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臂书记”阿巴合和他的村庄

2014-04-03郑明

新晨 2013年1期
关键词:阿巴风沙全村

郑明

今年55岁的阿巴合·再努拉,是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西玛依沙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今年,他以十八大代表的身份,到北京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这让他感到无比自豪。

1978年,年仅21岁的阿巴合当选为村里的团支部书记。年轻的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作为一名村干部,只要是村里的工作,他都会抢在大家的前面。

9月的一天,他带着村里的年轻人为村集体脱麦子,在向机器里送麦子时,右臂被绞进脱谷机,顿时右大臂以下血肉模糊。被送到医院后,经过5个小时的漫长等待,阿巴合醒了,但是他的右臂也永远离开了他。

望着空荡荡的袖子,阿巴合流下了泪水。曾经对生活的美好希望突然在他脑海里荡然无存,他感觉眼前一片黑暗,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并有了轻生的念头。

失去手臂,对于父亲早逝、母亲多病、家中还有4个妹妹的阿巴合的打击是巨大的。为了帮他恢复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在村党组织的安排下,他前往上海安装了假肢。这让他重新有了对生活的希望。

在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下,阿巴合渐渐走出了失去右臂的阴影,逐渐变得坚强起来。他开始学着用左手吃饭、穿衣,料理自己的起居,同时他还学习单臂骑马、干活。虽然这对他来说很困难,但他坚持了下来。

在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后,勤劳的阿巴合不但撑起了家,并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村里最先富起来的劳动能手。

他把党组织和乡亲们给予的关怀,转化到关心群众、热心村级公益事业中,并得到了全村人的尊敬和信赖。自1993年起,阿巴合连续6次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主任,2002年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今年,他以十八大代表的身份,到北京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这让他感到无比自豪,感觉自己为家乡人民增添了许多光彩。

自1993年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后,19年来,他坚持带领村民辛勤劳作,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让全村百姓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当然,光鲜背后,也有他付出的辛勤汗水。

他没有被风沙吓倒

西玛依沙斛村是个有300多名哈萨克族农民居住的农业村。自定居农耕以来,由于种植方式单一、耕种水平较低,全村人均收入一直徘徊在全县人均收入的平均水平以下。村里3000多亩土地浇水难、300多名村民出行难、村民致富增收难是困扰村里的“三难问题”。

该村地处风沙区,一年到头风沙不断,环境恶劣。往往是一场风沙过后,村民们种下去的黄豆、玉米、苜蓿和麦子等都不见了踪影。这样的环境也让大部分村民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但是生性倔强的阿巴合偏偏不信这个邪。他坚信,只要敢做并坚持不懈地去做,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经过反复思考、翻阅资料,阿巴合认为:要让种下去的庄稼能获得丰收,就得植树造林,用树木去抵挡风沙,保证庄稼不受侵害。同时还得兴修水利,让庄稼有水可用。只有刨去穷根,才能让村民脱离贫困过上幸福的日子。然而,作为定居不久的哈萨克族聚居村,大部分村民都没有种树经验,都认为根本就种不活树,因此也都是听听就过去了,没人响应。

为保证种下去的树苗能顺利成活,阿巴合把家里棚圈的木杆拆了下来,做成树苗的防风架。这一招真管用,几年后,种下去的树苗长成了防护林,有效阻挡了风沙,农作物产量也因此得以大幅提高。这让村民们明白了阿巴合的良苦用心,纷纷在房前屋后、戈壁荒滩栽下了小树苗。如今,村里已建成防护林330亩,保护了3000多亩农田免受风沙灾害。

多年来,村里没有一座桥,村民们都是骑马过水进村,孩子们要绕行两公里去学校,村民们卖粮难,运物资也难。为此,阿巴合四处奔走筹集物资,带领全村精壮劳动力先修桥挖渠,再改水引道。经过3个月奋战,开挖引水渠道50多米,修起了一座石桥。新桥建成后,阿巴合又带着村民们大干1个月,铺设了5公里防渗渠,维修了14座闸门,并开发利用荒地800亩,彻底解决了全村农田、草场浇水难的问题。

如今,西玛依沙斛村的街道两旁树木成排,家家户户都安装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自来水。夜晚,村民也不担心走夜路了。

新思路改变生活

阿巴合上任之初,村集体的账上是空的。针对这种状况,他想到了从土地入手。他顶着巨大压力,把村里的150亩地全部收回,并向全县公开竞价承包,开创了哈巴河县土地竞价承包的先例,使当年的村集体收入达到4万元。

1994年,在得知磷肥可以提高小麦产量时,他急忙到邻村学技术。学成归来,他先在自家的耕地做实验,秋收时,小麦单产高达350公斤,比村里的平均单产高了200公斤。

在他的帮助下,村民们第二年都用上了磷肥,小麦产量飙升。后来,他带领村民开始大面积种植打瓜、优质豆类、高产玉米,并推广牲畜品种改良,使养殖业效益倍增,同时也引来了农业订单,膜下滴灌提高了庄稼产量。

想要村民的日子过得更好,不能只靠种庄稼。经过调查研究,阿巴合决定走“以农养畜、以畜促农”的新路子。他充分利用农作物丰收时产出的饲草料,带领村民养牲畜,积极引进西门塔尔等良种牛,对本村土牛进行品种改良。

很快,村里建起了50多座高标准暖棚圈,良种牛饲养量达到近千只,成为全县奶牛养殖状元村。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人均收入连年增长,2011年达到6500多元,西玛依沙斛村也变成了县里的富裕村。

因为我是一名党员

“帮‘酒鬼戒酒、为夫妻调解矛盾、助小孩上学、帮贫困户脱贫。他就像一个家长,管完这家管那家。”在村民巴扎尔的眼里,阿巴合是一位大事小事都要操心的好支书。

1993年,耳聋且患有肝病的乌拉孜来到村里投靠亲戚,可亲戚们嫌他是累赘谁都不愿意收留。阿巴合听说后,把乌拉孜接到了自己家,为他买药治病,帮他承包了8亩地。

2005年,阿巴合四处筹集资金,带领全村党员动手垒土块、扛木头,为乌拉孜盖起了一座新房。多年来,他帮助伤残孤寡老人挑水劈柴、播种收割、买煤供暖的事举不胜举,村里的老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孩子”。

顾得了村民顾不了家。家里有60多亩地、50头(只)牲畜,可是多病的妻子一个人无法照料,阿巴合就忍痛让二女儿娜扎提初中毕业后就干起农活、照料家务。“我对不起妻子和孩子,但为了乡亲们的幸福,我不后悔,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阿巴合说。

多年来,村里没有一座桥,村民们都是骑马过水进村,孩子们要绕行两公里去学校,村民们卖粮难,运物资也难。为此,阿巴合四处奔走筹集物资,带领全村精壮劳动力先修桥挖渠,再改水引道。经过3个月奋战,开挖引水渠道50多米,修起了一座石桥。新桥建成后,阿巴合又带着村民们大干1个月,铺设了5公里防渗渠,维修了14座闸门,并开发利用荒地800亩,彻底解决了全村农田、草场浇水难的问题。

猜你喜欢

阿巴风沙全村
全村唯一收件人
阿巴扎拜师(下)
阿巴扎拜师(上)
重要职位
时间的年轮
沙枣花
船一样的贝壳
都怪祖先
Beams Up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