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陶县构建县域生态水网的思考

2014-04-03程立磊李云飞

海河水利 2014年2期
关键词:馆陶县坑塘水网

罗 斌,程立磊,李云飞

(馆陶县水利局,河北馆陶 057750)

馆陶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属黑龙港流域,总面积456.3 km2,地形为冲洪积平原,地势平坦,年平均降雨量549.4 mm,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93.2 m3,低于全省309 m3的平均水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8.2%,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卫运河贯穿东部县境,流经长度44.73 km,是该县唯一一条外来入境季节性河流,县域内河渠相连,沟渠纵横交织成网,坑塘密布。但是,由于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许多沟渠废弃,加上用水机制不完善,一方面导致地表水利用不足,过境水白白流走,水资源浪费严重;另一方面过度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构建生态水网已成为该县充分利用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必然选择。

1 构建县域生态水网的意义

馆陶县建设生态水网可以依托引黄引卫入馆、南水北调引江水源等优势,对原有的渠道、坑塘加以改造,完善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合理调配水资源,坚持西引黄河、东抓拦蓄、连通互济、节调并举,努力增加供水量,优化配置水资源的生态水网建设思路,构建覆盖全县的“三纵四横、多渠连通,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县域生态渠系大水网。构建县域生态水网,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馆陶县水资源供需矛盾,补充地下水,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同时,丰富的水系资源可以改善县域生态环境,为城乡增添秀色与灵气,还可以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战略保障。

2 当前的有利条件和不足

2.1 有利条件

(1)地理位置优越,客水资源丰富。漳河、卫河在馆陶县徐万仓处交汇,卫运河纵贯流经该县东部县境40.51 km,平均来水9个月,过境水资源丰富,过境流量达5亿m3,沿河有幸福闸和路庄、卫西、罗头、马头、肖村、申街等中型扬水泵站,引蓄过境水工程设施相对齐全。

(2)境内河渠连通,密布成网。境内有卫西干渠、威临渠、胜利渠及与东部生态水网连接的民有总干渠,沟渠纵横,坑塘密布,可为馆陶提引蓄水量5 000万m3/a。卫西干渠纵穿中部,全长37.5 km,附属沟渠纵横相连,沿渠有许路疃、东广才、木官庄、满谷营蓄水节制闸4处。全县共有骨干蓄排涝渠道39条、长达245 km,控制面积432 km2。

2.2 不利条件

(1)水资源匮乏,人均占有量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93.2 m3,低于全省309 m3的平均水平(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 200 m3、邯郸市为196 m3)。

(2)降水集中,干旱严重。降水集中分布在7—8月,年平均降雨量530 mm,蒸发量1 515.6 mm,旱灾几乎年年发生。

(3)地下水超采严重。由于连年超采,地下水位以0.8 m/a的速率下降,近30年来馆陶地下水下降了近20 m,地下水使用成本越来越高。

(4)水源控制能力低。地表水可供水量为470万m3,主要依赖漳卫运河蓄水补给,沿卫运河仅有路庄扬水站1处泵站能正常运行,水资源调控能力有限。

(5)水资源供需不平衡。全县总需水量11 520.8万m3,可供水量为7 170万m3,其中地表水可供水量为470万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 700万m3,水量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随着城市建设加快、产业和人口的聚集以及城市生态景观的需求,这种不平衡将会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3 破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思路与对策

破解水资源匮乏难题,总体方略要靠节水、调水、治污、管理等综合措施,最关键的还是外调水源,让更多的水流进馆陶,借势长江、黄河、卫河水资源,统筹做好水源引蓄、河渠清淤疏浚和水景打造,构建馆陶大水网,打造新的供水保障体系。

3.1 做好“一引二蓄”,同步实施引江、引黄、引卫3大项目

积极抢抓各种机遇,把引蓄水资源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全力打造新的供水保障体系。

(1)南水北调抓开工。加快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既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需要,更是馆陶县增加水源供给的现实选择。积极配合省市南水北调办公室,按照配套工程与总干渠“同步建成、同步通水、同步生效”相关要求,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全面加快配套工程建设步伐,努力实现2014年配套工程与总干渠“双通水”的目标,确保长江水引得来、用得上。

(2)引黄入馆抓拓源。引用黄河水,费用低、水质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近年来,馆陶县积极实施引黄入馆工程,对麻呼寨渠、卫西干渠、沙东干渠等蓄水主干渠道疏浚清淤67 km。2013年初已实现黄河通水,年引水量达1 000余万m3,极大地改善了工农业和生态用水紧张局面。今后,将继续做好多渠道引黄工作,完善麻呼寨渠、魏大馆渠引黄线路,实现卫西干渠与麻呼寨渠引黄互补,提高供水保证率。

(3)卫河扬水抓重建。馆陶卫运河沿岸仅有路庄扬水站能运行提水,其他扬水站机电设备老化、年久失修。为更好地引蓄卫运河水,扬水站更新改造、重建工程势在必行。现已组织技术人员编制完成《卫运河沿岸扬水站恢复重建规划》,计划投资8 010万元,更新改造路庄、申街2处扬水站,恢复重建罗头、马头和肖村3处扬水站,使提水能力达到25.2 m3/s,地表水灌溉面积达1.3万hm2。

3.2 做好“清淤疏浚”,全面推进河渠治理、坑塘、小水库3大工程

把清淤疏浚工作作为引蓄水源的前提,全面搞好基础工程设施建设。

(1)实施河渠治理工程。馆陶县东依漳卫运河,卫西干渠纵贯南北,境内沟渠纵横、坑塘密布,为打造水系提供了基础保障。2012年冬季至2013年春季,馆陶掀起了以渠道清淤疏浚为重点的县域生态水网建设高潮,清淤治理渠道12条、80余km,全部达到了通水条件,基本形成了“乡乡有渠、村村通水,旱能浇、涝能排”的县域生态水网建设格局。

(2)推进坑塘工程。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务求实效”的原则,计划总投资6.78亿元,利用3年时间完成全县39条渠道245 km清淤疏浚和160个坑塘连接治理任务,配套渠系建筑物12处,实现村村通水、坑坑见水的目标。

(3)谋划小水库工程。投资1.5亿元,在卫西干渠上游、西岸沿村砖场处及废弃砖场土坑,建设集蓄雨洪水的小水库工程,开挖面积66.67 hm2,蓄储水能力达1 200万m3,形成千亩水面,打造绿水湿地,建设集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湖岸景观公园。

3.3 做好“以水为景”,倾力打造公主湖、滨河和卫运河亲水景观

水是城市之魂。将水景打造融入城市建设中,打造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品位和灵气。

(1)打造卫西干渠景观带。投资1.1亿元,完成卫西干渠、沙东干渠治理,对卫西干渠城区段实施复堤、边坡整修、河渠治理,形成宽30 m、深5 m、长1万km的河岸景观,并在河畔打造长2000m、宽150 m的生态绿地系统——滨河公园,展现滨河风貌,营造了“城在水中、水在绿中、人在园中”的秀美水景。

(2)建设公主湖文化景区。投资3.7亿元建设公主湖文化景区,占地53.33 hm2,设计建设“两场、三馆、两中心、两岛、十四桥”,水面面积20余hm2,建有附马古渡、黄花故台等园林小品15处,填补了馆陶文化设施和城市旅游项目的空白。

(3)开发卫运河景观带。对卫运河进行综合整治,实施绿化上档升级工程,沿运河两岸各开辟150~200 m绿化带,建设集民俗、旅游、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带状休闲场所。同时,积极推进大运河申遗,谋划建设了卫运河遗址博物馆,彰显和发掘卫运河深厚的文化底蕴。

4 构建生态水系应当采取的措施及注意的问题

4.1 打造县域水系,必须做好存水

随着历史的演进,冰川不断缩小,淡水资源越来越少。各地尤其是水资源匮乏地区,必须要有争水、抢水意识,把水作为一种紧缺的战略资源储备好。馆陶县紧紧抓住各种时机,借势长江、黄河、卫河,积极拦蓄过境水。尤其是抓住“引黄”机遇,用活土地政策,开发利用现有坑塘、河渠,多引黄河水,多存黄河水。实现引黄后,馆陶可利用黄河水1 310万m3,满足1万hm2农田灌溉用水以及生态用水,相当于建设了一个“天然水库”。在水资源匮乏、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实现了水资源的自我调剂。

4.2 打造县域水系,必须构建覆盖全县的生态渠系

有渠才能引水,有渠系才能打造水系。馆陶县大力实施以渠道清淤疏浚为重点的县域生态水网建设,全面推进河渠治理、坑塘、小水库工程,构建了覆盖全县的十渠连通、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生态渠系。各类大小渠道的正常运用和功能发挥,保证了能排能蓄、互补互济、相连相通的生态大水网的构建和“乡乡通水、村村见水、坑坑蓄水”目标的实现。

4.3 打造县域水系,必须全面挖掘“水”的经济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跳出水做水文章,做经济文章。馆陶县充分发挥临近水库和“引黄”的“近水”优势,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突出生态水城特色。依托引黄入馆工程,借水造景,依河兴业,重点实施一湖(公主湖)、一渠(卫西干渠)、一园(令湖公园)工程,并大力开发商业、居住、酒店、展览、餐饮等配套服务项目,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来馆陶游玩、消费,进一步提升了县城辐射带动力,为打造邯鄣聊城之间的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4.4 打造县域水系,必须保护、利用好水资源

近年来,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时有显现,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对水生态安全形成巨大威胁。对此,馆陶县启动了地下水保护行动,加强县域内自备井关停和地下水压采工作,限制新凿农田灌溉深井,并实施了生态补水工程。生态水网通水以来,全县河渠两岸地下水位普遍回升0.2 m左右,最高处回升了0.5 m,逐步缓解和遏制了地下水严重超采问题,确保了水生态安全。同时,积极落实水资源3条红线管理,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制度,稳步推进依法治水,规范水事秩序,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猜你喜欢

馆陶县坑塘水网
农村坑塘污染分析及治理建议
水网藻生长及铀对其生长影响的模型构建
农村坑塘沟渠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近五十年来大理海西流域坑塘系统发展演变及分布特征研究
基于水环境的污染控制研究
代表议案编织安全“水网”
馆陶县民俗文化协会又获殊荣
●山西加快推进县域小水网配套建设
河北省人大副主任王雪峰在市县领导陪同下来馆陶县视察/剪影
速生白榆组培苗在馆陶县的生长状况及其适应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