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明代女教书中“三从四德”思想

2014-04-03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书妇女

李 庆 勇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 天津 300071)

简论明代女教书中“三从四德”思想

李 庆 勇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 天津 300071)

分析了明代女教书中“三从四德”思想的具体内涵。认为封建时代专门针对妇女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在明代已经形成一个庞大、复杂、缜密的思想体系,“三从四德”思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消极因素。

明代; 女教书; 三从四德思想

女教,“旧时谓对女子进行的教育。”[1]女教书指女子教育课本,即女教教材。作为古代社会控制妇女的重要工具,女教书在树立女子价值体系、培养女子性格品德、构建封建统治秩序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历代所推崇。明代亦十分重视对女子的教育,在汲取前代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创造,出现了一批女教新著,大力宣扬女教思想。

明代女教书不但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影响较大的有:明成祖徐皇后的《内训》;吕坤的《闺范》和《昏前翼》;吕得胜的《女小儿语》;王节妇的《女范捷录》;陆氏的《温氏母训》。这些书具有代表性,反映了明代女教书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本文以这些文献为主要史料,加以分析,论证说明。

“三从”指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明代女教书大力宣扬三从四德思想,三从四德思想在明代得到空前加强,《内训·女教篇》要求妇女“四善即备,三从宜知”[2]47561,《女小儿语》也说:“三从四德,妇人常守。”[3]72《闺范·序》更强调:“令之谨守三从,克遵四德,以为夫子之光,不贻父母之辱。”[4]73

一、 三 从

在明代,三从既包含传统的内容,即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又注入新内容,即从一而终。

1.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

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为历代三从的基本内容,也为历代通性规定,明代照搬过来,重新强调。

“在家从父”是针对女子出嫁之前而作的规定,它要求女子嫁人之前要听从父母之言,顺从父母之意。《内训·女教篇》要求女子对父母要言则必从,呼则必应,它说:“在家从父,古语有之,……言则必从,呼则必应,晨昏侍侧,出入禀命。”[2]47561《昏前翼·从命》甚至将违抗父母之命视为大恶,它说:“女子德性,婉婉温柔,事无大小,禀命而行,不宜刚强执拗,惟父母之言是听,若任意违抗,是为大恶,虽小不可放过。”[5]47564

“适人从夫”是针对女子婚姻期间所作的规定,它要求女子出嫁后对丈夫要恭敬温顺,惟命是从。《内训·女教篇》说:“长而适人,克遵古礼,父母有命,无违夫子。合卺而饮,誓与终身,必敬必戒,永坚此心,……及相夫子,婉婉听从,既嫁从夫,传有明证。朝侍巾栉,暮司枕被,昼营家务,夜司防务。”[2]47561《女小儿语》又说:“事无大小,休自主张,公婆禀问,夫主商量。夫是你天,不可欺心,天若塌了,哪里安身。也休要强,也休撒暴,惧内凌天,世人两笑。”[3]72值得注意的是,妇女从夫也不是盲目的完全听从,对于丈夫的过失,可以有自己的主张,并负有规劝的义务,《内训·女教篇》说;“有食必待,有怒必劝,有命必记,有过必谏。劝夫远色,助夫延宾,戒其安逸,禁其食淫。”[2]47561《女小儿语》也说:“夫不成人,劝救须早,万语千言,要他学好。”[3]72此外,妇人还需帮助丈夫成德立业,成为贤内助,《闺范·妇人之道》说:“贤妇,爱夫以正者也,成其德,济其业,恤其患,此皆正之谓也。”[4]84

“夫死从子”是针对女子夫亡守寡时所作的规定,它要求女子在丈夫死后要听从儿子的安排,不可掌握家中权利,不可对儿子发号施令,家中事务也由儿子做主。《内训·女教篇》说:“夫死从子,昔有格言。”[2]47562无子者则听从嫡侄为是,《温氏母训》说:“凡无子而寡者,断宜依向嫡侄为是。”[6]98但事实上,此条形同虚设,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妇女在家中的地位还是高于儿子的,在“孝”的理念下,儿子反而对母亲言听计从。

“三从”的对象是父、夫、子,三者皆为男子,体现出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女子要屈从男子,听其命令,顺其安排,成为男性的附庸。《内训·修身章》说:“是故妇人者,从人者也。”[2]47558,强调女子的从属地位,认为女子天生就是从人的,没有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反映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体现出对女子的歧视与漠视。

2.从一而终

从一而终为明代三从思想的新特色。从一而终在明代以前也存在,但要求不强,影响也不大。明代,从一而终得到空前重视,与贞节观融为一体,不但为贞节观的核心内容,而且为三从思想最集中的体现。

贞节指贞操节烈,起初指人坚贞不屈、守志不移的气节操守,后来则为妇女专用,指妇女的从一而终,这在明代尤为明显。明代,政府鼓励支持,道学家积极提倡,女教书更是大肆鼓吹渲染,贞节观得到推广深化,从一而终也得到最大强化。

女教书大力宣扬贞节的重要性,认为贞节与日月天地同齐,可以青史留名,《女范捷录·贞烈篇》说:“贞心贯乎日月,烈志塞乎两仪,正气凛于丈夫,节操播乎青史。”[7]47562女教书要求妇女将名节放在第一位,小心翼翼,不能有疏忽,否则一旦失节将万劫不复,《闺范·女子之道》说:“女子守身,如持玉卮,如捧盈水,心不欲为耳目所变,迹不欲为中外所疑,然后可以完坚白之节,成清洁之身,何者?丈夫事业在六合,苟非渎伦,小节尤足自赎,女子名节在一身,稍有微暇,万善不能相掩。”[4]78女教书夸大其辞,意在引起女子对名节的重视,自觉养成名节意识,做到从一而终。

女教书宣扬的从一而终,有三个方面的要求:①婚前严守贞操;②婚后对夫忠贞;③夫亡为夫守节,甚至自缢殉节。

女子在结婚之前要坚守童贞,不可逾越雷池半步,严防男女之疑,不与异性言语、对目,甚至走不同道,食不同桌。《内训·女教篇》说:“男女当远,嫌疑早避,不亲授受,不相游戏,食不共案,眠不共榻,衣不共架,栉不共匣。”[2]47561《女小儿语》又说:“古分内外,礼别男女,不避嫌疑,招人言语。”[3]72通过限制男女交往,将女子禁锢在深门大院内,以保其清白之身。

女子在结婚后要对丈夫矢志不渝,始终如一,不可有异心,“妇人从夫,有一而已。”[8]《女范捷录·贞烈篇》认为:“忠臣不事两国,烈女不更二夫。故一与之醮,终身不移。男可重婚,女无再适。是故艰难苦节谓之贞,慷慨捐生谓之烈。”[7]47562为使女子对夫忠贞不渝,女教书严禁妇女与丈夫之外的男子交往,甚至至亲也不例外,《内训·女教篇》说:“兄弟来谒,见不逾阈,有故而出,必掩其面。……慎勿延客,慎勿礼僧。”[2]47561-47562为防止妇女受人迷惑而越礼,女教书还禁止妇女与社会闲杂人等交往,《女小儿语》说:“三婆二妇,休教入门,倡扬是非,惑乱人心。”[3]72通过这些限制,将妇女变为丈夫的专有品。

女子在丈夫身亡后要守寡,不可再嫁,“烈女不更二夫”[9],最好能够自缢而死,随夫而去。《内训·女教篇》要求道:“身不可更,心不可转,……不幸无子,亦完乃节。坚如铁石,劲如松柏,或依其姑,或从其女,或贫而生,或缢而死。泰山可颓,此心不易,白刃可蹈,此志不屈。”[2]47562为避嫌疑,寡妇行为还受到种种限制,《温氏母训》说:“凡寡妇,虽亲子侄兄弟,只可公堂议事,不得孤召密嘱,……寡妇勿轻受人惠。”[6]98通过这些限制,让寡妇与世隔绝,孤风青灯,凄度余生。

女教书宣扬的从一而终,如一张大网把妇女牢牢围在贞洁标准的范围内,防止她们逾礼失节。从一而终禁锢了她们的思想,控制了她们的行为,束缚了她们的自由,也决定了她们的人生,因此它的消极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其主要表现就是造就了一大批的贞女贞妇、节妇烈女,这在史书中是数不胜数的。

二、 四 德

女教书认为“四德”很重要,是衡量妇女贤良的重要标准,须为妇女所备。《闺范·妇人之道》就强调四德的重要性,并概括其特征,论其与贤恶的关系,它说:“至于四德,尤所当知。妇德尚静止,妇言尚简婉,妇功尚周慎,妇容尚闲雅。四德备,虽才拙性愚,家贫貌丑,不能累其贤;四德亡,虽奇能异慧,贵女芳姿,不能掩其恶。”[4]79

1.妇德

妇德,女教书多以女德称之。女德,《内训·德性章》解释为;“贞静、悠闲、端庄、诚一,女子之德性也;孝敬、仁明、慈和、柔顺,德性备矣。”[2]47557

女教书十分强调女德,并将其列在女教的首位。《内训·序言》说:“夫人之所以克经者,莫严于其德性以修其身,故首之以德性,次之以修身。”[2]47570《内训·女教篇》又说:“坤道成女,厥性阴柔,幼而不学,长也多尤,所学伊何,先论女德。”[2]47561《闺范·女子之道》也说:“妇道母仪,始于女德,未有女无良而妇淑者也,故首女道。”[4]47561可见,在女教书中,女德地位非同一般,首以德性,次以修身,女德乃修身之基,要成为贤良淑贞的妇女,没有女德是不行的。

怎样培养女德?女教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要求:

① 要孝顺亲长。孝顺亲长为百行之源,事亲之本,故为女德之首,《女范捷录·孝行篇》说:“夫孝者百行之源,而犹为女德之首。”[7]47562《内训·事父母章》又说:“孝敬者,事亲之本也。”[2]47559《闺范·妇人之道》也说:“万善百行,惟孝为尊。”[4]80孝顺亲长,包括孝顺父母,孝顺公婆。孝顺父母,不仅要在家从父,无违父母之命,还要饮食供奉,小心服侍,《内训·女教篇》要求:“供奉食饮,补缀衣褶,夏扇蚊蝇,冬暖褥席。……有过劝解,有疾扶持,有劳必代,有难必驰。”[2]47561。孝顺公婆要像孝顺父母一样恭敬从顺,切不可忤逆犯上,《女小儿语》要求:“孝顺公婆,比如爷娘,随他宽窄,不要怨伤。尊长叫人,接声就叫,若叫不应,自家先到。长者当让,尊者当敬,任他难为,只休使性。”[3]72《内训·事舅姑章》又提出:“乐其心,顺其志,有所行,不敢专,有所命,不敢缓,此孝事舅姑之要也。”[2]47560《内训·女教篇》还说:“翼日之辰,乃拜舅姑,必恭必谨,无敢怠忽。”[2]47561

② 要宽慈去妒、向善去恶。妒忌危害不小,对家庭、对自己百害而无一利,应为妇女所忌,《内训·事君章》说:“汨水淖泥,破家妒妻。”[2]47560《内训·逮下章》又说:“妇人之行,贵于宽惠,恶于嫉妒。”[2]47561慈善是妇女的美德,应为妇女所备,《内训·积善章》说:“自后妃至于士庶人之妻,其必勉于积善以成内助之美。”[2]47559因此,妇人应当摒弃险恶之心,培养仁慈向善的品德,《内训·积善章》要求:“妇人善德,柔顺贞静,乐乎和平,无乖戾也;存乎宽洪,无忌嫉也;敦乎仁慈,无残害也;执礼秉义,无纵越也;袛率先训,无愆违也。不厉人以适己,不纵欲以戕物。”[2]47559《内训·睦亲章》又说:“仁恕宽厚,敷洽惠施,不忘小善,不记小过。”[2]47560《内训·女教篇》也说:“置妾与处,勿怀妒忌,勿为间沮。”[2]47561养成这样的美德意义重大,对自己、对家人都有莫大好处,《内训·逮下章》说:“上安下顺,和气蒸融,善庆源源,肇于此矣。”[2]47561《内训·积善章》又说:“积而不已,福禄萃焉,嘉祥被于夫子,余庆流于后昆。”[2]47559

③ 要重德轻才。在德才关系上,女教书大多主张“德本而才末”,《女范捷录·才德篇》认为:“男子有德便是才,斯言犹可;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非,盖不知才德之经与邪正之辨也。夫德以达才,才以成智,故女子之有德者固不必有才,而有才者必贵乎德,德本而才末,固理之宜然。”[7]47563女教书反对女子读书识字,认为读书识字无益于身,《温氏母训》就提出:“妇女只许粗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无益而有损也。”[6]98有些女教书即使同意女子读书识字,也只限于道德伦理方面,只准读些礼乐教化之类的书,《昏前翼·书史》认为:‘女子固不宜弄文墨,但古之贤女,未尝不读书,如《孝经》《论语》《女诫》《女训》之类,何可不读?”[5]47564为此,女教书还制订了女子读书习礼的步骤,《闺范·嘉言》说:“女子六岁,始习女工之小者。七岁,诵《孝经》、《论语》。九岁,讲解《孝经》《论语》及《女诫》之类,略晓大义。”[4]75《宋氏家规》规定:“八岁教令读书识字,初知礼仪,另外针黹、女红、中馈妇职皆宜亲习。”[10]女教书尤禁女子写诗作词,《闺范·嘉言》认为:“教女子以作歌诗,执俗乐,殊非所宜也。”[4]75《昏前翼·书史》又提出:“诗辞歌咏,断乎不可。”[5]47564明人许相卿也说:“女生八岁外,授读女教、列女传,使知妇道,然勿令工笔札、学词章。”[11]究其原因,是怕女子读书会启其心智,诱其情欲,使其心浮意动,做出违礼之事。在重德轻才观念的影响下,女子教育多以道德教育和生活教育为主,虽然也有些女子学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但这只限于部分上层人家或部分民间女子,不是社会主流。

女德养成,功用颇大,《内训·德性章》宣扬说:“美玉无瑕,可为至宝;贞女纯德,可配京室。检身制度,足为母仪;勤俭不妒,足法闺阃。”[2]47558以此敦促女子养成女德,成为贞女,具备母德。

2.妇言

女教书认为,妇人一言一语关乎妇女形象,进而关乎礼乐教化,对社会风俗风气影响很大,不可不慎重,祸从口出,不可不防,《内训·慎言章》说:“言不当理,祸必从之。”[2]47558女教书甚至认为口无遮拦可致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女小儿语》说:“妇人口大舌长,男子家败身亡。”[2]73基于此,女教书十分重视对妇女的言语教育。

妇女怎样言语?女教书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了指导:

① 要学会“寡言”“谨默”,即少说话,甚至不说话,以免招惹是非,引起祸端。《内训·慎言章》说:“妇人德性悠闲,言非所尚,多言多失,不如寡言。……一语一默,从容中道,以合乎坤静之体,则谗慝不作而家道雍穆矣。”[2]47558《内训·女教篇》又说:“惟女之言,贵乎谨默。勿为强辩,勿恃长舌,勿谈人短,勿夸己长,勿讦人非,勿称己良。诈不可逞,众不可欺,巧言乱德,利口贻讥。”[2]47561

② 要言语得体,说话小心,不要搬弄是非,不要说人坏话。《女小儿语》提出:“笑休高声,说要低语,下气小心,才是妇女。……休要搬舌,休要翻嘴,招对出来,又羞又悔。……只夸人长,休说人短,人向你说,只听休管。”[3]72

3.妇容

女教书不要求女子具有多好的容貌,认为容貌并不重要,德才是女子最重要的,甚至反对妇女打扮,穿金戴银。《女小儿语》认为贤女在德,不在打扮,它说:“妇女妆束,清修淡雅,只在贤德,不在打扮。不良之妇,穿金戴食,不如贤女,荆钗布裙。”[3]71

妇容怎样具备?女教书要求妇女要做到两点:

① 要举止端庄,落落大方。《内训·女教篇》认为和婉乃妇容的重要标准,影响妇女的坐立行走,须为妇女所备,它说:“惟女之容,贵乎和婉,坐立恭庄,步履详缓,头容常直,目容常端。”[2]47561

② 要穿戴朴素,仪容整洁。《昏前翼·衣服》主张妇女可穿布衣缣,须戒垢腻点污,它说:“女子在家,但与布衣鲜明者,止是缣,不与纱罗缎绢,其衣朝夕架阁,务令整齐,或有垢腻点污者,宜戒之。”[5]47564

4.妇功

妇功是以培养女子勤劳节俭为目的的教育,故它有两项要求:一为勤劳,二为节俭。

勤劳即要勤于耕织,操持家务,出嫁之前主要指女工针织,出嫁之后还包括主中馈、置酒食、勤蚕桑、忙耕作等。勤劳对妇女很重要,是妇女的天职,为治家必备,《内训·勤励章》说:“治丝执麻以供衣服,幂洒浆、具菹醢以供祭祀,女之职也。不勤其身,以废其功,何以辞辟?夫早做晚休,可以无忧,缕织不息,可以成匹,戒之哉!”[2]47558《温氏母训》又说:“妇人不谙中馈,不入厨堂,不可以治家。”[6]100如何培养勤劳的品格?《内训·女教篇》认为:“及其稍长,当习女工,无作淫巧,无敢惰慵,或事蚕绩,或作衾裳,或治菹醢,或善洒浆。上供祭祀,下养父母,身不辞劳,口不言苦。”[2]47561《女小儿语》也要求到:“少年妇女,最要勤谨,比人先起,比人后寝,争着做活,让着吃饭。”[3]71《昏前翼·职业》还为女子职涯做了规划,它规定:“八岁,学作小履;十岁以上,即令纺棉、饲蚕、缫丝;十二岁以上,习茶饭、酒浆酱醋;十四以上,学衣裳、织布、染蘸,凡门内之事,无所不精。”[5]47564

节俭即要节约简朴,不能奢侈浪费。勤劳与节俭密不可分,二者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为家庭富裕兴旺的重要前提,《女范捷录·勤俭篇》说:“勤者女之职,俭者富之基。勤而不俭,枉劳其身,俭而不勤,甘受其苦,俭以益勤之有余,勤以补俭之不足。若夫贵而能勤,则身劳而教以成富,而能俭,则守约而家日兴。”[7]47563节俭非常重要,既关乎家庭温饱,又关乎礼乐风化,《内训·节俭章》说:“敦廉俭之风,绝奢丽之质,天下从化,是以海内殷富闾阎足给焉。盖上以导下,内以表外,故后必敦节俭以率六宫,诸侯之夫人以至士庶之妻皆敦节俭以率其家,然后民无冻馁,礼义可兴,风化可纪矣。”[2]47558如何节俭?《女小儿语》提出:“剩饭残茶,都要爱惜。”[3]72《昏前翼·节俭》主张少使俭用,反对暴殄天物,它说:“女德尚俭,盖丈夫经营家计,女子不能生财,能知撙节,少使俭用,爱惜薪水,念及米盐,不暴殄天物,是谓俭德。”[5]47564

简单地说,女教书宣扬的三从四德思想,有正反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它反映出禁锢妇女、束缚妇女、压迫妇女、教化妇女、塑造妇女的教育倾向,目的在于使广大妇女在封建淫威下顺从封建意志,按照封建统治者的意愿塑造品格,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要求克己复礼,成为安分守己的良家妇女,这是对妇女权利的忽视。另一方面,它又灌输了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对培养女子良好的道德品格起到积极作用,如宽慈去妒、孝顺亲长、勤俭节约都具有合理成分,这些因素被后世继承,成为中华美德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明代女教书是为迎合封建社会的需求而出现的,它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反过来又去维护封建社会,但受伤害的却是广大妇女,因此它有维护社会、压迫妇女的消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在塑造妇女品格方面有积极影响,进而一定程度上有提升社会道德、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其某些合理成分,今天仍被我们继承。对于女教书及其思想,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照单全收,而应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继承,科学利用,这是我们对待女教书及其思想的正确态度。

[ 1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4册[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89:262.

[ 2 ] 仁孝文皇后. 内训[M]∥陈梦雷. 古今图书集成:第39册. 北京:中华书局; 成都:巴蜀书社, 1985.

[ 3 ] 吕得胜. 女儿小语[M]∥续修四库全书:第951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 4 ] 吕坤. 闺范[M]∥续修四库全书:第951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 5 ] 吕坤. 昏前翼[M]∥古今图书集成:第39册. 北京:中华书局; 成都:巴蜀书社, 1985.

[ 6 ] 陆氏. 温氏母训[M]∥续修四库全书:第951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 7 ] 王节妇. 女范捷录[M]∥古今图书集成:第39册. 北京:中华书局; 成都:巴蜀书社, 1985.

[ 8 ] 杨士奇. 东里文集[M]. 北京:中华书局, 1998: 304.

[ 9 ] 杨士奇. 明太宗实录[M]. 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62: 826.

[10] 宋诩. 宋氏家规[M]∥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61册.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8:38.

[11] 许相卿. 许云村贻谋[M]∥丛书集成新编:第33册.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1985:181.

【责任编辑:王立坤】

Thoughtsof“ThreeObedienceandFourVirtues”ofFemaleEducationalBooksinMingDynasty

LiQingyong

(Academy of Histor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The contents of the thoughts of three obedience and four virtues in female educational books of Ming Dynasty are analyzed. The thoughts are ideological and behavioral norms designed for women in the feudal era, which became a large, complex and careful thought system in Ming Dynasty. It not only has negative factors but also has active ingredients.

the Ming Dynasty; the female educational books; the thought of three obedience and four virtues

2014-03-15

李庆勇(1979-),男,山东兖州人,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

2095-5464(2014)06-0794-05

K 248

: A

猜你喜欢

教书妇女
我的教书生涯
漳浦县妇联走访慰问“两癌”贫困妇女
“走”着教书,点亮孩子的心灵
如何提升妇女获得感——陕西妇联持续深化改革
在山里教书
不是放马的
当代妇女的工作
教书
——致战斗在教育战线的同行们
秀才教书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