发挥有意识作用,也要发挥无意识作用,使二者统一。因此,充分挖掘学生情感和智力等方面的潜力,启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倾向,让学生的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在课堂中共同发挥作用。在体操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多种暗示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对自尊心很强或胆怯的学生,教师用责备的目光看他一眼,比点名批评几句效果更好;对技术掌握较好的学生用赞许的目光给予肯定,学生就会受到鼓励;对一时未能掌握好技术动作的学生,教师用热情、期待的目光示意,能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一种有利于继续学习的心理状态。
2.2 暗示能激发学习热忱,促成积极心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心理主宰系统产生影响的第一要素是当时的内心情绪与状态。教学效果如何与学生当时的情绪息息相关。在体操教学中,僵化、刻板的教学方式不可避免地扼杀了自身所具有的磁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烦躁、逆反和厌学等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如何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等,对此,暗示具有诱导情绪的任务和功能。教师可根据时机,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行为,如表情、动作、眼神、假设标志及奖罚手段等,将这些暗示施授给学生,产生一种有利于继续学习的心理状态,目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对学习的积极心态,激发起主动、进取的精神,克服对学习的消极因素。
2.3 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和非注意心理反应
人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即通常所说的人的未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不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们注意力外围的心理活动。如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紧张的赛场气氛会使运动员突然超水平发挥或发挥失常,而运动员自己未必意识到。无意识又称为副意识或潜意识,常是人们有意识心理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如:体操教师在上课时,学生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教师的讲解、示范上。这是种注意的心理反应,也称为特定的心理反应。教师的语气、语调、面部表情及示范的动作力度、姿态等,也不时地引起学生的部分注意,这是学生没有意识到的注意,亦即模糊的注意。这种没有意识到的注意,就叫非注意心理反应。人的潜力是指潜藏在人的大脑和身体里的还未发挥出来的能力,也就是深藏着还未动用的生理能力和心理能力。人的潜力的挖掘不容易。一般情况下,它潜藏于人的心理和生理深处,只有特殊情况下,即特定的环境压迫下,在某种强烈的动机、愿望、目的及需要的促使下才会显露出来。人的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可以使人产生超常的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
2.4 暗示教学的特点
暗示教育是通过激发人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激活人脑接受教育的潜力,使人脑接受信息的潜能得以发挥。暗示教育符合学生自尊、独立性强的个性心理特点,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使教育的可接受性增强,避免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妥当的语言直接刺激学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暗示教学强调在和谐、自然的气氛中进行,使教育寓于快乐之中。暗示教育对心理的影响遍及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等多方面。合理的运用暗示教育必将有利于个性与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3 暗示的手段和方式
3.1 教师的威信与榜样的暗示
榜样是以身示教,通过榜样的感染力向学生施加心理影响。威信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威望和信誉,是通过权威力量施加心理影响产生暗示作用。其表现是:师德高尚、仪表大方,使学生产生崇敬感;性格开朗、镇定自信、谦和、幽默,使学生产生愉悦感;示范优美、准确、干净利落,使学生产生信服感;指导和纠正动作妥贴、耐心、诲人不倦,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实施保护时仔细、用心、帮扶得法,使学生产生安全感;知识面广、水平高、能求实创新,使学生产生信赖感。总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了地位和信誉,有了好形象,易形成高度的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2 语言暗示
体操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其特点是教师的语言讲解相对较少,学生身体练习相对较多。这要求教师的暗示语言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准确性,简明扼要地表达,做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2)具有针对性,是暗示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还是帮助其改进技术难点或重点,目标要明确;3)具有激励性和启发性,使学生乐于接受;4)注意语气、声调,同一个意思用不同语气和声调表达出来的效果不同,如在分腿腾越山羊的教学中,学生会产生恐惧心理,教师可用先用亲切口吻表达:“我帮你,你能完成的!”再用坚定的语气激励学生:“没问题,做的很好”、“再果断一些”。如此,可使绝大多数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并乐意配合,尝试练习,改进技术。但同样的情况若用强制性、急躁、漫不经心的语气,既克服不了学生的恐惧心理,更不能改进学生的技术动作,反而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师生之间的感情。
3.3 动作暗示
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教育者,学生时刻在领会和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所以教师既要能做正确漂亮的示范动作,还要能惟妙惟肖地模仿错误动作,指出二者的区别及正确动作的关键和难点。例如,跳“山羊”动作练习,有的学生空中姿态不正确,教师有意识地重复示范正确的动作,同时做出学生错误的动作,学生就会领悟。
3.4 标志物的暗示
利用标志物暗示是体操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在教学中,有时语言的讲解并不能使学生完全明白,而醒目的标志物则一目了然,可引导学生正确练习。如跳马练习,可在马背上涂颜色来暗示跳马练习的支撑点等,以帮助学生按正确技术动作练习。
3.5 环境暗示
体操教学环境应是具体直观、生动形象、热情友好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创造和设计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例如,当学生在某些技术练习中感到枯燥乏味时,教师可采用“比赛”(比数量、比质量、比力量或比速度)等形式进行环境暗示,激发学生动作练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体操教学训练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进行的,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操知识、技术和技能。在体操教学训练中如果仅是机械重复的身体练习,学生容易产生疲劳,降低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如能把握学生心理特点,正确运用假设暗示,往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6 自我暗示
在体操教学训练中,自我暗示具有两面性,即消极性和积极性。如学生在身体练习中,总感到动作完成得不如别人好,不想再练,这是种不可取的消极性的自我暗示。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应重点帮助学生消除消极暗示,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其产生“我努力,我更好”的积极暗示,达到自我激励、积极上进的目的。
4 运用暗示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暗示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面性,在体操教学中倘若掌握不好,就会发生消极的偏离性暗示,导致错误。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4.1 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
要完成体操教学任务,学生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饱满的热情,这是运用暗示教学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如果学生身体不适,生病或情绪低落,必然会分散学生对教师讲解的注意力,对练习失去兴趣,无精打采,导致伤害事故发生。
4.2 教学环境
体操教学一般以集体或分组的群体教学为组织形式,存在心理上的相互制约,行为上的相互影响,少数人易受多数人的暗示作用。在这个临时集体中,若大家能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和帮助,营造良好的教和学的氛围,必然会给予那些运动基础较差的学生以信心和力量,使整体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4.3 教师的权威性
由于学生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点,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丰富的知识、艺术性的讲解、高尚的人格等都体现了教师的尊严和威望,其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4.4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由于暗示的过程需在愉快而不紧张的氛围中进行,因此,暗示法的应用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相辅相成。一旦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暗示的过程就不能顺利进行。当然,自尊心并不等同于虚荣,太强的自尊心会阻碍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不能使其滋长虚荣、骄傲情绪。
4.5 注意运用暗示的时机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下述情况时运用暗示教学法的效果很明显:学生对学习目的、内容和要求不明确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材难度大、要求高,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时;学生出现疲劳,情绪低落时;教材枯燥,学生无兴趣时;技术动作不能完成时。
5 结论
教师的暗示实际上是对学生潜意识的启发,是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愉快、松弛、心理集中的状态下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方式之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暗示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作用,合理有效地运用暗示教学法,使之对教学产生良好效应。
在体操教学中,暗示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如自我暗示、环境暗示、标志物的暗示、动作暗示、语言暗示、教师的威信与榜样的暗示等。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和时机,适时地运用暗示,激发学生的情感,调节学生的心理,改变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果。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秦龙.马斯洛与健康心理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3]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组.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4]张伟.略论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9(1).
[5]《运动心理学》教材编写组.运动心理学(体育院系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6]吴志超,刘绍曾,曲宗湖.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7]张子沙.体育教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2008.
[8]吴文侃.当代国外教学论流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9]张伟.略论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6(1).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Hint in Gymnastics Teaching
WU Jie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oper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hint in gymnastic teaching and approach the iss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gymnastic teaching.
gymnastics teaching;psychological hint;application
G804.85
A
003-983X(2014)06-0560-03
2014-01-06
吴杰(1977-),男,湖北仙桃人,中级教练员,研究方向:体操教学.
湖北省体育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湖北武汉430205 Gymnastics Center of Hubei Administration of Sport,Wuhan Hubei,4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