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4-04-03郑晓娥
郑晓娥
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作为以抽象、枯燥著称的高中数学,因为信息技术的介入,改变了课堂教学现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富有情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结合笔者近几年教学实际,尝试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信息技术高中数学课堂效果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通常仅仅是单调的黑板和粉笔,而数学学科又往往令学生感到枯燥和抽象,因而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的使用,使原本深奥抽象的知识点能够通过直观动感的形式演示出来,内容表现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一、全新的方式,让传统的课堂更加开放灵动
高中数学概念抽象,内容深奥,是学生最头疼的一门学科。传统的数学教学只能靠教师反复讲解和多次板书完成,学生接触到的往往是枯燥乏味的解题语言和黑板上单调静止的点线符号,其学习难度可想而知。信息技术能够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视频、动画、声音等方式进行直观的展示,从而增加学习趣味,实现教学最优化。例如,在在进行等比数列求和的讲授时,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的形式,为学生讲述古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人的故事,故事中象棋发明人要求国王在棋盘第一格放1粒小麦,第二格放2粒小麦,第三格放4粒小麦,第四格放8粒小麦……直到放满64格为止,这样的故事能够使学生兴趣倍增,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自觉地思考故事中的问题,轻松自如地介入所学内容。这时候教师趁热打铁,适时引出等比数列的概念,形象地演示等比数列前n项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听故事、赏动画过程中接受了新知识,训练了新思维,这样的课堂充满情趣,富有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无论是回顾复习环节,还是巩固训练环节,都离不开大量地做习题,传统教学中教师要检查学习效果,在黑板上抄题占用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信息技术的介入、多媒体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抄题不再费时,课堂容量增大,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训练、自行总结成为现实,课堂灵动开放,效率得到了提高。
二、多维度的演示,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得以直观展示
高中数学教材难度较大,内容包含集合语言、函数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及平面几何解析等多种概念,立体几何更是需要学生具有空间想象能力及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此外高中数学知识点多,课时紧,新教材还增加了部分高数的内容,这些都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传统教学方式效果往往不够理想,而信息技术能够用全新的方式展示这些知识点,例如通过文字、图形、符号、数据、动画等多种形式相互结合和不断转换,生动直观地为学生演示、讲解,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探索和思考,让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热情,拓展了数学思维。
例如,在讲解闭区间上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时,欲对参数分类这一难点进行探讨,可使用几何画板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如求二次函数y=x2+ax在闭区间\[-2,0\]上的最值,可首先使用几何画板设置一个随着参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动态图像,指导学生通过控制台对参数值进行修改,观察随着a的改变相应函数图的变化,学生将通过操作发现函数图像有时呈单调递减状态,有时呈单调递增状态,有时则可能有增有减,感到变化莫测,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欲从中发现其变化规律,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接着,教师再予以适当的引导和启发,要求学生给参数a分别赋值5、3及-1,学生便能够很快理解函数最值这一知识点,此时教师再要求学生对参数值进行修改,观察当参数值变化时,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并思考其变化与参数a之间的联系,学生便能够准确理解参数的分类,明白主要通过观察抛物线对称轴给出区间左侧、区间上部及区间右侧等几种情况的讨论,便能够对参数进行正确的分类,从而突破知识难点。
完成了这一教学要点的讲授之后,教师还可以发挥类比联想,进一步要求学生求函数y=x2在区间\[t,t+2\]上的最值。此时再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可以发现,之前的要点表现为图像变动,区间无变动,而这次的表现则是区间发生变动,而图像无变动,然而对t的每一具体取值,区间又表现为固定,因此学生便能够从中领悟到,只需要从动区间同函数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入手思考,便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这一例子可见,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高度抽象的知识要点及思考方式转化为直观动态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
三、多元化的渠道,让课后辅导轻松便捷
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在于师生间缺乏充分的互动和交流,而且教师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全面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因此传统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改善这一局面,学生学习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摆脱仅仅依靠书本及教师才能获取有限知识的传统学习模式,运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源,不仅方法便捷,且资源极为丰富,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通过MSN、QQ、微信、论坛等多种交流工具,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生与非师生关系的其他人便可以打破距离及时间的限制,进行即时交流,随时获得帮助,了解学习动态,通过网络进行充分而即时的交流沟通、解惑答疑,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引进测试软件、智能题库、在线学习等辅助软件,能够有益补充教学知识量,开阔学生眼界,让课后辅导轻松便捷,多方互动,收效明显。
数学的概念、定理及思维方式均是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反映在人类意识中,并通过思维活动所产生的高度概括和抽象的结果。信息技术能够利用形象直观的演示效果,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动态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情境中生活化、形象化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理解那些抽象概念及公式定律,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渠道和学习资源,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要求有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到底。
参考文献:
\[1\]赵晔明.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4):145-147.
\[2\]康晓欧.对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217.
\[3\]袁龙奇.试析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