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2014-04-03江颉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

江颉

【摘 要】分析红色资源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耦合关系,阐述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探讨将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红色资源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融合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29-03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创新。高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应把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沿阵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发展储备综合性人才。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具有伟大教育意义的智慧结晶和文化遗产。把红色资源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红色资源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耦合关系,着重探讨红色资源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一、红色资源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耦合关系

(一)红色资源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文化结晶和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主要内容包括革命文献、革命歌曲、文物、文学文艺作品、革命战争遗址以及革命根据地、革命领袖人物故居以及形成的一系列思想,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这些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即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红色资源的高度浓缩和精华。

(二)红色资源的发展过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红色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是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间长河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在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不断反抗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救灾精神、抗震精神、奥运精神等,形成了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无数的先进人物树立了榜样,像雷锋、王进喜等,极具时代精神,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指导思想,从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说红色资源的发展过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过程。

(三)红色资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一致。近百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独具一格的红色资源。这种红色资源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更是独特的生产力和软实力,是凝聚全体中华儿女向心力、创造力的力量源泉。深入挖掘、整合中华大地形成的红色资源所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鼓舞和教育全国人民在面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遇到难题时,应该具有永不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加坚定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念,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开拓创新能力,鼓励人们积极进取,不怕困难;同时红色资源所蕴涵的浓厚文化气息,本身就具有十分重要的革命历史教育的价值。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完全契合的,两者的目标一致。

二、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一)红色资源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红色资源的继承与发扬,而红色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载体和宝贵资源。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红色资源蕴涵的理想信念价值,可以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红色资源中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伟大信念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二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充分发掘利用丰富多彩的红色资源,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能够激发大学生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三是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断创新的时代精神。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出生、成长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新时期,学习、生活在优越的条件和环境中,往往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更需要对他们进行红色资源教育。总之,红色资源能够有效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质量。

(二)红色资源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可以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财富,是对近代史以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真实记录,它所包含的内容有革命根据地、领袖人物故居、革命战争遗址、革命文学文艺作品、革命歌曲、先进人物事迹,等等,都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深深地彰显着无数革命人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以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把红色资源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让学生对红色资源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和感悟,比如重走长征路、重游革命根据地和战争遗迹等,让大学生觉得好像亲临现场一样,有一种亲切感,从而感染到自身等,激发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两个百年目标努力奋斗。红色资源这种亲和力和感染力,一定能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并取得应有的成效。

三、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有效途径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挖掘红色资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endprint

(一)整合红色资源,构建科学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体系。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时期所形成的各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比如革命文学文艺作品、领袖人物故居、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因此,要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对红色资源进行整理和整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符合现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体系。首先,对红色资源内涵进行研究和剖析。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实际情况为依据,领导人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深深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结合的必要性,同时说明新中国成立及人民当家作主的来之不易,使人们具有深厚的民族情结和对中国建设道路的认同,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其次,研究红色革命文化,用红色文化去感染和教育大学生。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优秀的红色文化作品,如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小说、诗歌(特别是毛泽东诗集)、戏剧、歌曲等,这些优秀的文化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特色,能极大地引起大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导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最后,研究红色革命精神,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把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进行归纳总结,并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中,同时把雷锋、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作为典型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让大学生树立民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二)把红色资源有机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教学中的必修课,主要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各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把以“红色道路—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为主线的红色资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制订可行的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学方案。首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者,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引导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对红色道路、红色资源、红色文化有所了解和掌握,认真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制订把红色资源和教材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案,积极把红色道路、红色资源、红色文化融入课堂上,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水平。其次,把红色道路、红色资源、红色文化作为课程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使之成为教学中的一个专题,对全体大学生进行红色资源教育。最后,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创新和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教师要与时俱进,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要大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用多媒体技术将红色资源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出来,创设新情景,把学生引入到红色文化学习氛围中;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组织带领大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当地革命遗址、伟人故居等,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感受红色经典、感悟历史,让学生对红色文化有一个切身的体会。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校园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各高校要清醒地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让学生在长久的文化熏陶下爱上红色文化,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在对校园环境进行布置和设计时,要把红色文化有机融合进去,比如校园建筑、雕塑和壁画等,可以有针对性地往红色经典资源方面考虑;同时发挥校园宣传阵地的作用,充分利用图书馆、黑板报、思想政治教育课、广播站、宣传栏、海报等,在重大节假日、纪念日等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宣传。此外,对革命纪念物进行保留,比如校历史博物馆、纪念碑、校史陈列馆等。其次,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利用现代网络建立高校红色网络环境,专门建立一个红色文化网站,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使用,也可以用方便快捷的微博、微信、QQ等,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红色文化。同时,结合大学生的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活动,比如观看红色电影电视,举办红色文化的辩论赛、重大时事问题讲座、校园红歌会、征文比赛、诗歌朗诵会等,努力营造红色氛围,让红色文化弥漫在高校校园中。

(四)构建有序高效的红色资源教育平台。构建有序高效的红色资源教育平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社会、学校、家庭要各司其职才能发挥其教育作用。首先,政府要充分重视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创新模式,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打造红色文化资源研发平台,积极组织和引导高校根据校情和区域特点,对红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建立统一的红色文化平台,让各地区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对红色资源进行保护和建设,并在一定条件上对大学生免费开放。其次,大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必然会踏上社会,各地基层组织、工作单位等要适当地进行红色文化建设,让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下也能继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再次,充分发挥高校的主导作用。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主要阵地,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最(下转第40页)(上接第30页)后,重视培育家庭教育氛围。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因此要重视家庭教育。城镇中的社区、农村中的村屯要加大对家长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和宣传的力度,通过网络、电视等有效载体,让家长对红色资源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并体现在对子女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上。此外,高校要加强与老师、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及时通报信息,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共同努力。

综上所述,红色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耦合关系,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载体,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改革创新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充分整合利用红色资源,把红色资源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高校红色网络环境,同时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切实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质量,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入高素质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来平.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0(9)

[2]杨芷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红色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2(6)

[3]杨六栓.论红色资源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契合[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项课题(2013ZZZ042)

【作者简介】江 颉(1964- ),男,广西博白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黎 原)endprint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