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化工园办公研发中心环境设计

2014-04-04牛艳玲

建筑设计管理 2014年5期
关键词:办公景观空间

牛艳玲, 王 刚

(1.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南京 210000;2.南京中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南京 210000)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办公环境的绿色自然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舒适程度和企业的运营效率,如何设计绿色自然的人性化空间环境,实现高效办公,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传统办公空间的现状问题主要包括封闭的建筑布局、景观的局限性以及相对压抑的工作状态,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的“道——化工园办公研发中心环境设计”项目为例,在分析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自然人性化空间设计的新理念,并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实际分析。

1 项目的基本情况

此项目地理位置为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南临罐区南路,北至大纬东路。项目名称为“道——化工园办公研发中心环境设计”,总占地面积为75 629m2,建筑占地面积为21 237m2。设计的核心内容为要将办公空间中建筑与景观进行有机融合,设计的目标是增加办公环境的魅力,重新对办公模式进行定义,营造公园式的办公空间。本方案有几大特点:1)外部环境界定为公共开放空间。2)把办公建筑转变为景观化的建筑形态。3)营造开放的富于变化的自然体验性场所。4)引入绿色、自然。倡导健康、运动。5)创造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

图1 拟设计方案

2 设计理念

2.1 建筑与景观结合的探索之道

以往20年中,伴随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大量建起,呈现丰富但又混乱的现状。同时,很多建筑被业内著名人士称为是损坏了城市景观,这使得中国建筑界和景观界内出现了一系列的反思。这些的反思直接推进了人们对生态城市、绿色建筑的重视,建筑与景观的结合理念逐渐被人们认可。从20世纪的70年代开始,建筑界就已经重视和景观设计之间的结合。两院院士、清华大学的建筑学院教授吴良镛已经在1999年就提出:要融合建筑、地景与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打破城市规划、园林学与建筑学的界限,互相交叉,互为渗透。如今,在国际上,景观与建筑学之间的藩篱开始被彻底打破,建筑学与景观学走向合并。通过设计领域的交叉,建筑界和景观界的合作更加紧密、频繁甚至互换角色。

2.2 模拟自然界中的登山之道

首先,在建筑中的生态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人们已经认识到,随着现代主义开始,建筑领域中出现了很多的思潮流派,但是很多都仅仅关注建筑自身的表达、寓意以及哲理,不管是建筑中的柱式、拱券和山花,还是形体和飞梁,都不可以将人类所处环境进行改善。另一方面,至今为止,建筑还未扮演光彩的角色,如今城市消耗3/4的世界总能源,而且最少占全球污染的3/4,建筑行业落到了要用最短时间及最少金钱,造出最大容积的地步。这些认识和实践还具有巨大的反差,使得化工园办公研发中心设计时更需要谨慎和深刻地分析建筑周围的生态环境。可知,田园到公园,再从工业村到高科技的企业园,这些科技园自身发展就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追求历史,所以,作为指引科技进步方向的创新场所,研发中心模拟自然界中的登山之道不仅是传统建筑与园林自然观的体现,也是当代产业人员在工作生活中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2.3 科研人员在科学上的攀登之道

和师生教学的特征决定着校园环境的物质建设一样,具有特殊功能的研究开发也是影响建设研发中心理念的核心因素。1)研发过程是将项目作为导向,组织结构为枝叶型,看重群体之间的协同模式。在项目研发中,项目人员和内容一直在发生变动,在建筑空间的可变性和灵活性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2)研究人员长期是高强度脑力的竞争和劳动,项目研发中,信息和知识的创造性行为总量多于低重复性的简单活动,所以研发中心环境是智力高度密集的地域。密集即是科研成果的体现,也是产业活动的承载体现。针对普遍都有的技术压力,设计研发中心需要将压力排解要求进行考虑,不仅包括正常的学习工作,还包括娱乐休闲的功能,这些完善配套设施以及良好环境都可以缓解疲劳,提升员工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3 实际情况分析

3.1 外部环境分析

外环境定位为公共开放绿地,与周围的城市空间密切联系成有机的整体,除了服务化工园内部人群外,要为区域内更多的其他人群提供户外休闲娱乐的场所。建筑左右两边为湿地,分别嵌入架空层。

3.2 建筑理念生成

本项目委托方为化工企业,体现化学主题,通过苯环的化学方程式联系到六边形,将其演变成立体模式,再由多个立体六变形的组合延展出本方案的建筑样式。

3.3 分区

借鉴中国传统建筑理念,大型建筑并不完全意味着庞然大物,由虚实相间的庭院空间和层层渐进的建筑空间相衔接,体现“有无相生”。

3.3.1 入口

地块后为山麓,建筑依势模拟山体造型,南侧中部为主入口,以自然山洞为设计意向。

3.3.2 办公楼中庭

静态布局,规则严谨,体现办公场所的氛围。1)左侧办公楼1层中庭,现代简洁手法,体现办公场所大堂的开敞。功能以通行为主。2)左侧办公楼3层中庭,功能以通行为主,驻足休憩为辅。注重俯瞰效果,图案与色彩,加强绿化,结合大玻璃屋顶,营造热带温室效果。

3.3.3 右侧科研楼露天仿登山步道大中庭

1)动态布局,自由活泼,体现科研场所的氛围。层叠的风景,各层面的叠加,转换尺度,形成动态的多维度差异的空间;层楼叠院,垂直空间、交通空间与错落有致的平台结合,提供丰富的步行体验。由6层绿化平台组成“绿色等高线”,实现立体绿化,宽大舒展的瞭望台结合绿化为2、3、5层创造的公共场地,成为看与被看的焦点。

2)设计亮点。“道”法自然,完全模拟自然界中的山体地形及各种景观,如梯田、峡谷、溪流、步道等。木栈道像飘带一般从上至下,扶手制造通透和开放感,让人能随时感受到上下方的风景的交流与渗透,仿溪流形式的水体伴随栈道贯穿始终。

3.4 生态环保

包括雨水收集、自然通风、遮阳、绿色景观、绿色屋顶、小气候、非直接透射的自然光线。建筑遮阳板、太阳能光伏、雨水收集及水循环利用、中水回收系统提供厕所和灌溉用水。

水过滤和处理系统供人饮用。以右侧大中庭为例。雨天时屋顶雨水收集的水从5层屋面留至1层,地下室设置大水箱(消防集水箱),晴天时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及电泵把水抽至5层并流下。每层设滴灌,有效地为植物补水。露天庭园、天井等引入自然通风,降低建筑能耗。

4 结论

设计者创造出绿色自然的人性化办公环境,能极大地提高员工的舒适程度和企业的运营效率。文章以“道——化工园办公研发中心环境设计”项目为例,详细阐述了在设计实践中如何突破传统办公空间设计的局限,以创新的思路和理念,营造出景观化、公园式的办公研发建筑与环境。

[1]袁晨炜.基于工业旅游导向的工业建筑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2.

[2]朱佳.高科技园区办公楼的低碳设计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3]刘文标,刘峰,赵和生.创新推动创新——浅谈高新科技园区研发办公建筑设计[J].城市建筑,2012(2):107-109.

猜你喜欢

办公景观空间
景观别墅
空间是什么?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创享空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U-CUBE共享办公空间
广场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