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越冬安全管理技术
2014-04-04杜晓梅管红梅
杜晓梅 管红梅
(泰来县水产总站 黑龙江 泰来 162400)
(饶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黑龙江 饶河 156700)
鱼类越冬安全管理技术
杜晓梅 管红梅
(泰来县水产总站 黑龙江 泰来 162400)
(饶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黑龙江 饶河 156700)
黑龙江省地处北方寒冷地区,封冰期长达150—180d,冰的厚度高达80—100cm,鱼类安全越冬至关重要。2009年由于冬季雪大,2010年春季开冰时间晚,造成鱼类越冬成活率低,全省越冬灾害损失鱼类22115吨,经济损失2.6亿元。为了提高鱼类越冬成功率,下面谈一下加强鱼类安全越冬管理技术问题。
一、越冬前的准备
1、清理淤泥和杂物
过厚大量淤泥会消耗水体氧气,有时还会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危害鱼类,应在鱼类越冬前进行清理。同时除掉池坡上的杂草,以防杂草在越冬期间腐烂,耗氧恶化水质。
2、越冬消毒
有条件的越冬池最好进行药物消毒。
(1)干法清塘消毒
池塘留水5—10cm,先在池底挖一小坑,将生石灰放入乳化,不待冷却立即全池均匀泼洒,每亩用生石灰125—150kg,如果用漂白粉,将加水溶解后,立即全池泼洒,每亩用漂白粉5—10kg。
(2)带水清塘消毒
如用生石灰,将其放入容器中,加水乳化后,立即全池泼洒,每亩用漂白粉5-10kg。
3、越冬池水处理
经过5个多月的养殖期,水中存在大量的残饵、鱼类粪便,水生动植物尸体等有机物。池底淤泥老增厚,耗氧增大并积累有毒或有害物质。在越冬前,应调节水质。其主要方法是排出池水2/3的老水,注水新水至最高水位,冰下水深保持在2m左右。
4、杀灭浮游动物
养殖后期的池水浮游动物含量多,因其耗氧速率较快,必须进行杀灭。药物用晶体敌百虫,使用量为1-2g/m3,用温水将其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同时,要和换水结合起来,在水位最低时用药,以便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
二、越冬鱼类放养
1、鱼体消毒
鱼体消毒是越冬所采用的一项常规的防病措施。通常情况下,应使用刺激性弱的药物消毒,如食盐溶液、食盐小苏打合剂、高锰酸钾溶液等。食盐:食盐溶液的浓度为3%,鱼体浸洗消毒的时间为15min,食盐小苏打合剂:比例为1:1,加食盐和小苏打各400g/m3,配成溶液,鱼体浸洗消毒的时间为30min。高锰酸钾溶液:加20g高锰酸钾/m3,配成溶液即可,鱼体浸洗消毒的时间为30min。
2、越冬密度
底质较好并可定期补水的越冬池,越冬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0.5-1kg鱼类、0.3-0.5kg河蟹;完全静水越冬池,越冬密度减半。另外,越冬密度还要根据历年越冬效果及越冬条件等情况而定。
(1)保持明冰
池塘结冰后,池水溶氧的唯一来源是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明冰可保持较高的透光率,确保了光的来源。保持明冰应采取以下两项措施:一是防止雪封泡。一旦发生雪封泡,应选择晴朗无风天气,打碎、捞出乌冰,使水面重新结成明冰。二是扫除积雪和灰尘。扫雪的面积越大越好,小池最好全部扫干净;面积较大的池塘,可每隔1m扫1m,最好南北走向,以利采光。
(2)控制浮游动物
鱼类越冬期间,池中容易产生大量浮游动物,引起缺氧,如发现有大量的剑水蚤,应用晶体敌百虫杀灭。
(3)补充营养盐
水体含氧量与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等密切相关。为了满足浮游植物对营养盐元素的需要,每年12月或1月初,可采用冰下施用无机肥的方法培养浮游植物,促进浮游植物增氧。每亩水面施尿素15-2kg、过磷酸钙1.5-2kg,也可采取挂袋的方法施肥,将化肥装挂在冰下水体中,每亩水面挂4-6袋。
三、越冬管理
1、巡池
将以上数据代入式-1与式-2进行运算,结果取反对数可得:LD50为 8.94 μg·kg-1·min-1,95%可信区间为8.89~8.99 μg·kg-1·min-1。
注意观察越冬池有无渗漏、堤坝有无断裂情况,观察水色、水位和池鱼活动情况等,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如透过冰面,发现鱼类上浮,则说明冰下水体缺氧,应马上采取应急增氧措施。
2、测氧
测氧有助于了解冰下水体溶氧变化情况,11-12月份,可每周测一次;1-3月份3-5d测一次。如鱼类越冬密度较高,每立方米水体超过0.5kg,春节前后要加强测氧,1-2d测一次。当池水溶氧下降到3mg/l时,应采取增氧措施。没有测氧条件的池塘,可以打冰眼观察水色和生物活动情况。当水体浑浊,变黑,有腥臭味,冰眼处有浮游动物、虾、鱼等生物时,是水质变坏缺氧的征兆,应立即采取增氧措施进行抢救。
3、注水
水源方便的越冬池,应定期注水,一般20—30d注水一次。具体多长时间注一次水,每次的注水量,要根据水位下降和溶氧情况而定。
4、扫雪
扫雪可以让越冬水体保持最好的透光度。实践证明,越冬期间,水体中的溶解氧主要来自封冰前的溶氧储备和冰封后的生物增氧,其中尤其以生物增氧(即水中浮游植物在冰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的生化作用)为主。所以,越冬水体必须及时扫雪除尘,让冰面保持清洁透明,让冰下有足够的光照,确保光合作用的充分进行。遇到雪封泡的年份,应分区破除乌冰,重结明冰,以防发生缺氧。
越冬池应禁止滑冰、冰下捞鱼虾等,避免鱼类受惊吓乱窜,消耗体力,增加耗氧量。
6、鱼病防治
鱼病是引起越冬死鱼的主要因素之一。鱼病大多不是越冬过程中发生的,而在越冬前就已发病。因此要提早防治鱼病,在饲养后期就应彻底治疗。
四、应急增氧
1、注水增氧
根据水源情况,可用水泵抽取江河、水库、湖泊、水井中的水注入越冬池。注水时将水管架起使其有较长的流程和较高的扬程,以便水曝气增氧。为增强曝气效果,可以池水上设击水板。
2、循环水增氧
当越冬池严重缺氧而又缺少水源时,可采取循环水增氧法,即在越冬池用泵提水,使水在冰面流动增氧,然后再注入池中。当池水溶氧达到6mg/l以上时,即可停止增氧。此方法的缺点是易引起水温下降,冻死鱼类,所以每次循环水的时间不要太长。
3、增氧机增氧
增氧机多采取吸入式增氧机。在冰面上打冰眼,将增氧机固定在冰眼上。另外,再在冰面打一些冰眼,以便在增氧时,使有害气体逸出。越冬池水溶氧达到6mg/l以上时,即可停止增氧。
4、化学增氧
化学增氧就是向越冬池泼洒化学增氧药物,最常用的化学增氧药物为过氧化钙,在冰面上打很多的冰眼,将药物用水泵冲入池水,过氧化钙的施用是10—20g/m3。
5、纯氧增氧
将氧气瓶连接多个气头,将气头深入水中,打开氧气瓶阀门,让氧气释入到水中。此方法使越冬池补氧迅速、效果好,使用方便且成本低。近两年冬季雪大,而且往往在冰层即将解冻化开时下大雪,越冬管理人员无法上冰扫雪,使越冬池缺氧状况迅速恶化,造成大量死鱼的现象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可在池边打冰眼,用水泵注水(或循环水)冲出大量明水区(因冰层已易化),使空气中的氧气溶入,并将化学增氧药物冲入池水中,可获得更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