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应善加利用海外在华投资
2014-04-04吴国杰浙江大学
吴国杰 浙江大学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全球竞争优势,加速了研发全球化的进程,而中国此时正处于利用外资战略的转型期,从投资规模取向的全面性外资激励政策转向高技术含量与产品创新取向的选择性外资鼓励政策,外资鼓励政策倾向于海外的研发中心和功能性地区总部的建立。另外,中国拥有广阔的新产品市场,高素质低成本的人力资源以及日益增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吸引了许多海外的研发投资。目前,在中国设立的海外研发机构已超过1400家,从事先导技术研究型的占50%以上,中国也成为海外研发投资最集中的国家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研发中心的全球化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趋势。海外研发机构的研发投资直接作用于东道国的技术研发环节,会导致技术非自愿地向东道国扩散,带来正面效应;同样,海外研发机构的设立会占用东道国的“资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国内研发有挤出效应,造成负面影响。
有利的方面被称为溢出效应,包括:海外研发机构的研发投资可以提供技术和管理技能,为东道国企业产生示范效应;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促进东道国企业更为有效地利用当地的资源;海外研发机构引进母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了东道国企业的研发效率;海外研发机构改善了东道国的技术创新环境,从整体上提高了所有企业的创新效率。
有弊的方面被称为挤出效应:海外研发机构在东道国的技术开发占用了东道国的科技资源,如海外研发机构研发资金有可能来源于东道国的国内市场,使得东道国企业创新资金减少;另外,海外研发机构的设立会在东道国招募大量的科研人员,造成本地企业或科研院所的人才流失。这种挤出效应减少了东道国企业研发资源的可得性,从而使东道国的技术创新受到影响。
海外研发机构的研发投资对东道国的技术创新的挤出效应与溢出效应,取决于海外研发机构和东道国技术创新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
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海外研发机构的研发投资,趋利避害,是政府、企业、学术界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国外研究:正负面效应宏观互补
Lall(1980)认为,海外研发机构在与东道国的企业以及研发机构的互动中,会产生外溢作用。东道国与海外研发机构往来越密切,海外研发机构与当地企业一体化程度越高,产生的外溢效应越大。
Pearce(1989)经过研究也认为,当地科技团体通过与海外研发机构联合,科技能力可以得到大幅度拓展。
Duning(1992)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有两种相反的观点看待海外研发机构对发展中东道国的影响。一种观点认为,这种研发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因为它可以为东道国提供技术和管理技能,而这些技术和管理技能反过来又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为东道国创造其他间接的正面影响。这些间接的正面影响包括:对当地供应商和消费者的技术支持等等。另一种观点认为,海外研发机构的研发行为几乎未给东道国带来什么好处,但却占用了东道国独一无二的研发资源,同时,这种投资行为与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关联性不大,反过来还造成人才外流,使稀缺资源从更有用的领域分流出去。
Reddy(1997)结合海外研发机构在印度的研发投资的具体情况,认为海外研发机构在发展中国家的研发行为通过某些途径增加了东道国的创新能力。这些途径包括: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设备和全球知识网络、为当地大学新增了研究设备、给东道国的科学家带来了“商业文化”理念、增强了东道国科研人员的应用能力。在为东道国带来好处的同时,海外研发机构的研发行为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在海外研发机构的高薪诱导下及激励政策下,大批国内优秀技术人员流向外资企业,造成国内企业技术人员短缺;另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海外研发还可能会制造一些所谓的“高科技孤岛”(High-techisland),这些领域有很少的知识扩散到当地经济中。
Fosfuri(1999)等则指出,海外研发机构的外溢效应主要产生于与东道国企业研发机构之间的人员流动中,这种流动越频繁,外溢效应越明显。Sajid(2013)在对中国四种制造业的研究中,发现外资的存在会导致研发投资强度的增加。
国内研究:人才流动是明显标志
我国许多学者也针对海外研发机构在华研发活动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展开研究,结论与国外基本一致。
江小涓(2000)认为,由于海外研发机构能增强我国的技术开发能力,能引导国内的研发方向,促进国内配套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吸引和培养人才,所以,对我国技术水平提高和研发能力增强有促进作用。另外,海外研发机构还可以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实现一些间接效应,这些间接效应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人才流动、示范作用、竞争产生的压力、开辟新的研发领域、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海外研发机构对我国的研发活动也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使企业的研发工作偏向于改进性的而不是全面性的;抑制国内研发行为;造成我国企业和科研机构人才流失和技术失密。
董书礼(2004)认为,海外研发本地化既有可能促进我国产业技术进步,也有可能造成不利影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海外研发机构能够抑制中国科技人才的外流,而且能够吸引海外中国留学生和华人学者回国从事科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留住了中国的人才。从长远看,一旦国内企业激励政策到位,必然会有部分受雇于海外研发机构的人才回流,成为国内企业的研发骨干力量。而且海外研发机构的研发活动是相对开放的,能直接把先进技术和研发管理经验带进中国,通过与我国大学、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合作研发活动,缩短中国与国际先进科技的差距,促进中国研发管理水平的提高。然而,就短期来看,海外研发机构提供的条件十分优越,吸引了大批国内大学和研究机构的骨干,形成了国内研发人才向海外研发机构的单向流动。这使国内的研究力量遭受损失,而且国内的研究积累也有可能随着主要人员的流动而被带入外国公司,对这些国内单位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从而加剧了我国企业的技术依赖性和产业空心化。
蒋殿春(2004)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海外研发机构带来的竞争冲击将会弱化我国企业的研发动机和能力,本土企业优秀人才向海外研发机构的单向流动,导致人才流动效应难以发挥作用。
韩民春(2010)认为,跨国公司为保持垄断优势、控制核心技术流动的策略总体上不利于当地企业培育可持续的创新能力,当地企业只有在提高自身的研发投资水平及改善投融资环境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新的知识和信息的积累,从而增强企业吸收现有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外溢。
邹红(2010)在海外研发机构研发投资与江苏技术创新的研究中发现,海外研发投资对技术创新还是有利的,虽然短期内溢出效应不明显,但从长期来看,海外研发机构的进驻对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会逐渐凸显。
结论:不同技术密度的海外研发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不同
总体而言,国内外学者对海外研发机构与科技创新的研究多数停留在宏观层面,单纯地研究了海外研发投资对东道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未能涉及到海外研发机构的研发投资与东道国研发投资的相互作用,也未能深入研究海外研发机构不同技术密度的研发投资对东道国技术创新的影响。
笔者在借鉴Jaffe(1989)的知识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互补性检验模型,得到技术创新扩展模型。利用我国国家统计局1995-2011年度数据,将海外研发机构的投资分为低技术密度研发投资和高技术密度研发投资,并将国内研发投资分为基础研究投资、应用研究投资与试验发展研究投资,以此检验海外研发机构不同技术密度研发投资与国内不同类型研发投资的互补性,进而研究不同技术密度的海外研发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
⒈海外研发机构低技术密度研发活动对我国技术创新的挤出效应大于溢出效应
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在于海外低技术密度研发活动与我国基础与应用研究活动具有相似的结构,并且适应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另外,海外低技术密度研发活动较国内具有更高的水平,因此会有更高的收益。这会造成国内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的研发资金、技术人员流向海外研发机构,这种“资源”的再分配会进一步推动海外研发机构水平、收益的提高,进而又推动“资源”的外流,这种挤出效应造成我国技术创新的弱化。
海外研发机构所在的跨国公司为维护其自身垄断优势的本能和中国本土企业较弱的学习和吸收能力,影响了海外研发机构的溢出效应(王泉泉等,2006;赖明勇等,2006)。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所带来的竞争冲击,可能会使国内一些企业将资源更多地投入到经营绩效的短期改善上,而不是进行风险高、见效慢的研发活动上。另外,对于既缺技术同时自有资金又不富足的国内企业,即使有强烈的自主研发动机和研发项目,能否为项目融通足够的资本也是很大的问题。
⒉海外研发机构高技术密度研发活动对我国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大于挤出效应
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海外高技术密度研发活动的水平较高,但是不能在我国定位合适的技术市场,造成这种研发活动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水平,但是收益不能与其技术水平相匹配。这种收益与技术的不平等会造成研发资金和人才流向收益相对较高的国内研发活动,从而会降低挤出效应。
另外,海外研发机构的高技术密度研发活动又会给国内的研发活动带来溢出效应:①示范效应。海外研发机构的进入,使我国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又多了一种学习渠道,通过与海外研发机构在我国的研发的技术交流,先进科研管理手段的学习,会推动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②竞争效应。海外研发机构在我国的研发投资增加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竞争压力,我国的本土企业不得不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研发管理水平。③人才流动效应。海外研发机构在我国进行研发投资必然会发生他国与我国本土企业、研究机构之间的人员流动。这些人员将在海外研发机构中学习到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带回我国本土企业或者研究机构中,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
如何更好地吸取利用溢出效应
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缩小技术差距。前面的实证分析表明,海外研发机构的低技术密度研发活动对我国技术创新产生了抑制作用,溢出效应难以体现。一方面是海外研发机构有意防治技术扩散有关,更主要的还是本土企业由于和海外研发机构差距过大而产生的技术依赖。因此,技术引进和吸收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研发水平。首先。要利用各种优惠措施和政策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通过增强民营企业的研发能力以及企业和大学、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技术开发和创新。另外,还要在国外建立研发机构,利用国外的科技资源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实力。
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吸引人才回流。海外研发机构在我国的建立大量利用了我国本土人才,占用了我国的研发资源,这些人才在海外研发机构良好的研发环境中受到熏陶,掌握了大量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如果能吸引其到我国科研机构或企业任职,必将大大提升本土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我国应当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以优厚的条件吸引人才回流,以吸取海外研发的外溢效应。
加大研发投入,调整投资结构。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持续增长,但仍低于发达国家甚至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且投资结构不够合理。针对这一问题,中央政府应通过政府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和引导,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增加全社会研发投入。同时,调整研发投资结构,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确保自主创新的资金需要。
加强对海外研发机构在华研发投资的政府管理。为了更好地利用海外研发机构在华研发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发展,我国应加强对海外研发机构在华研发投资行为的政府管理。首先,要对跨国公司在我国研发投资的行业进行引导,政府要采取市场预测和预警机制,防止出现行业垄断。其次,政府要进一步完善、优化投资环境,继续加强特殊经济开发区、高科技园区的建设,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外资研发机构前来投资。再次,在为跨国公司提供良好的研发环境的同时,也要为国内企业提供与跨国公司交流的平台,使我国企业能更好地获得先进的技术经验,提高研发效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