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四川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4-04-04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4年6期
关键词:丘陵农机化农业机械

□李 杰/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加快四川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李 杰/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1 四川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四川农机化水平较低,很多作物生产和作业环节的机械化还处于空白。2013年四川农机总动力为3937万kW,全省农业机械总值达289.37亿元,拖拉机、耕整机、播种机、农用排灌机械拥有量分别达到24.08万台、110.26万台、1.93万台、89.55万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4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5%;其中,机耕水平较高,机播和机收水平较低;平原地区机械化水平较高,丘陵山区机械化水平较低;稻麦机械化水平较高,其他作物机械化水平较低。

2 四川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2.1 农机化投入不足,农机化整体水平相对较低

在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后,四川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农机化的投入,一些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还进行了农机购置的累加补贴。但由于四川地方财政困难,农民购买力不强,农业机械投入资金仍然不足。此外,政府补贴导向不合理,大中型机械补贴比例较大,而适宜四川广大丘陵山区的小型机具补贴相对较少。农机化投入资金补贴的范围狭窄,项目单一,各级政府财政对农机示范推广、教育培训、监理鉴定、农机科研开发、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没有相应的投入。

2.2 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农机作业难度大、效率低

四川丘陵山区的人口、耕地、粮食总产量均占全省的80%左右,丘陵山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全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川丘陵山区由多种地形组成,由于光热、水分、植被、土壤等差异,带来农业生产的多样性。丘陵山地耕地田块小,田间道路窄,种植规模小,实现农业机械化难度较大,解决农机作业的“上山下水”是最大的难题。丘陵山区的地形、地貌和农业生产的复杂性造成了农机作业效率低、成本高,其单位面积所需农机装备量高于平原地区。加之农村经济不发达,农民收入低、购买能力差,这些都决定了丘陵山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2.3 公益性农业机械科研机构萎缩,处境艰难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四川的农业机械科研单位有13个,拥有职工732人(不含重庆)。其中,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拥有职工301人,曾经完成了许多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削减事业经费,从而影响了其生存和发展。目前全省农业机械科研机构减少15%,职工人数减少45%,开发项目减少60%,科研成果减少80%,人才净流失60%。改革的初衷是设想通过削减事业费,促进科研院所向“应用开发”科技型企业转化,但其结果却导致人才流失,源头性、基础性、关键性的研究无人问津,技术开发也成为无源之水。

2.4 基层公益性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已快到网破人散的地步

许多乡镇一级公益性农技管理服务组织,是按政企分设的原则,分别建立农机管理和农机服务组织。乡镇行使农机管理服务的机构是基层事业单位,经费由国家纳入财政预算。四川省除了少数经济较发达地区有少量事业费补贴之外,多数是赋予乡镇农机站管理职能,经费由站办企业自收自支,过去多数依靠经营平价柴油,吃点批零差、收点管理费过日子,现在油料业务和管理费被取消,面临乡镇机构精简撤并,转为新设置的“农业服务中心”,原来的站办企业资产也由乡镇收走,无法行使农机管理和推广服务职能,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名存实亡。

3 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机遇

3.1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民购机和对农机作业服务的需求旺盛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尤其是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愈来愈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农田“转移”到二、三产业,或者“半转半移”,从事亦工亦农的多种经营活动。这给农机化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农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劳动力大量转移,对农业机械化产生了客观需求和拉动,一是农村劳动力出现有限短缺,要保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用物化劳动代替人畜劳动,尽快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二是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显著增加,对农机及其服务购买能力显著增加,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3.2 农业机械化多渠道投入新机制逐渐形成

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粮棉大县建设、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农业项目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投入的不断加大,尤其是各级政府连续几年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扶持力度,社会力量投资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随之带动了农户投资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一个以政府投入作导向、受益者投资为主体、社会各种力量投资为补充的农业机械化投入机制逐渐形成。2013年中央财政分两批共下达四川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8亿元,在21个市(州)的176个县(市、区)实施,补贴各类机具52万多台(套),受益农户40余万户,带动农户(含专合社)投入资金近13.4亿元。

3.3 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多元化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近年来,四川基层农机作业组织发展迅速,县、乡、村农机化服务组织不断完善壮大,出现了一大批专门从事机耕、机收、机灌、农副产品加工、运输、维修的农机大户,形成了“以基层农机站、农机经营合作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农机作业中介组织为纽带”的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新格局,以农机户为基础的多元化农机社会服务组织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在农机作业服务市场上突破区域、资源的限制,使农机社会化服务与家庭承包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创新了经营模式,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和经营效率,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减少了粮食损失,促进了农民增收,拉动了农机市场需求。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出现,加快了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进程。

4 加快发展四川农业机械化的对策建议

4.1 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加速实现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

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区域的自然禀赋、农业的生产条件和经济条件,四川大体可以划分为三大农业机械化区:一是成都平原、凉山州安宁河谷及其他山川河谷区。该区是四川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农业生产条件好,经济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现已接近和达到中级阶段,今后要突出抓该分区水稻育插秧、小麦播种等薄弱环节农机化水平。二是川西北高原区。该区是牧区、半农半牧区及林区,地处高原,畜牧业和农业发展前景广阔,适合大中型农牧业机械化作业,要抓好大中型农牧业机械的发展。三是盆中和盆周丘陵山区。该区是四川粮、油、茶、麻、棉、丝、糖、烟、果、药、杂等粮经作物的主要产地。四川丘陵山区的“三农”问题对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四川的农业机械化。实现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新跨越的突破口应是大力发展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其突破的重点应是丘陵山区粮经作物耕、种、收主要环节的机械化和设施农业技术的机械化及抗御农业自然灾害的机械技术设备。

4.2 振兴农机科研是加快发展四川农机化的战略关键

根据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实践经验,农机具的地域选择性非常强,不能完全照搬照用国外和省外的农业机具。要解决四川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问题,必须加强源头性、基础性、关键性的技术研究。

4.2.1 设立农机科研专项发展基金

一是设立农机基础研究专项基金。政府每年定期投入资金支持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农业机械化技术和装备科研开发;支持农机科研单位或有实力的农机企业结合四川省的地形、地貌,引进、消化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研发适合四川省实际的经济、实用、环保的农机产品,围绕四川优势特色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装备开展技术攻关。二是设立农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促进农机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充分发挥农机科研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导和桥梁作用。三是政府扶持重点项目。政府每年应通过立项,重点支持2~3个重要农机产品的技术研发、样机试制和试验示范。4.2.2 增强龙头科研单位的研发能力

一是恢复省级农机科研单位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属性。农机科研是围绕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农机科研单位具有极强的公益性,应恢复四川省农机研究设计院的全额拨款性质,稳定现有科研队伍,为四川农机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搭建行业共性技术的科研开发平台。建议政府每年固定投入资金,以省内农机科研院所现有优秀人才和设备为基础组建公益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集科技人才,完善研究手段和条件,加快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速度,促进全省农机科研水平的快速提高。

4.2.3 成立农机产业联盟,实现产、学、研、推的高效衔接

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农机企业、推广部门各自优势,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负责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针对四川农业生产急需的、适合丘陵山区的农机关键技术和装备组织联合攻关,实现重点农机产品和主要农作物生产作业环节的农机具设计、制造,系统集成持续创新能力赶上当代国际先进水平;农机企业、推广部门负责科技成果的转化,努力实现产、学、研、推的高效衔接。

4.2.4 建立农机农艺试验基地,促进农机农艺有机结合,提高农机实用性

结合四川提出的“十大”优势特色作物作业环节建立相应农机农艺融合的试验示范基地,对农机具进行有的放矢的改进与优化设计,使农机结构更加合理,工作更加稳定,更加适应农艺要求。重点研制、试验适合四川乃至西南地区丘陵山地的环保、经济适用的小型多功能农机具,加快高品位和经济价值高的蔬菜、水果储藏保鲜设备的研制和推广。

4.3 提高“川造”农机的制造水平

4.3.1 打造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优势产业

四川省政府应制定鼓励与培育大型企业走集团化、集约化发展道路以及鼓励小型企业“抱团”经营的优惠政策,将农机企业纳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评审范围,使农机产业从农业产业的政策上得到优惠和支持。

4.3.2 正确引导企业扩大农机生产种类,支持企业技改,提高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

积极开发生产适合西南地区的通用农业机械以及四川农民急需的烟叶机械、茶叶机械、生姜种植机械等经济作物机械;对四川省内农机企业问市的新产品进行行业评奖,采用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减免或返还税金、贴息、技改资金等方式,促进产品创新设计;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研发能力不足的企业购买专利技术,“嫁接”出新产品;鼓励争创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著名商标等,对争创成功的企业进行政策扶持和资金奖励,实现“川造”农机品牌由弱向强转变。

4.4 搞好农机化推广和服务

四川各级农机部门要稳定基层农机推广队伍,创新农机推广机制,完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在相应地区应建立丘陵山区、平原、高原等不同区域的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示范基地,加大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和适合丘陵山区的中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加大保护性耕作、设施农业、节水灌溉、秸秆气化、粮食烘干等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应用。各地应积极培育农机专业大户,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农机协会为龙头,农机专业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的农机服务体系,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农机服务网络。各地要大力推动农机跨区作业,加强组织引导,推动小麦、水稻跨区机收由平原向丘陵山区发展,农机跨区作业由机收向机耕、机插、机播和机械植保环节拓展。各地农机服务组织要创新农机服务模式,同时建立农机服务应急处理机制,增强农机抢种抢收、抗旱排涝等抗灾减灾能力。

4.5 加大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有关促进农机化发展的各项政策,逐步加大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以贯彻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为抓手,促进农业机械总量持续增长,优化农机结构,加快淘汰高能耗、低效率低的农业机械,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四川应探索发展农机化补贴制度和形式,首先应加大对农机科研的投入和补贴,对农机化示范基地和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县给予鼓励和支持。中央和省应加大农机购机补贴力度,省上对丘陵山区的农机购置补贴实行累加补贴,优先扶持适用于主要农作物、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并适当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大户和种粮大户倾斜。国家加大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既能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还可以在农机化的社会经济效益中得到回报。

4.6 加强农机质量监管和安全生产

强化对农机制造市场、流通市场和维修市场的行业监管,加大整顿和规范农机市场秩序的力度;建立健全农机产品质量调查机制,重点是加强补贴机具的质量监督,完善投诉监督机制;抓好农机维修网络建设,要把扭转农机维修行业萎缩的被动局面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农机化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以加大对《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宣传贯彻力度为重点,严格农机安全技术监督,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深入开展推进“平安农机创建”、隐患排查整治、农机安全大检查等专项活动,积极构建及时处理农机事故保障机制。

1 汪懋华.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区域农业机械化卷(上).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12月

2 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区划课题组.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区划,1984年12月

3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方案汇编,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加快转变发展方式,2010年10月

4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2010年全国农机化形势分析会材料汇编,2010年12月

5 任永昌.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四川业与农机,2014年,01期,10页

猜你喜欢

丘陵农机化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胡丘陵《栽树》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关于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