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带研究进展》已内部发行
2014-04-04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海岸带与第四纪地质研究所
《海岸带研究进展》已内部发行
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海岸带与第四纪地质研究所积数年的努力,近日编辑了《海岸带研究进展》译文集,本刊2013年已对文集内容作了简要介绍(详见本刊36卷4期304页)。该译文集现已在局属东部6个涉海单位(沈阳、天津、南京和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沿海省市(自治区)地调院和承担局海岸带地调项目的有关单位内部发行,并通过读者群向大家征询意见建议。
目前,已经收到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于谦博士的反馈。于谦博士建议依已故任美锷教授将inlet译作“潮汐汊道”(任美锷、张忍顺,潮汐汊道的若干问题,海洋学报,1984,6,3,352-360)。关于Bruun (1967)的岸线稳定性判据,于谦认为浪控或潮控是指一段较大范围海岸的总体状况,至于一个潮流汊道稳定与否则更多地受纳潮量大小等局地因素的控制,并建议阅读高抒教授的“从地貌学观点看潮汐汊道研究方向”一文(海洋通报,1989,8,3,86-90)。关于渤海湾,于谦认为,按照一般的认识,若无强烈的细粒物质的输入,必应发育为障壁岛海岸。但是,黄河的流入使渤海湾西岸完全不可能出现障壁岛(仅在渤海湾西北曹妃甸一带才可见到障壁岛)。据张忍顺教授研究,黄河未入黄海之前,苏北海岸也曾是障壁岛类型,现在的盐城市就是坐落在古障壁岛上。范公堤同样是古障壁岛,该堤以西的里下河洼地即原障壁岛后的潮汐盆地。于提出渤海湾和苏北岸段如同跷跷板的两端,互为镜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夏真博士则建议应再增加海岸带工程及灾害(海岸侵蚀淤积、风暴潮等)、海岸带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感谢于谦、夏真博士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在内部发行读者群中及时交流研究心得、动态及建议,使相互学习借鉴成为常态,共同提升我国(泥质)海岸带地学研究水平,是我们的愿望。有需要本文集者,仍可与李建芬、陈永胜博士联系:022-84112926,ljianfen@cgs.cn,cyongsheng@cgs.cn。
(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海岸带与第四纪地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