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现实基础和战略意义
——以松花江干流沿岸示范区为例
2014-04-03孟德宝樊林生张竹梅
孟德宝,樊林生,张竹梅
(1.黑龙江省水利厅,哈尔滨 150040;2.天津市水务局,天津 300074;3.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 150080)
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现实基础和战略意义
——以松花江干流沿岸示范区为例
孟德宝1,樊林生2,张竹梅3
(1.黑龙江省水利厅,哈尔滨 150040;2.天津市水务局,天津 300074;3.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 150080)
松花江是我省最大的内陆江河,素有“黄金水道”美誉。两岸农业资源条件较好,水利工程设施分布相对较多,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高。总体来看,推进松花江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把干流沿岸建成全省农业结构调整的先行区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示范区,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
松花江;农业生产;水利工程;水资源
1 资源和基础条件
松花江干流在我省境内起于肇源县,于同江市三江口汇入黑龙江。沿岸18个县(市、区)幅员面积7.16万km2,占全省幅员面积的15.8%,其中南岸9个县(区),幅员面积3.5万km2;北岸9个县(区),幅员面积3.66万km2。
1.1 流域地势和水文特征
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干流总长939 km。按地形地貌划分为3段,上游段为三岔河—哈尔滨,长232 km,地处松嫩平原,河槽蜿蜒曲折,坡度较缓,滩地比较宽阔,主河槽宽一般在0.4~0.7 km;中游段为哈尔滨—佳木斯,长444 km,地处高平原及丘陵地带,除局部河段外两岸地势均较高,河谷狭窄多浅滩,河宽一般为0.5~2.0 km;下游段为佳木斯以下,长263 km,进入三江平原地区,河道宽阔,分叉较多,有沙洲,河槽滞蓄能力较强,主槽宽达1.0~1.5 km。干流哈尔滨以上为平原区,哈尔滨—佳木斯市为丘陵与河谷平原相间区,佳木斯以下进入广阔三江平原地区。干流哈尔滨断面多年平均流量达1 448 m3/s,佳木斯断面多年平均流量2 317 m3/s;丰水期流量1 690~2 900 m3/s,枯水期流量500~879 m3/s。水面蒸发量600~850 mm,年内分配以6—8月份最大。干流水系发达,南岸有拉林河、蚂蚁河、牡丹江、倭肯河等支流汇入,北岸有呼兰河、汤旺河、梧桐河、嘟噜河等支流汇入[1]。
1.2 资源概况
全流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378~599 mm,年平均气温2.3~4.4℃,无霜期119~146 d。积温为肇源、双城最高,≥10℃有效积温2 900℃以上;萝北最低,≥10℃有效积温2 500℃左右。松花江冰冻厚度1.2~1.5 m,常年封江时间在11月下旬,开江时间在4月上旬。多年平均风速为4 m/s,最大风速可达40 m/s,最小风速2 m/s。夏季盛行偏南或东南风,冬季盛行偏西或西北风。林地面积151.8万hm2,森林覆盖率26%;湿地面积7.8万hm2,有自然保护区4个。
1.3 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
沿岸18个县(市、区)辖乡镇233个,行政村2 373个,自然屯9 018个;总人口756.5万人,占全省的19.7%。耕地面积294万hm2(享受“两补”面积250万hm2),占全省的20.8%。地区生产总值3 115亿元,占全省的22.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5亿元,占全省的10.7%,其中最高为哈尔滨市郊区,达到41.6亿元;最低为绥滨县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 161元,最高为富锦市12 022元;最低为汤原县2 66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307元,最高为哈尔滨市郊区21 927元;最低为木兰县11 475元。
18个县(市、区)沿江乡镇104个,占沿岸县(市、区)的44.6%;行政村1 140个,占沿岸县(市、区)的48%;幅员面积2.86万km2。总人口28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9.4万人,农村劳动力115万人,外出打工人口 50.3万人。耕地面积135.1万hm2(享受“两补”面积120万hm2)。农民人均纯收入9 75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 154元。
2 优势与潜力
2.1 可利用水资源丰富
松花江二级区水资源总量为359.7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14.07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26.23亿m3(重复量80.54亿m3)。大顶子山航电枢纽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将改善松花江沿岸60万hm2水田灌溉的水源条件。松花江干流水质主要为Ⅳ级,符合农业灌溉标准,适于绿色优质稻米生产。
2.2 农业生产生态条件良好
干流沿岸冲积平原土壤类型以黑土、黑钙土、暗棕壤土为主,有机质含量达3%~5%,属于黑土类型,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占有量均居全省前列。土壤肥沃、耕层深厚、土质疏松,适于优质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地处高寒高纬度地区,开发时间较晚,森林、草场、湿地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是水、土、光、热资源最佳配置区域,满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环境质量标准,建设粳稻和蔬菜等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潜力巨大。
2.3 交通条件优越
目前,松花江干流已建成松花江公路大桥、松浦大桥等桥梁7座,木兰松花江大桥等正在建设中,初步形成了南北相连、两岸相通的交通格局。福前等铁路贯穿整个流域,哈肇、鹤大等公路四通八达。松花江水路航运可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水路、公路、铁路网络健全,交通十分便利。同江、萝北是国家一类国际客货口岸,发展对俄蔬菜等农产品出口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4 中心城市带动能力强
干流流经哈尔滨市、佳木斯市两个中心城市。哈尔滨是省会城市,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佳木斯市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是三江平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两市经济发展均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干流沿岸县(市、区)中,哈郊、肇东、宾县、双城、巴彦和呼兰等6个县(市、区)位于哈尔滨“1小时”经济圈,依兰、桦川、汤原和佳木斯郊区等4县(区)位于佳木斯“1小时”经济圈,县市经济发展互动作用极强[2]。
2.5 产业发展基础较好
沿岸18个县(市、区)多为传统农业大县,是我省粳稻、玉米、大豆的主产区。2012年,粮食总产达到2 415万t,占全省的41.9%。畜牧水产养殖业比较发达,2012年18个县(市、区)肉类、蛋类、奶类的产量分别占全省总产量的25.7%、37.1%、22.9%。区域内有奶牛生产第一大县双城市,肉牛第一大县宾县,生猪第一大县巴彦县和畜牧业综合生产第一大县肇东市。北大荒、飞鹤等龙头企业遍布在区域内,肇东、富锦两个省级绿色食品产业园区牵动能力不断增强,县域工业体系不断完备。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从单一露地生产向设施蔬菜生产转变。
3 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地表水资源利用水平低
缺少控制性引提水工程,沿岸37.7万hm2水田中70%(26.3万hm2)靠地下水灌溉,丰富的过境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部分已有灌区渠首年久失修、设施老化严重,灌溉引水能力不足,灌溉保证率低,现有水田面积87万hm2,耕地灌溉率仅为29.6%,低于全省36.5%的水平。现有灌区骨干及田间工程不配套,部分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达0.3~0.4,水资源浪费严重。
3.2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沿岸大多数县(市、区)依然延续传统的粮食生产格局,农业产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畜牧、水产、果菜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规模不大、产能不高、效益不佳、技术含量低,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农民增收的途径不宽。2012年,沿岸各县(市、区)粮食种植面积278.2万hm2,其中粳稻87万hm2、玉米156.5万hm2、大豆27.5万hm2,分别占区域耕地面积29.6%、53.2%、9.4%;蔬菜面积7.7万hm2,仅占2.6%。总体上粳稻、蔬菜等优质高效作物占比偏低,发展空间较大。生猪、肉牛、出栏量分别为1 129万头、139万头,奶牛存栏量65万头,分别占全省的33.5%、54.3%、21.1%,农业产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调整。
3.3 生产方式相对落后
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承包、粗放经营为主,区域内农户平均土地经营规模在1.7 hm2左右,经营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重极小。生产经营规模小,影响了连片种植、规模经营和新科技推广普及。随着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增加,农肥施用量不断减少,小型农机具作业面积大,造成土壤板结,犁底层上移,理化性状变劣,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低,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低,环境污染严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缓慢。
3.4 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
区域内有509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设计年加工能力3 996万t,实际年加工量1 901万t,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效益水平低。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档次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农业产业链较短,产品加工、分级、包装、储藏等手段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少,尤其是一些新兴产业还缺乏实力强、竞争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带动,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附加值较低。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服务能力有限,难以带领农民闯市场、组织农民扩大再生产。
3.5 市场体系不完善
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偏少,蔬菜、粮食主要以集市市场为主,除双城禽蛋、宾县肉牛等少数形成专业交易市场外,其它产业都还没有相应的专业市场。新建的城区农产品综合市场尚处于起步状态,流通中介组织也不健全,没有形成稳固的销售市场渠道,市场开拓能力较弱。农产品品牌杂乱,大宗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产品量增、价低、卖难和结构性过剩依然是整个产业链条发展的短板。
4 战略意义
4.1 加快松花江干流沿岸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是推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重要举措
农业是水资源利用的第一大户。松花江干流水资源较为丰富,因缺少灌区等提水灌溉设施,地表水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出现了一边紧缺、一边浪费的现象。沿江区域水田零星分散,粳稻生产主要是利用地下水灌溉,井灌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69.9%,地下水局部超采,水位逐年下降。区域内三岔河—哈尔滨区间地下水开发利用率最低为83.96%,依兰—佳木斯区间最高为109.07%。通过规划科学配置水资源,可高效开发利用松花江水,发展粳稻和蔬菜、花卉、食用菌等产业,将水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沿岸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4.2 加快松花江干流沿岸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是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现实选择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安全战略基地,粮食生产肩负着保障国家政治稳定和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任务,二者有机结合、统一推进是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核心目标。粳稻是重要的口粮品种,优质粳稻更是紧缺性口粮。在松花江沿岸实施“提水扩稻”战略,扩大优质高产粳稻生产规模,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需要。同时,干流沿岸城镇较多,区域日照时间长,生产季节昼夜温差大,空气质量好,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农作物品质好。大力发展蔬菜等经济作物,打造绿色有机精品,既能够有效解决“种十亩粮不如种一亩菜”的问题,也可以有效保证市场供应。
4.3 加快松花江干流沿岸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据测算,粳稻亩纯收入分别是玉米、大豆的2倍和4倍;大棚蔬菜和温室蔬菜收益分别是玉米的10倍和30倍以上,拉动农民增收的效果十分显著。在松花江干流沿岸推进以“旱改水”、“粮改经”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粳稻和蔬菜等生产,有利于改变传统生产习惯,实现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同时,通过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配套建设,可促进农民从全产业链增收。
4.4 加快松花江干流沿岸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是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是推进全省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在松花江沿岸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用工业化思维和市场化理念发展城郊经济,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配套发展上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可带动各类市场、物流、餐饮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商机,吸引大量农民到城镇工作、生活,必将有力地加快沿岸农村城镇化进程。
[1]刘艳芳.松花江沿岸生态环境整治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41(01):1-3.
[2]周文保,候立宏,邢伟.黑龙江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目标、模式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5,16(03):179-184.
TU986
B
1007-7596(2014)05-0253-03
2013-12-12
孟德宝(1980-),男,黑龙江伊春人,工程师;樊林生(1976-),男,黑龙江方正人,高级工程师;张竹梅(1981-),女,黑龙江兰西人,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