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复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04-04郭磊
郭 磊
(南昌工程学院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经过30年的发展,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建立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有质量保证的研究生培养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力的教学科研人才。但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已更多地从教学、 科研岗位转向实际工作部门。从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来看,硕士研究生教育基本是以面向实际应用为主,教学科研人才更多是来源于博士研究生。为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更好发展, 必须重新审视和定位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硕士研究生的类型结构, 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自2009年,我国开始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先后设置了19 种专业学位,基本形成了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并举的专业学位体系。 近年来专业型硕士招生比例持续扩大,到2015年全国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将达到1:1 的招生比例。 随着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而复试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环节。 因此,进一步加强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复试研究十分必要。
1 复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 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 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 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在人才选拔的招生复试考核过程中也应有所不同。 但是,随着近年来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额的扩大, 复试环节中的各种问题便逐步显现出来。
1.1 复试模式的简单移植
当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复试模式基本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复试模式的简单移植,在复试管理、复试程序、复试内容等方面基本沿用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复试体系, 或者做了简单微调,从而使得复试工作无法发挥其应用的作用,无法更好地选拔出应用性、实践性人才。 这已成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复试中的突出问题。
1.2 复试工作不重视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从2009年开始招生,对于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来说为新鲜事物,甚至部分培养单位和导师都缺乏深刻的了解,社会认可度目前偏低,因此考生对此缺乏报考热情。 很多高校都存在生源问题,工学学科专业报考人数甚至已持续多年达不到录取人数[1]。 因此,高校为保证招生数量,完成招生指标,不得不放松复试的要求,无法通过高质量的复试选拔出适合的生源,复试亦成为了“走过场”。 长此以往,招生单位也变得重初试轻复试,复试也失去了其应用的功能。
1.3 复试人员专业性不足
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考核选拔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考核因素众多、内容广泛,因此,参与复试的人员应包括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 目前,大部分招生单位在复试面试过程中,面试人员均以招生学科专业的教师为主, 一方面复试人员大部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导师, 缺乏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学科专业理论虽有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专业工程实践了解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试组人员结构单一,不利于在复试面试中对专业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进行考核,如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外语水平等。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复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主要对策,以期强化复试功能,保证招生质量。
2.1 建立科学有效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
以学位条例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规定和教育部对复试内容的规定为政策依据, 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特点的梳理结论为教育依据, 确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 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考核选拔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由于考官个体之间的价值观差异,考核与选拔难免存在主观臆断, 从而导致不同的考核与选拔主体对同一对象的评定结果相距甚远。 如果不建立考核指标体系, 选拔过程难免盲目和笼统。 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复试考核指标体系,按照既定指标进行考核,确定各项考核指标的权重,使考核指标量化、具体化,克服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保证复试工作科学规范。
2.2 重视研究生复试工作,提高选拔质量
复试是进一步考察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招生单位应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招生复试工作实施办法,提高录取选拔质量;树立科学的人才选拔理念,加强导师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认识和理解, 充分发挥和规范导师群体在复试选拔中的作用, 进一步明确导师群体的学术权利和责任,提高导师群体科学规范选拔人才的能力,不断提高人才选拔质量;严把复试关,对于生源较好学科专业,进一步加大复试力度, 以求选拔出真正的优秀人才, 而对于生源不足的学科专业,更应做好复试工作,做到宁缺勿滥,确保生源质量。
2.3 加强复试人员的遴选和培训
加强复试人员的遴选和培训工作是保证复试质量的重要保障。 首先,建立复试专家的遴选指标体系,严格按照各指标进行遴选工作。 同时根据所建立的复试指标体系对综合素质的要求,选择一定数量的专业外复试专家,组成结构科学合理的复试组。 其次,加强复试人员的培训工作,相关调查问卷结果表明超过85%的研究生、 校外导师和管理人员和超过68%的校内导师都认为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培训工作是有必要的[2]。 因而,加强复试人员的培训同样十分必要,一方面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 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关政策和规定的讲解, 另一方面提高复试人员相应学科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加强对复试专家进行复试程序、复试指标、复试规则方面的培训,提高复试专家的选拔评价能力[3]。
3 结语
由于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无论是研究生、研究生导师,还是企事业单位、社会等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都不足,还处于摸索阶段,相应的招生复试工作也还不完善,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要依据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定位,规范复试阶段的管理,强化招生复试功能,完善复试环节。
[1]梁亦菡,韩映雄,朱公孟.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历史沿革与政策演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4):14-18.
[2]施亚玲,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1):24-29.
[3]张国栋,樊琳,邵松林.基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生复试成绩偏差的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