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南县棉盲蝽蟓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2014-04-04吴莉芬晏国华李宁波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13期
关键词:棉株木槿南县

胡 建,吴莉芬,晏国华,李宁波

(1.南县农业局,湖南益阳413200;2.南县植保站,湖南益阳413200)

南县是湖南省四大产棉县,也是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棉花在南县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农民的主要种植收入来源。南县从2000年开始推广种植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至2013年已经达到1.35万hm2,占棉花种植面积的90%以上。随着抗虫杂交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棉田用药量不断减少,一方面使棉铃虫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导致棉盲蝽蟓数量增长,成为棉花主要害虫。近年来,棉盲蝽蟓在南县部分棉田猖厥为害,造成蕾铃大量脱落,破头、破叶和破枝丛生,棉花减产30%~40%,严重的造成失收。笔者对棉盲蝽蟓在南县抗虫杂交棉上的发生规律和有效防治方法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调查研究,以期为各地防治棉盲蝽提供参考。

1 棉盲蝽蟓的种类和形态特征及生活史

1.1 种类

棉盲蝽是为害棉花的多种盲蝽的统称[1],属半翅目,盲蝽科。我国各棉区常见的有6种:绿盲蝽、三点百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牧草盲蝽及赣棉盲蝽。在南县范围内棉田发现的盲蝽主要有2种:绿盲蝽、中黑盲蝽。

1.2 形态特征

1.2.1 成虫 绿盲蝽成虫体长5mm,宽2.2mm,绿色,密被短毛[1]。头部三角形,黄绿色,复眼黑色突出,前胸背板深绿色,布许多小黑点,前缘宽。中黑盲蝽成虫体长6~7mm,褐色,触角比身体长,前胸背板中央具2个小圆黑点,小盾片、爪片大部为黑褐色。

1.2.2 卵 绿盲蝽蟓新长约1mm,长瓶状,卵盖奶黄色,中央凹陷。两端突起,无附属物。中黑盲蝽蟓卵长1.2 mm,茄形,浅黄色。

1.3 生活史和习性

绿盲蝽在南县棉区一年可发生5代,产卵期长,世代重叠,以卵或成虫在蚕豆、石榴、木槿等断枝、残茬中以及棉花的断枝和枯铃壳内越冬。越冬卵开始孵化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初,当5日平均温度达到10℃时。棉盲蝽先在越冬寄主上为害,完成一代后,到6月份再陆续迁入棉田。8月下旬以后,棉花花蕾逐渐减少,绿盲蝽蟓从棉田开始向外迁移到其它寄主残枝上。第5代成虫9月下旬开始羽化,产卵越冬。各虫态期以南县为例,卵期第1代10d,第2代8d,第3代7d,第4代 10d;若虫5龄,若虫期第1代30d,第2代16d,第3代12.5d,第4代12.5d,第5代20d;成虫寿命长,雌虫一般为40~50 d,雄虫略短,其中产卵期6~7d,卵期为30~40d。中黑盲蝽在我地一年发生5代。其卵期与绿盲蝽相比长1~2d,若虫期与绿盲椿相当,第1代成虫始见期较绿盲蝽晚15 d。以卵在木槿、青蒿等寄主的茎内越冬。

2 棉盲蝽蟓的发生规律及棉花受害症状

2.1 棉盲蝽蟓的发生规律

绿盲蝽一年发生5代,而中黑盲蝽一年发生4~5代。以绿盲蝽第2~3代、中黑盲蝽第3~4代为害棉花最严重。棉盲蝽蟓以成、若虫刺吸棉花嫩头、蕾、幼铃汁液,嫩叶被害后,形成“破叶疯”,蕾、幼铃被害后,干枯脱落,影响棉花产量形成。棉盲蝽蟓对棉田造成危害,最高受害面积可达80%以上,棉花减产30%~40%,严重的造成失收。

2.2 棉花受害症状

2.2.1 棉苗受害症状 棉盲蝽蟓为害棉苗,致幼苗顶芽生长点基部变黑枯焦,不发新芽,形成多头棉。

2.2.2 嫩叶受害症状 棉花嫩叶受害后开始时出现黑色小点,以后组织坏死脱落,嫩叶展开后破洞扩大使叶片破碎残缺。

2.2.3 幼蕾受害症状 棉花幼蕾受害后苞叶张开先呈黄褐色后变黑色,3~5天后干枯脱落。

2.2.4 大蕾和幼花花瓣受害症状 棉花大蕾和幼花花瓣受害后出现黑褐色斑点,不能正常开花。

2.2.5 幼铃受害症状 棉花幼铃受害后出现黑褐色水渍状斑点,严重的造成僵化脱落。

2.2.6 大铃受害症状 棉花大铃产生黄褐色斑或流胶状物,但不脱落,仍可开裂吐絮,出现黑瓣花。棉花遭盲蝽为害后,蕾铃大量脱落,营养生长旺盛,出现所谓的“公棉花”。

3 棉盲蝽蟓为害加重原因

3.1 棉花生长发育前期用药减少

转基因抗虫棉花前中期用药次数减少[2],棉盲蝽蟓的发生得不到有效兼治,是棉盲蝽蟓为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棉花生产实践中,因为转基因抗虫棉能有效抵抗2代棉铃虫的为害,因此,棉农在第2代棉铃虫发生时不需要用药防治,虽然抗虫棉对第3代棉铃虫抗性减弱,但是因为害轻,所以农民一般也视虫情进行防治。一般年份杂交抗虫棉田用药比常规棉田要少4次左右,使得与第1、2代棉铃虫发生期相近的第2、3代棉盲蝽蟓有了扩大发生为害的机会,导致虫量增加,棉花受害时间延长。

3.2 过渡虫源寄主面积增加与棉田虫源基数倍增

近年来,蔬菜、豆科类作物面积显著增加,使得棉盲蝽蟓的寄主面积和总类增加。蔬菜、豆科类作物种植面积越大,对棉盲蝽蟓生存繁殖越有利,产生的虫源基数就大,为棉花棉盲蝽蟓大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4 棉盲蝽蟓的发生消长与外界条件的关系

4.1 发生消长与气候的关系

棉盲蝽蟓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3-5],其中,降雨量和田间湿度影响明显。绿盲蝽蟓发育起点温度为7.8±1.7℃,气温达18℃以上开始孵化,但在湿度低的情况下,卵不孵化。5月份平均湿度不到60%时,很少孵化,到5月底6月初大雨、田间湿度达80%左右时,卵开始大量孵化,如2009年5、6月南县的田间湿度都在50%以下,卵不孵化;当7月初下了大雨,7月10日左右卵才大量孵化。棉盲蝽蟓的发生、为害与6~7月降水量和降水期也有关。南县6、7月降水量如都超过100mm,则发生量大;如降水量都低于100mm,则发生量不大。根据降水量和降水期,棉盲蝽的发生可出现前峰型、后峰型、中峰型和双峰型四种不同的情况。

4.2 发生消长与棉株生长发育的关系

棉盲蝽蟓主要为害棉花幼蕾[5],其为害程度与棉花现蕾的早晚、多少以及现蕾期的长短密切相关,现蕾早、多且时间长的棉花,盲蝽蟓为害也早而严重。据观测,棉株含氮量高低与棉花受害轻重呈正相关,含氮量高的棉株受害重,含氮量低的棉株受害轻。相同时期内,生长好的一类苗盲蝽数量多,生长差的三类苗盲蝽蟓数量少。

4.3 发生消长与棉盲蝽蟓在木槿上越冬量的关系

棉盲蝽蟓为害的程度与虫口高峰出现的时间、为害盛期的早晚及越冬基数的多少有较明显的关系。如对南县浪拔湖镇主产棉区的调查发现,木槿上越冬虫口量与棉田棉盲蝽蟓发生数量关系明显,木槿上越冬虫口量大时,则棉田盲蝽蟓发生时间早,并且发生和为害较重,木槿上越冬虫口量少时,则棉田盲蝽蟓发生时间推迟,并且发生和为害偏轻。

5 防治对策

对杂交棉田棉盲蝽蟓的防治,要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在改变棉盲蝽蟓发生环境条件的同时,通过调节棉株营养,提高棉株抵抗能力,采取化学防治方法不仅可消灭杂交棉田的棉盲蝽蟓,也能控制杂交棉田外寄主植物上的害虫,减轻其发生为害程度,达到控害增收的目的。

5.1 防治指标

从棉花现蕾起开始,结合其它棉虫的预测定期进行调查,当棉株有虫3头/百株左右,或有新被害株达3%~5%时,应进行防治。

5.2 防治适期

盲蝽蟓具有在植株水分超过65%以上时卵粒才大量孵化的特点,雨后或灌溉后,卵才大量孵化,为害突然加重。因此,要在久雨初晴或抗旱后抓住时机进行防治。根据盲蝽蟓在木槿上的越冬虫口量与棉田发生数量的关系,6月上旬进行棉田和木槿综合防治。

5.3 防治方法

5.3.1 农艺防治 冬季清除木槿残茬和蒿类杂草[6],将棉杆集中堆放,清除和焚烧铃壳,消灭越冬卵、压低越冬基数。棉田提倡一次性埋施司尔特棉花专用缓释肥,使棉花生长稳健;适时化调,控制旺长;及时整枝、抹赘芽;棉田实行水旱轮作,可减少虫口基数;棉田四周杜绝种植玉米、高粱、向日葵、豆科作物,提倡种植“路边棉”,减少寄主作物。

5.3.2 物理防治 按每5hm2棉田安装一盏“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盲蝽蟓成虫,减少田间产卵基数。据6月中旬调查,安装频振式杀虫灯的棉田,百株卵量120粒,同比百株卵量180粒少60粒。

5.3.3 化学防治 选用对口农药:25%辛·马乳油,25%毒·辛乳油,40%毒·辛乳油,高氯·辛硫磷乳油。单制剂农药有锐劲特(氟虫腈)、水胺硫磷、马拉硫磷等。前期防治对水40kg/667m2,中、后期防治对水60kg/667m2,选阴天或晴天傍晚施药为宜。白天喷施叶背面,傍晚喷施叶正面。采用“两翻一扣,四面打透”(即打药时要求喷头向上把叶片背面喷透,然后喷头向下再将整体植株喷透)的施药方法,从棉田四周向中间围歼,防止喷药时棉盲蝽向四周迁飞逃逸而影响防治效果。

5.3.4 寄主防治 棉盲蝽蟓具迁飞性,在防治时,不仅应在棉田内施药,还应对棉田外寄主植物喷药,才能提高防治效果。在棉田附近沟边、路旁栽种的山芋、芝麻、蚕豆、杂草及瓜类都是棉盲蝽的寄主和避药隐藏地;春季大部分棉盲蝽蟓向留种开花的蚕豆、茼蒿、胡萝卜等作物上集中产卵繁衍。因此,在棉盲蝽2~3龄若虫期对以上寄主植物喷药防治,将棉盲蝽在迁入棉田前控制住,可压低棉田虫源基数,对防治杂交棉田棉盲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4 强化监测预报,坚持专业化统防统治

5.4.1 强化监测预报 加强田间病虫调查,坚持定点、定期监测,密切监测棉盲蝽蟓发生、发展动态,科学分析、研究制定防治措施,并及时发布虫情预报,指导广大农民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充分发挥农作物病虫远程视频监控点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网络等平台发布病虫情报,提高棉盲蝽蟓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5.4.2 坚持专业化统防统治 农村家庭承包户单家独户防治,面积小、分散,且易造成防治后的棉盲蝽蟓回迁,防效差,同时,农民单家独户防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用药的情况,用药次数多、剂量大、作业效率低。而专业化统防统治使用机动喷雾机进行大面积施药,能有效避免棉盲蝽蟓回迁为害,在农药、人工成本投入上,均优于农户独自防治。

[1]赵震杰.盲蝽蟓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J].河南农业,2009,(11):2-2.

[2]矛永琴.抗虫棉田盲蝽蟓危害加重原因及防治措施[J].植物医生,2009,23(3):19-20.

[3]孙良忠.枣强县棉盲蝽蟓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22):141-143.

[4]徐文华.棉盲蝽蟓在江苏沿海棉区的发生延边及原因剖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19-20.

[5]陈 红.棉盲椿象的发生为害及防治[J].湖北植保,2004,(6):11-12.

猜你喜欢

棉株木槿南县
木槿
芒种时节抓好棉田管理
肃南县通用飞机场拟选址气象条件分析
欢天喜地过大年
书画影苑
棉花早衰原因及防止措施
南县稻虾产业富民强县
挽留
干旱胁迫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对棉花植株生理生化的影响
棉花烂铃的综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