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柏烧伤膏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皮肤湿性反应60例效果观察
2014-04-04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543002黄英华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543002) 黄英华
鼻咽癌的治疗首选放射治疗,然而放疗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反应,通常分为干性和湿性反应两种。干性反应不影响放疗的进程,但湿性反应可使放疗中断,疗程延长,从而影响疗效。我科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连柏烧伤膏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皮肤湿性反应6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鼻咽癌放疗后皮肤湿性反应患者120例,采用单盲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其中治疗组男54例,女6例;年龄 22~72岁,平均48.3岁,对照组男53例,女7例;年龄24~75岁,平均 51.2 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放射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8MVX线,面颈联合对穿野+颈部切线野,36 Gy后缩野避开脊髓采用8MV-X线与8~10MeV电子线分区照射,采用常规分割照射,鼻咽部放射治疗剂量为70 Gy/35f,区域淋巴结治疗剂量66~70 Gy/33~35f 。
1.3 护理方法 放疗后出现皮肤湿性反应患者,治疗组给予H2O2溶液及生理盐水清洗,用棉签把连柏烧伤膏均匀涂在湿性反应皮肤并超出1cm,厚约2~3mm,1次/日,直至皮肤愈合。对照组给予H2O2溶液及生理盐水清洗,喷洒维生素B12溶液(维斯克),1次/日,直至皮肤愈合。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放疗区域皮肤进行评估,并观察记录皮肤湿性反应创面愈合所需时间。放射性皮肤反应根据美国放射肿瘤小组(RTOG)的标准[1]进行评价:无变化为0级;滤泡样暗色红斑,脱发,干性脱皮,出汗减少为Ⅰ级;触痛性或鲜色红斑,片状湿性脱皮,中度水肿为Ⅱ级;皮肤皱褶以外部位融合的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为Ⅲ级;溃疡、出血、坏死为Ⅳ级。其中Ⅰ级为干性反应,Ⅱ~Ⅲ级为湿性反应。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皮肤湿性反应愈合时间为7~12天,平均9.8天,治疗组皮肤湿性反应愈合时间为3~5,平均4.5天,治疗组创面液体渗出少,愈合快,疼痛程度轻。两组皮肤湿性反应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放射性皮炎发生的机制为放疗初期,受照部位释放组织胺类物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一过性红斑、瘙痒,放疗后期,真皮层血管内红、白细胞的渗出导致真正红斑。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基底层细胞被破坏,导致干性脱皮、湿性脱皮甚至溃疡坏死[2]。有研究表明,皮肤照射5Gy 就可形成红斑,20~40Gy可形成上皮剥脱及溃疡(湿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3],影响生活质量,导致放疗中断。放射性皮炎发生的细胞生物学机制为因放疗造成皮肤细胞细胞核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吸收了辐射能,造成DNA复制、合成和分化异常,引起一系列皮肤炎性反应和损伤[4]。1962年,Winter提出湿润环境有利于创面愈合的观点,由此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湿性伤口愈合理论。连柏烧伤膏的主要成分为黄柏、黄连、藤黄等,此三种药均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能。因而可清热解毒,止痛生肌,保持适当的湿润环境,对皮肤放射性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促使皮肤损伤修复,防止换药时的机械损伤,按期完成放射治疗计划,减少由于延长治疗时间而对放疗效果的影响。本方法使用方便、经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