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东南飞”,农民工去哪了
2014-04-03徐博徐扬商意盈
徐博+徐扬+商意盈
在许多城市,曾经的春节“空城”,并没有让老板们担心:过完年农民工还会回来。今年元宵节都过完了,老板们着急了:农民工都去哪了?
记者采访调查发现,马年新春遭遇的招工难是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集中显现,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力资源的再平衡和新需求。求解就业和招工“两难并行”,需要政府综合施策,企业和农民工共同努力。
务工收入虽低,但中西部回流明显
2月底,在杭州最繁华的延安路、武林路一带,一些餐饮店门前还张贴着高薪聘请厨师、服务员的招工启事。一家饭店的经理张进新说:“店里本来有20多个厨师、服务员,现在上班的也就一半多。”
为了招揽农民工,企业不惜重金。在浙江杭一电器有限公司,门前挂着的巨大横幅写着“招收大量男女新员工”。“介绍一个人奖励200元,比去年涨了一倍。”董事长胡克飞说。
记者采访发现,用工荒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最为明显。在这些地区依靠“介绍费”来吸引农民工的企业越来越多,即使这样仍不能招满。昔日农民工一心“东南飞”的局面已被打破。
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在2月2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虽然中西部地区务工收入比东部地区低10%左右,但由于离家较近、生活成本低、便于照顾家庭等因素,农民工回流日渐明显。”
人口红利退去,东部普工技工“双缺”
“农民工找工作往往是春节过后看变化。”杨志明认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民工总量供大于求现象仍然存在,但就业和招工“两难”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这位副部长说,当前,普工招工难反映的是农民工供给的有限性,技工招工难反映的是转型升级过程中技能人才的短缺性。
记者采访发现,由于人口红利退去、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城市生活成本偏高等因素,导致东部地区正在承受着普工技工“双缺口”的困扰。
“现在工地上一个技术工人日薪都在三四百元。”在沈阳做建筑工程的中铁八局项目经理李梁说,而在2010年日薪只有100多元,“涨了两倍还常常招不够人。”
招工难,是不是农民工找活儿更容易了?记者采访发现,在用工市场上并非“剃头挑子一头热”,缺乏技能的农民工仍然是就业的老大难。
破解结构性矛盾,推进“人”的城镇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日前表示:“解决就业领域的结构性矛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综合施策、多措并举。”
破解“两难”根本之策,首先是让农民工不是徒手,而是携一技之长进城。对此,人社部提出今年将在全国启动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每年投入100亿元资金,培训1000万人次,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到2020年,使80、90后农民工都有机会接受一次政府补贴性就业技能培训,基本消除新成长劳动力无技能从业现象。
其次,用工荒也警醒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杭州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傅立群说,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向效益、品牌要利润,同时加大“机器换人”力度。政府应在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帮助,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要加快推进‘人的城镇化,才能留得住农民工。”东北财经大学教授肖兴志表示,一些农民工弃大城市而去,是买不起房、社会保障不健全等老问题的显现。因此,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优先将签有劳动合同、有长期稳定收入的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保障范围,让他们在城市稳定生活。
此外,人社部还提出将扶持“城归”回乡创业。截至去年年底,全国“五有”农民工,即有点技能、有点资金、有点营销意识、有点办厂能力、对农村有感情,发展很快,已有200多万人。
“如果说把海外的留学生回国创业称作‘海归,也可把这些农民工返乡创业称作‘城归。”杨志明说,扶持“城归”可促进劳动力在东中西部之间的合理流动,对于缓解“两难并行”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