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习真正落实在语文学习中
2014-04-03王星友
王星友
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必要基础。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师指导学生预习就是要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如果预习成了学生的一种持久的自主的学习行为,那将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学习架桥铺路,并为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语文预习习惯检查教师学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去读书、作文,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预习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预习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预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时至今日,很多“预习”只是流于形式。久而久之,自然违背了预习的初衷,使得预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大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尤其是小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兴趣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从强化预习的趣味性入手,让预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趣味性,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好奇心,产生对预习的乐趣,从而加强预习的有效性。
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之一,也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
一、教师布置的预习要难度适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可以根据“五读预习法”设计预习提纲,提纲要有趣味性、可接受性,要求不要过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弹性要求。
2.对中下层的学生应采取先扶后放、循序渐进,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感到预习的喜悦,产生兴趣。
3.把竞争意识引入预习活动,教师在讲课前,根据布置的预习提纲进行“知识小竞赛”,给较好的学生和有进步的学生及时予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
4.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困难的学生还要手把手地教,要关心后进生,让所有学生在体会教师的爱心中,对预习产生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必须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形成模式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的目的是达到不要教。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传授学生某些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如何掌握这些知识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学习知识,才能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把预习要求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
预习要求出台,教师指导到位以后,教师就要及时将这些要求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我是这样做的,做法也许并不新颖,但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把预习作为作业布置。在大多数学生心中,都认为抄抄写写或者做练习才算作业,而预习压根儿就不是什么作业,自己高兴就做,不高兴就不做了。针对这一思想,教师首先应让学生纠正错误的认识,并且把预习这个任务在每教完一篇课文后就布置下去,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后作业或家庭作业。
2.持之以恒,努力培养预习习惯。每篇将要新学的课文都要求学生必须去预习,教师每过一段时间就对学生进行一次预习习惯的思想教育,重在鼓励大家认真对待每次预习,让学生能持之以恒,慢慢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准备一个“预习本”,以便学生把在预习课文时遇到的问题和预习时所读懂的内容及时地记在本子上;同时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预习本”,我们就能准确地了解孩子们课外的预习情况,并能节约大量的课堂时间。
四、严格检查,让预习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教师布置了预习,如果事后不闻不问,就容易使学生认为老师也不重视预习的作业,自己就可以马虎,久而久之,便不做了。因此,要加强预习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应该严格检查,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在预习作业的检查上,要力求检查的面要广、质要高,并时刻以“严”把关。
1.课前检查。课前我们要坚持及时检查学生预习的完成情况,对预习细致到位的学生应大力表扬,要呼吁大家向他们学习;对于预习不认真的学生,一方面,加强教育;另一方面,则应着重对这些学生予以帮助,及时了解他们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指导他们正确地看待和解决问题。但此时的检查结果只能是学生预习效果的部分体现,到底他们预习得如何,就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真实的情况。
2.课上检查。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果仍然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那肯定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更不利于教师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预习情况,我们应该强调教学时不能发生这样的弊病,因此教师上课时要通过学生板演、讲解、随时抽查等方法进一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较全面地了解他们的预习质量。通过这样的检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下次预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其它检查辅助进行。除以上两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其它的检查方法,使检查的力度能更到位。如采用学生小组内、小组间互查预习情况,小组长抽查组员预习情况,预习等次评比、展示等。
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普遍提高自学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对预习检查还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避免盲目性,从而教得更活。因此,重视预习,加强预习的有效性,让预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