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甘孜州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的战略构想

2014-04-04杨志贵李万彬甘孜州农业局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4年1期
关键词:产业带甘孜州生态农业

□杨志贵 李万彬 黄 勇/甘孜州农业局

推进甘孜州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的战略构想

□杨志贵 李万彬 黄 勇/甘孜州农业局

根据甘孜州委州政府“一圈一带一走廊”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构想,2013年以来,甘孜州农业局多次深入北部各县,围绕推进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在掌握基本情况、认真分析后提出了发展战略构想。

1 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的基本情况

甘孜州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包括甘孜、炉霍、新龙、德格、白玉、色达、石渠7个县,现有耕地面积4万hm2,占全州耕地面积的44.4%,农作物播种面积3万 hm2,占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5.7%;主要种植青稞、马铃薯、春油菜及道地中药材等,是甘孜的粮食主产区。该区地势平坦,土地连片程度高,适宜农业机械化作业。

2 推进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的重要性

推进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是甘孜州委、州政府立足特色优势,为引领甘孜州农业快速健康发展而作出的战略选择。

一是有利于促进农产品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一家一户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格局,难以取得规模效益,更谈不上市场竞争。通过农业产业带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和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不断向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区域集聚,催生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育和壮大。通过统一供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经营及对生产过程、生产投入品和产品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测,降低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成本,有利于农业标准化大面积推广和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农业机械装备的广泛应用,从而提升农产品的质量。

二是有利于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产业带建设,有利于农业的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有利于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有机连结,缩小生产与市场的距离,实现产销有效对接;为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提供了载体和平台,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赢得市场竞争优势,从而推动优势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三是有利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生态环境是承载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带,就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高度重视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态功能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降低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3 推进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

一是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特色的原则。在推进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发展过程中,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注重环境保护,着眼于市场,广泛应用农业科技,做大做强生态农业产业,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必须坚持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发展规模,打造生产基地,注重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龙头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更要注重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生态农业产业带发展的配套体系,产生整体开发的效应,有序促进生态农业产业带的健康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以质取胜、效益为先的原则。生态农业产业带的生命力最终体现在市场的竞争力上。因此,在培育和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带的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市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4 推进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4.1 有利条件

一是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推进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甘孜州委十届四次全委会作出了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的决定,提出了“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和“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制定了《甘孜州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7年)》,明确了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的定位,为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为推进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北部7县有耕地面积4万hm2,而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3万hm2,利用率仅为75%,存在大量的轮歇地、撂荒地,加以开发利用,农业生产的潜力巨大。

三是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为推进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提供了装备支撑。通过近十年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快速发展,该区现有农机总动力29.23万kW,拥有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30033台(套),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8.2%,高出全州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农机农艺得到了进一步融合,农业机械化为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规模化生产创造了条件。

四是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为推进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提供了科技保证。近年,随着“厅州”、“院州”、“校州”合作的进一步拓展,在农业科技创新、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开发上取得了突破。随着良种的大面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药剂拌种等良法的广泛应用,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了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4.2 不利因素

产业发展缺少规划指导。虽然甘孜州政府制定了《甘孜州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7年)》,但各地没有结合实际对规划进行细化,没有制定各县的产业发展规划。缺乏农业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龙头企业少是制约北部7县农业发展的短板,除炉霍的雪域俄色茶外,且都还停留在产品初加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量少、质弱,大都还属于松散型,外联市场能力不足。对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带的认识不足。广大农民由于小农意识,认为在自家地里什么都要种点,不用去买,导致不能集中连片形成规模。

5 推进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推进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的总体思路是:立足土地资源优势,依靠科技,注重市场开发与运作,创新经营机制,以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市场化、产品品牌化为方向,注重生产与环境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推进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的主要目标是:

——构建五大生态农业产业带。按照集中连片、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理念,大力推广青稞、马铃薯、油菜轮作种植模式,建设2.47万hm2青稞产业带,0.13万 hm2油菜产业带,0.67万hm2马玲薯产业带,0.17万hm2道地中药材产业带,0.067万hm2春小麦产业带,同时大力发展城郊蔬菜。

——实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按照农产品品牌化的要求,把炉霍县的“雪域俄色茶”培育成全国知名品牌、甘孜县的“水淘石磨糌粑”培育成藏区知名品牌。加快青稞、马铃薯、油菜产品的开发,引导龙头企业积极申报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力争实现北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整体认定全覆盖。

——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引进和扶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10家,按照规范化的要求扶持发展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470户种植大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沿国道318线,结合红色旅游、宗教文化、特色农作物种植,打造集休闲观光、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建设休闲观光农业示范乡10个、示范村20个,发展旅游民居接待100户。

6 推进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的措施

6.1 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行区域化布局是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的重点。要围绕青稞、马玲薯、油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依托区位优势,以“特色+规模+优质”为取向,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积极开展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形成产业布局明晰、比较优势明显的农业区域化生产新格局。把北部7县建成我州的优质青稞生产基地,优质马玲薯基地,优质春油菜基地和道地中药材基地。

6.2 着力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推进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是关键,要围绕青稞、马玲薯、油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一是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加快“康青6、7、8、9号”的推广普及、“康青10号”的审定、青稞新品种的培育和研发,加快“双低”油菜、甘孜紫皮脱毒马玲薯等新品种的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加大良法推广力度。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药剂拌种、病虫害生物防治、机械深耕、深松、秸秆还田等良法。三是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大力推广农机农艺紧密结合型、一机多用型农业机械,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四是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依托阳光培训、农业科技进藏区行动,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6.3 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机制

龙头企业是带动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的重要力量。甘孜州北部龙头企业少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短板。对此要调整产业发展思路,把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作为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的主攻方向。按照彰显特色、突出优势的要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选择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的特色优势产业,按照扶强、扶大、扶优的原则,下决心引进扶持一批与主导产业紧密结合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同时要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采取土地流转、租赁、承包等方式,扶持发展一批适度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统一供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经营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发展。

6.4 着力抓好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以“三品一标”认证为载体,做大做强川藏高原生态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大打生态牌,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积极注册农产品商标,参与名优农产品品牌创建,培育几个叫得响、有特色、有市场的农产品品牌,形成一批“名、优、特、精”旅游商品,促进农产品的提档升级。大力发展农民营销大户、营销经济人,壮大农产品营销队伍,大力推广农超、农企、农贸、农餐等产销对接模式,大力推行订单种植,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6.5 着力抓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

推进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核心是生态,离开了生态,我们就没有什么优势而言。因此,各县要高度重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把农村环境整治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切实抓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要引导农民树立保护生态的意识,大力推广使用农家肥,有条件的地方,要鼓励农民发展沼气,以沼渣沼液代替化肥,减少因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同时要对生活垃圾,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白色垃圾等进行集中回收、集中处理。

6.6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生态农业产业带健康发展

一是加快制定各县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各县规划要与《甘孜州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7年)》相衔接,对《甘孜州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7年)》进行细化和充实,明确发展目标。

二是构建多元化的生态农业产业投入机制。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建立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资金,重点用于扶持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攻关、良种繁育、农业高产创建、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宣传推介等方面的投入。要积极探索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参与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的投入机制,为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要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依托现代化的媒体资源,建设信息发展平台,推动市场信息进村入户、进企业,指导农民调整结构,拓展农产品市场。四是积极建立完善农业风险保障体系建设。做好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有效化解和降低农业经营的自然风险,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猜你喜欢

产业带甘孜州生态农业
甘孜州启动2021年工伤预防项目活动
央视点赞!《新闻直播间》聚焦澄海玩具产业带
硬核!玩具产业带综合体助力,看广东澄海宝奥城怎么做?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京喜与澄海玩具产业带携手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北京市北部山区旅游产业带建设与旅游型城镇化研究
四川省甘孜州9个不同地理蝗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