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分析
2014-04-04周怀兰
周怀兰
(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临沧分局,云南临沧677000)
1 临沧概况
临沧地处西南边陲,属横断山系怒江山脉南延段,为滇西纵谷区,总面积2.45万km2,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246.3万,国民生产总值353.0亿元,国民生产总值万元耗水量268m3。气候属亚热带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雨量充沛。河流分属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山高谷深、江河纵横,河流水系发育,河长>1km的河流有836条,其中集水面积100~1000km2的河流有17条,集水面积>1000km2的河流有6条,水资源量较为丰富。
2 临沧水资源状况
2.1 水资源量
2.1.1 地表水量
临沧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49 mm,2012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169mm,折合降水总量276.13亿m3。地表水资源量115.20亿m3,入境水量3.95亿 m3,出境水量112.48亿m3,其中:澜沧江流域流到邻市 (普洱市)55.44亿m3,怒江流域出境57.04亿m3,直接流到邻国 (缅甸)50.67亿m3;过境水量335.7亿m3,主要为澜沧江干流。区内耗水资源量6.55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677m3,平均产水量48.77万m3/km2。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1.2 地下水量
2012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40.74亿m3,比历年偏小34.4%。地下水径流模数为17.25万m3/km2。行政分区中,地下水资源量最多为耿马县7.69亿m3,最小为双江县3.09亿m3,区域分布不均。流域分布:澜沧江流域21.73亿m3,怒江流域19.01亿m3;与常年比较:澜沧江流域偏小32.2%,怒江流域偏小36.7%。主要河流流域分布,最大为南汀河流域14.85亿m3,最小为永康河流域1.17亿 m3;与常年比,均偏小,偏小9.2%~57.3%。境内地下水开发利用率低,2012年地下水开采供水为0.024亿m3,仅占地下水资源量的0.6‰。
2.2 水环境现状
境内主要河流有澜沧江、南汀河、勐勐河、小黑江、罗闸河、永康河、凤尾河、勐捧河,其中澜沧江、南汀河为国界河流。截止2012年,河流水质监测断面15个,代表河段总长1141.1km,全市河流Ⅰ类河段总长96.9km,占全市评价总河长的8.49%;Ⅱ类水水质的河段总长为499.9km,占全市评价总河长的43.81%;Ⅲ类水水质的河段总长为490km,占全市评价总河长的42.94%;Ⅳ类水水质的河段总长为54.3km,占全市评价总河长的4.76%。2012年全市废污水排放量7088.34万 t,生活污水占29.8%,第二产业废水占63.1%,第三产业废水占7.1%。
根据水质实测资料,南汀河上游段、罗闸河中下游、勐勐河中下游、凤尾河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常年Ⅲ~Ⅳ类,澜沧江、勐捧河、小黑江水质全年监测达水功能区控制目标,但是水环境状况受人为活动影响比较严重。
2.3 水资源特点
(1)水资源量丰富,区域分配不均
境内降水时空分配不均,平均降水量西南、南部山区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可达1600mm以上,云县坝区及澜沧江沿岸降水相对匮乏,多年平均降水量600~800mm。2012年实测最大年降水量为镇康县凤尾坝水文站,降雨量1736.5mm;实测最小值为云县气象站,降雨量为643.0mm;最大与最小相差1093.5mm。
境内水资源除受降水时空分布影响外,还受水文下垫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境内水资源在区域分布上存在很大差异,境内多年平均产水量59.02万m3/km2,西南部部分区域可达100万 m3/km2以上,因此,河川径流总体呈西南偏高,北部偏少状况。由于受河川径流量的影响,地下水分布也不均匀,总体西南部地下水蕴藏量比北部高。
(2)水资源丰枯悬殊,年内年际变化大
境内河流多为季节性山区河流,径流均以降水补给为主,受年内降水分配影响大,全年汛期为5—10月,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降雨量多集中在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9.4% ~76.6%。
2007年为偏丰水年份,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681.6mm,全市降雨量的变幅在1000~3000mm,折合水量397.29亿m3;2003年为枯水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017.0mm,全区年降水量变化在600~2400mm,折合240.28亿m3。境内丰水年降水量可为枯水年份的1.65倍。由于受山区季节性降水因素的影响,并且河流比降大,境内在降水量集中时,极易造成洪涝灾害;枯水年份,部分河流会出现断流情况,造成工程性严重缺水。
(3)水资源呈递减趋势
近年来,随着气候环境不断恶化,水资源时空也受到一定影响。2004年平均降水量为1653.2 mm,折合水资源量390.58亿m3;2007年平均降水量为1681.6mm,折合水资源量397.29亿 m3;2010年平均降水量为1311.9mm,折合水资源量309.93亿m3;2012年平均降水量1168.87mm,折合水资源量276.13亿m3。近10年来,境内降水量呈递减趋势,但需水文模型模拟对此分析,本文不再论述。
(4)地下水水质较差
根据2008年11月境内地下水普查监测评价结果,总体地下水质状况不容乐观。水质劣于Ⅴ类水有4个,占调查总数的11.4%;Ⅴ类水有1个,占调查总数的2.86%;Ⅳ类水有9个,占调查总数的25.7%;Ⅰ~Ⅲ类水有21个,占调查总数的60.0%。水化学类型碳酸盐钙型水24个,占调查总数的68.6%;碳酸盐钠型水9个,占调查总数的25.7%;碳酸盐镁型水1个,占调查总数的2.86%;氯化物镁型水1个,占调查总数的2.86%。地下水水质超标项目主要为氨氮、挥发酚、铁、锰、CODMn。
3 水资源供需状况
3.1 蓄水工程
2012年全市12座中型水库、1160座小型水库及坝塘,年末蓄水总量2.79亿m3(不含澜沧干流梯级电站开发蓄水量),仅为境内地表水资源量的2.42%。其中,12座中型水库 (博尚水库、两岔河水库、正觉庵水库、刘家箐水库、忙海水库、大雪山水库、四楞坝水库、南伞水库、南等水库、弄巴水库、允楞水库、勐懂水库),蓄水量1.55亿m3,小型水库及坝塘蓄水量1.24亿m3。
3.2 用水现状
2012年,全市用水消耗水量6.55亿m3,其中生产消耗水量6.11亿m3;生活消耗水量0.39亿m3;生态环境消耗水量0.05亿m3。第一产业用水消耗量5.78亿m3,第二产业用水消耗量0.30亿m3,第三产业用水消耗量0.03亿m3。2012年全市人均综合用水量401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594m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 (当年价)用水量268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02m3(按当年价格计算),城镇居民人均用水量119L/d,农村居民人均用水量59L/d。
3.3 供需状况
2012年全市供水量9.87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9.84亿m3,地下水供水量0.024亿m3,污水处理回用及雨水利用供水量0.006亿m3。全市8个重要城镇供水量与用水量持平,临沧市建成区总供水量为0.39亿m3,城市供水以地表水为主要供水水源,供水量最大为临翔区凤翔镇0.103亿m3,最小为永德县德党镇0.014亿m3。
4 存在的问题
(1)水能开发利用,对水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境内河流属于典型的山区季节性河流,水量主要以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为主,全年汛期水量丰富,枯期水量递减,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等发展战略的实施,境内水能开发得到较快的发展,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能利用率逐渐提高。水能开发利用为满足发电经济效益,减少投资成本和缩短收益周期,导致境内中小河流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澜沧江梯级电站的开发,对水生生态环境及鱼类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一般而言,大坝截断水生生物的自然通道,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并且,下泄水流的流速、水深、浑浊度和悬浮物质等水流系统的变化,影响鱼类养料来源及栖息地,产卵区生态条件改变。最严重的是阻断鱼类的迁徙,导致流水鱼类的消失[1]。
(2)河道最小生态环境流量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
境内河流主要为中小河流,水电开发除了澜沧江梯级电站开发外,境内水电装机在“十五”末达到了近45万kW规模,到“十二五”末,水电发展目标要达到新增装机55万kW,累计装机达到90万kW。但是由于水电开发规划、管理、机构上存在的问题,导致小河流枯期出现工程断流,原本在规划论证区内预留的生态环境流量,被用于发电产生经济效益,而众多小河流位于山区,无人监督管理,导致了河段断流,河段的断流对区域内的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3)不达标废污水排入河道,导致境内河流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临沧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水资源环境保护措施薄弱,直到2011年,全市各县城区才建设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现阶段,各县区均只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在运行,一些大的乡镇,并没有建设污水处理厂。另外,县城大部分属于老城区,污水收集管网规划落后,不能满足城市污水的收集要求,这就导致大部分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河道,城市污水为长期性污水,对河道的水环境污染严重。另外,临沧市境内工业基础薄弱,工业主要有冶炼业、制糖业、造纸业、酿酒业,现阶段,制糖业、造纸业基本完成了规划的技改工程,污水经厂区内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冶炼矿场、酿酒业,污水大部分存在偷排、混排等情况,不仅造成了水环境污染,还浪费了清洁的水资源。
(4)水资源配置规划滞后,导致水资源纠纷矛盾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水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主要为工业用水与农业、渔业用水的问题。境内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经济的用水对水资源、水环境的影响较小,但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临沧工业经济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快速增加。大多数的工业企业临河而建,工业用水部分直接取用河流水。由于工业污水排放量大,偏远地区企业污水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工业废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对河道下游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对下游原本的农业经济圈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最终导致水事纠纷的发生。
(5)境内水利工程基础薄弱,用水调节能力不高
近年来,水利工程及配套工程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基础薄弱,蓄水能力低,导致水资源调节能力低,在水资源供需配置上矛盾突出。全市蓄水量为3.7亿m3,仅占境内地表水资源量的1%。
(6)人畜饮用水水资源问题
根据现有的水环境监测现状,水源地监测仅扩展到县级供水水源地,以及较为集中或日供水量较大的乡镇供水,纳入常规月监测的水源地仅为县级供水水源地。因此,大多数乡镇,甚至农村饮水的水质监测属于空白区域,饮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工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水环境产生影响,部分区域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在监测能力发展建设方面,应该注重农村人畜饮水的监测。
(7)地下水资源缺乏有效规划
临沧境内对地下水资源量面上基本掌握,但在具体规划及开发利用上还相对滞后。目前,没有可以开发利用依据。部分少量开发的地下水资源,基本为地热水,并且大部分为自然地质形成地热水出露。
5 保护对策
(1)加强水资源保护规划,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满足三条红线的水资源管理要求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在水资源保护工作中的职能作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临沧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立足当前经济形势,放眼未来发展需要,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加强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提高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入河污染物,对新增企业入河排污口进行入河排污口论证。满足三条红线的水资源要求,从上层解决污染源问题。
(2)水行政主管部门提高对生态环境流量的监督管理
临沧境内水系发育,并处于山区,河流水能开发利用具有很好的天然环境,加之临沧近些年的招商引资政策倾向于发展水电资源,因此形成了全面开发临沧水能资源的局面。但是由于大面积开发,监督管理制度落后,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为主,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高,形成了部分河段在枯期出现断流情况,严重地影响了水生态系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履行职能,加强对生态基流的监督管理控制,保证河道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以保护生态环境系统。
(3)环境保护部门、水利部门应联合对不达标废水、企业进行整治
水资源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废污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而对于水体污染的主管部门有环境保护部门、水利部门。两部门在执法监督上的重点不一,并且由于行政关系,联合整治形不成新的、有力的管理方式。环境保护部门主要重于污染源的治理,水利部门主要重于入河排污口的污染物控制。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导致企业污染源虽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入河污染量仍达不到水环境容量的最高允许值,从而导致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因此,应考虑两部门联合执法、加大监督力度,使企业的污染源控制、污染物入河量控制都要达标,减轻对水环境承载污染物容量的影响,保护好水资源。
(4)加快水资源配置规划,协调工农业、饮水问题,建立和谐的用水调配新制度
由于缺乏有效的水资源配置规划,导致工农业用水、以及人畜饮水的矛盾日益突出。临沧境内水资源丰富,缺水属于工程性缺水,主要原因是蓄水水利工程较少。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了水利蓄水工程、引水工程的建设力度,但是在工业企业区建设较为集中,并且因工业就近利用资源的规划建设,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工业、农业的用水矛盾;加之工业用水产生的污水不达标排放,严重影响了农业用水,导致水事纠纷的发生。因此,在建设工业的同时,应充分论证地区间的用水需求,在保证发展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的同时,充分论证分析区域的用水形势,充分发挥政府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做到经济增长的同时,用水、饮水问题都得到协调发展,为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做一定的支撑。
(5)加快水利工程规划建设,提供水资源用水效率
为解决工程性缺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人畜饮水的矛盾,必须加大水利工程规划建设。应充分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以及水资源、地理环境优势,规划建设水利工程和引水工程。发展工业、农业,应尽可能采用节水工艺、建设生态农业,提高水资源用水效率。
[1]陈丽晖,何大明.澜沧江-湄公河水电梯级开发的生态影响[J].地理学报,2000,55(5).
[2]马建顶,梁云.临沧市地下水水质现状分析评价[R].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临沧分局,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