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饥饿24小时”不是游戏

2014-04-03张永生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4年11期
关键词:心怀饥饿自律

□文 / 张永生

不久前,两个与“吃”有关的节日与人们撞了满怀,一是“世界粮食日”,一是我国首个“国家扶贫日”。

官方的、民间的活动如火如荼,不必赘言,最值得一谈的是名为“饥饿24小时”的网络活动——参与者从前日20时至次日20时体验饥饿,并邀请3位好友参加,如好友不能完成,可以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或推广活动图标,或捐资助学助贫,等等。本是好事,不曾想遭到“作秀”的质疑。

俗话说“饱汉不知饿汉饥”。烘着炉火、裹着裘衣的人,不大能体会短褐不完、衣不蔽体者的苦;食前方丈、餍足肥甘的人,不大能理解三餐不继、食不果腹者的难。“故余粱肉者,难为言隐约;处佚乐者,难为言勤苦”,这大概是人的通病。可一旦田里丰收了,手头有钱了,有人又不免“富后忘了贫时苦”,这或许也是人的德性。媒体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脱贫成绩斐然,去年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但按照国际标准我国仍有2亿人未脱贫;可与此同时,每年生产的粮食中有35%被浪费,且不说大吃大喝糟蹋的,仅餐桌外的浪费就高达700亿斤,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由此言之,“粮食日”与“扶贫日”被安排在前后日,其中不乏深意;发起“饥饿24小时”,更是用心良苦。

“浪费是恶”,“节约是德”,人人都会说,却未必人人都懂得。现实中,确实有人不光喟叹浪费的严重、节俭的式微,且时时自律。还有一些人,虽然也曾糟蹋浪费,可一旦被提醒,也心怀惭愧、立马改行。然而,心怀道德、自律严格,毕竟是有德者的风范;悚然而惊、幡然而改,尚不失勇者的品格。最可怕的是,有些人浪费起来面无愧色,倘若有人上前制止,他不仅腆着脸一副无所谓,保不准还会梗脖子反唇相讥:“花自己的钱,糟自家的东西,哪点不合理!”一席“倒理”让人顿时没了言语。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道”的尴尬,“德”亦难免。道德注重自修自律,但先知先觉先行的“上士”毕竟少,后知后觉后行的“中士”乃至不知不觉不行的“下士”则是大多数。“少数人靠自觉,大多数人靠制度”,对于浪费行为乃至“四风”的治理,不光要强调道德说教,更重要的是将其纳入法治轨道。原因很简单,德不够、法来救,道德“失灵”、法律托底。在这方面有外国经验可供借鉴,如:在德国,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都不能浪费,一旦浪费,任何见证人都可向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按规定罚款;在巴西,有关机构从1998年开始就推行一项避免食物浪费的法律,鼓励餐馆和私营单位将每日剩下的食物捐赠给社会。

“饥饿24小时”看似是一场拿体验饥饿当噱头的“游戏”,其实是提醒人们了解、关注粮食与贫困问题。无论是“世界粮食日”还是“国家扶贫日”,都不应满足于举办一两场活动,更重要的是探索建立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心怀饥饿自律
向着“零饥饿”的目标
脚踏实地,心怀高远
能自律者为俊杰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饥饿的地鼠
心怀感恩,快乐成长
心怀
以他律促自律
心怀乾坤 明晶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