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体育异化研究综述
2014-04-05曾吉
曾 吉
异化是一个哲学概念,它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一种描述,异化在当今社会里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学校体育在其社会化的进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与人类的初衷相悖的异化问题,体育领域里的竞技体育异化现象比较突出,受较多关注,而学校体育异化现象较隐蔽,少引人注意。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异化的研究刚刚起步。本文从学校体育异化的概念入手,对国内已有文献进行综述,找出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
1 学校体育异化的概念
国内学术界对学校体育异化的界定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将学校体育异化初步定义为:在学校体育环境下,体育产生出与自己本性相敌对的产物,这种产物反过来又占有人、控制人和支配人。也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体育失去了它在本义上作为对人的培养,使人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建构健康而完整的心灵,以适应社会和自然,而反过来却占有和操纵着下一代,把体育的手段,变成了体育的目的。代表学者主要有南开[1]、李吉远[2]、韩玉彬[3]、肖伟君[4]。
2)学校体育异化是由其内部结构决定的,在与社会发生联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非理性的价值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代表学者主要有刘龙[5]、姚志英[6]。
3)学校体育异化可初步地定义为:在学校体育环境下,原本是属于人的东西或人活动的结果,现在取得了独立性,并反过来成为制约人、统治人的力量。而造成物对人的统治的原因在于社会关系中如权力等对人造成的异化,它的结果表现为运动由人的自由、自觉、快乐的本质活动蜕变为困苦的、异己的、被迫的活动。 代表学者主要有黄平波[7]、丁勇[8]。
由此看出,学术界对于学校体育异化概念的研究在不断深化,学者们虽持有不同观点,但都肯定了我国学校体育离它的本性越来越远。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偏离学生本性的发展、制度化的教育和教育的泛工具化是我国学校体育异化的重要原因。
2 学校体育异化产生的原因
学校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有一定独立性,具备自身规律,又是整个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社会活动如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还受到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因此,要全面认识学校体育异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1)从根本上讲,学校体育异化的原因是私有制和社会分工造成的。劳动异化是学校体育异化的根源。学校体育同学校教育一样,都诞生在阶级社会里。即使人类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尽管消灭了私有制,社会分工依然会长期存在。因此,异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学校体育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异化在所难免。体育为克服人类自身的缺陷而生,具有消解人的异化的作用。学校体育异化是体育在进入到学校环境里以后才发生的。学校体育的学校属性决定了学校体育异化的产生。代表学者主要有南开、戴剑等[9]。
2)学校体育异化的原因包括政治因素(政治干预学校体育,学校体育受到政治制约;政治渗透到学校体育,学校体育为政治服务)、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是学校体育发展中出现异化现象的一个重要潜在因素)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造成学校体育异化的直接原因)。代表学者主要有刘龙等[10]。
3)学校体育异化的原因包括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个人是由于对体育的需求,社会是由于对体育的使用,这两个方面都有其不同的意图,从而把体育当作达到个人或社会目的的一种手段。代表学者主要有李吉远、韩玉彬等、丁勇等。
考察这些学者的研究后认为,他们关于学校体育异化的探讨,有很多观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还只是对学校体育异化现象进行的表层描述,缺乏对本质与根源的深入分析。
3 学校体育异化的表现
由于人们对学校体育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新一轮以“健康第一”为核心的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总体目标的认识还尚未一致,一些具体改革实施方案还处于摸石头过河阶段,一些体育教育工作者就难免对“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产生误解,对以“健康第一”为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后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产生认识偏差,甚至片面理解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精神,忽略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忽视体育课程教学的宗旨和目标,使学校体育发展走入误区,甚至发生异化。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1)学校体育异化表现为学生身体、精神异化,学校体育工作者的性格、品格异化。代表学者主要有南开、李吉远、丁勇、赵葵葵[11];2)学校体育异化表现为体育课程目标泛化、弱化运动技术学习、误读“学生中心”、对“安全第一”过度考虑、体育课程内容低易化。代表学者主要有刘龙、黄平波、韩玉彬、肖伟君等;3)学校体育异化表现为“工具性”教育思想、教师家长观念的霸权与偏失、“唯分数论英雄”的教育考核与评价方式、误读“健康第一”、“以人为本”误读为“以学生为中心”、过于担心“安全教育”。代表学者主要有张世威[12]、姚志英、戴剑、刘龙等。
由此看出,学术界对于学校体育异化表现的研究在不断深化,多数学者认为体育课程目标泛化、教学内容的重复化、教学方法的灌输化、教学评价达标化是学校体育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4 学校体育异化的策略
学校体育发展中出现异化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受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和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影响,也可以说异化是一种适应性的变化,是一种扭曲的发展,但是,异化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到的,并且异化的扩大倾向是可以缩小甚至纠正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策略:1)发挥人的能动性,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坚持科学理念指导实践,同时也不迷信科学的态度,勇于改革,积极创造,把导致学校体育异化的因素减少到最低。代表学者主要有李吉远、黄平波、韩玉彬、肖伟君等。2)淡化运动技术是对学校体育改革的误解,学校体育需遵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接受特点,明确建立大中小学连贯衔接的以运动技术、技能学练为主线的体育课程体系;对学生过分的“溺爱”就会失去民族独立、沉勇的未来,教师应把有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应尊重和理解学生,坚守对学生严格、负责的原则,但更应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建立尊重和友善的和谐师生关系,用自身的知识和素养去激发、引导学生发展;学校体育中的运动安全问题不能仅仅采取消极的“逃避”的方式,过犹不及,更需要落实关于运动安全的各项保障措施,建立连续的学生健康监测体系,完善学生的意外伤害的赔偿机制。代表学者主要有刘龙、赵葵葵等。3)基于生命教育视角提出关注生命的体育课程理念、回归生活世界的体育课程内容、走向主体间性的师生观等措施。代表学者主要有姚志英、丁勇等。
考察这些学者的研究后认为,关于学校体育异化策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很多研究只是对学校体育异化现象进行理论,缺乏实践措施。
5 结论
我国学校体育异化的理论研究比较多,但学校体育在新形势下应如何实现教育使命、研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是十分紧迫的课题。目前,学校体育异化问题被普遍关注和探讨,学校体育异化在现阶段无法完全消灭,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人在异化面前无能为力。发挥人的能动性,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坚持依科学理念指导实践,同时也不迷信科学的态度,勇于改革,积极创造,把导致学校体育异化的因素减少到最低。
[1] 南 开.学校体育异化:原因及表现[J].教学与管理,2007(18):64-65.
[2] 李吉远.学校体育的异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4):336-338.
[3] 韩玉彬,杨 艳.关于学校体育异化现象的一些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52-153.
[4] 肖伟君,李 峰.从当前青少年体质的状况看我国学校体育的异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50-152.
[5] 刘 龙.对学校体育异化现象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6] 姚志英.我国学校体育异化与学生体质下降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3):64-65.
[7] 黄平波,安国彦,刘 龙.学校体育异化现象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8(2):89-92.
[8] 丁 勇.学校体育异化现象研究——基于生命教育角度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2(1):73-75.
[9] 戴 剑,张振华.论学校体育教育的 6种异化[J].运动,2009(3):115-116.
[10] 刘 龙,赵彦豪.当前学校体育异化现象评述[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7).
[11] 赵葵葵.学校体育异化语境下体育教学的人本化回归[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8).
[12] 张世威.我国学校体育异化现象的审视与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