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历史里认识我们自己

2014-04-04安然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4年7期
关键词:史地楚庄王中国史

文_安然

从历史里认识我们自己

文_安然

历史学家钱穆说:“每一个国家的公民都应该知道些关于他们自己本国的历史。我们知道了中国史,才算知道了中国人,知道了中国人之真实性与可能性,特异性与优良性。知道了中国史才算知道了我们各自的自己。我们是中国人,只有在中国史里来认识我们自己。”

我们祖先有记录和写史的传统。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写《史记》时,他能够参阅的官修史书应该相当丰富。《史记》开了个好头,也开了坏头——“二十四史”以《史记》开端,它做了一些创新,如把项羽和吕后列入“本纪”、把孔子列入“世家”,而有些创新则不易察觉,如他把楚、吴、越等国列入“世家”,而把匈奴列入“列传”,这是以中原为主体的主观性历史观。春秋时代,楚、秦、吴、越、狄,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与中原政权周朝并列的国家。

“天下”史观很早就有。“《左传》在介绍楚王事迹时,费尽心机想让大家知道‘楚子’就是‘楚王’。……相应地,书中对于楚王之子也不称其为‘王子’,而是一律称‘公子’。这点与其称周王之子‘王子’的表述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与《左传》同时的楚国竹简上,史官则骄傲地记下,“楚庄王立十又四年,王会诸侯于厉。”楚庄王在这套竹简中的形象,孔武有力,而楚国也是与中原大国周王朝并肩而立的另一个国度。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这套十卷本的丛书,我读了其中四册:夏王朝、春秋战国、隋唐和宋。四册书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视角的多方位,尽量做到客观。其视角的多元,提供了相对客观的史事和不一样的视野。这套书与我们国内很多历史书相比,多了很多客观的分析,没有对历史典籍的过分迷恋——在我看来,这也是中国很多历史书的毛病之一。中国历史中,官修的帝王史占了很大部分,其中多有神化和刻意修饰。史事,有偶然发生,更多则是盘根错节,相互联系,通过分析和研究,加深对历史的了解和独到的见解。加深对历史的了解有什么好处?钱穆就说:“今日史地教育更重要的责任,却不尽在于国史知识之推广与普及,而尤要的则更在于国史知识之提高与加深。”他在1941年说的话,在今天依然具有意义。“真正”的历史,才能让人发生真正的情感,“这样才配算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这一个责任,自然要落在史地教育者的身上。”

这套书,文笔生动,故事性强,角度也新颖。作者都是日本研究此领域的专家,比如“隋唐”册的作者气贺泽保规是日本隋唐时代研究专家,“宋代”册作者小岛毅是研究宋代文化的专家。

猜你喜欢

史地楚庄王中国史
宽容的楚庄王
《历史地理研究》推出“史地研究云讲堂”线上讲座
现实困境与制度缺陷:民国史地期刊难以持续的两重面向
楚庄王问鼎中原
一座钓鱼台,半部中国史
《楚庄王》:期待壮歌飞鸣
从夹山到余睹谷——辽天祚帝播迁史地考析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2期要目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1期要目
近20年民国史地期刊研究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