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主要措施
2014-04-03许杰民
许杰民
(山西省太原市水利技术推广服务站 太原市 030002)
就目前而言,山西省水资源量严重不足,在全省范围内的人均水资源仅占全国人均的1/5。由于山西省的降水量时空存在极不均匀的分布,因此,绝大部分的农作物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灌溉。但是水资源的不足与农作物需要水源的灌溉形成了矛盾,也导致山西农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受到了较大的影响[1]。
1 山西省农业灌溉的现状
考虑到山西省本身处于华北黄土高原上,降雨量处于极不均匀的分布状态,并且每一年降雨量的差异也有着明显区别。由于降水资源与灌溉所需水资源出现了严重不足的问题,容易出现时空上的错位,这样也抑制了山西农业生产的发展。就相关的分析而言,如果仅仅依靠天然的降水,最多只能满足冬小麦52%的需水量,仅仅能达到潜在产量的33%。而受阻的产量占据了67%。另外,棉花、玉米、春小麦等由于缺水出现受阻产量的比例非常大。所以,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对于山西而言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在全省各个行业中,农田灌溉占据了65%左右的用水总量。虽然在用水量方面,农田灌溉显得不足,同时还存在低下的用水效益,使得浪费现象严重。
考虑到山西省面临的供水与水资源情况,开源节流就是农业缺水处理的最主要方向之一。但是考虑到山西省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值,导致水资源有限而且衰减的趋势显得尤其明显,再加之山丘区域占据了80%的面积,开展开源工程显得异常艰巨,而远距离的调水工程所需要的运行费用与成本较高,这一些问题都使得在农业供水方面,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仅仅只能够维持现状,或者说稍微有一点上升趋势[2]。
2 山西省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形势与问题
2.1 面临的形势
由于水资源严重不足,导致生态、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之间出现了突出的争水现象。能够留给农业灌溉的用水量逐渐减少。目前,不仅出现了水资源的严重缺乏,而且在农业灌溉当中还存在水源严重浪费的现象,导致水的利用效率持续偏低。随着国家对当前农业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导致农业节水灌溉面临续建配套资金筹集困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并且还面临着无法向农户指令性摊派的形势,使得节水灌溉依然采取原有的工作模式,难以做出成效。
2.2 存在的问题
第一,难以将节水灌溉的新技术与新设备全面推广,并且对于喷灌、滴灌等先进技术也仅仅局限于经济作物的使用上,并且都属于地区的示范性工程,因此,在范围与规模上远远达不到标准;第二,灌区与节水灌溉工程之间存在不明确的产权关系、职责上含糊不清、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缺失、管理上的粗放、调度上的灵活度偏低等;第三,由于节水灌溉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如果当地的农业没有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困扰,那么农民对于开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也不会多高;第四,在资金方面,对于已建灌溉工程的老化失修,缺少维护资金等情况,使得灌溉效益与面积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而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因为资金无法及时到位,导致其规模无法满足发展需求;第五,虽然在积极地推广节水技术,但是没有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没有做出可行性论证,找出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导致节水工程所能够发挥出来的效益也是微乎其微[3]。
3 山西省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对策
3.1 灌溉水输配系统方面
由于山西省经济状况与技术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在输送农田灌溉水方面都是依靠明渠输水,其中绝大部分明渠的修建时间过久,并且其结构上相对简单,无法做到防渗。在使用明渠输水时,灌溉水主要面临着渗漏、蒸发以及废泄等损失方式。
(1)渠道防渗技术。
主要是做好地下水位的控制,尽量减少输水方面的损失,从而确保渠道水利用系数的提升。渠道系列的防渗工程的开展,是减少输水损失的主要措施。
(2)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为减少输水损失,灌溉输水的管道化也是一种有效方式,同时,也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方式之一。通过低压管道来代替渠道可以避免蒸发和渗漏,确保95%以上的输水效率。此外,还可避免对土地的占用,由于其速度快、管理方便、节约成本等优点,也是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方式之一[4]。
3.2 田间灌溉水方面
(1)提高灌溉技术。
由于山西省本身的经济与技术条件限制,田间灌溉依然会保持较长的一段时间。
对田间土地的平整,能够提升灌水质量,最大限度地缩短灌水所需要的时间,这样也能够达到节水增产和提升灌水效率的要求。另外,结合土地的平整,还需要进行田间工程的改造,将宽畦改编成窄畦,将长畦(沟)改变为短畦(沟),如此有利于灌水效率与灌水均匀度的提升。将原本全部湿润的地面灌溉方式加以改善,采取局部湿润灌溉或者是隔沟(畦)交替灌溉的方式,不仅可以避免水分蒸发过多,提升土壤水的实际利用效率,同时,对于农作物根区的土壤通透性的改善也有帮助,有利于根系深扎,这样,根系就可以利用深层的土壤来做到储水,实现增产与节水的兼顾,这也是推广的措施之一。
(2)做好节水灌溉制度的改善。
节水型灌溉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经济效益、水资源利用率与产量三者之间的有效统一。作物所能够获取的产量不仅与灌水量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与分配有着一定联系。所以,灌溉制度的合理化,要区分各种作业不同生长期间缺水减产的实际情况,实行最优化灌溉,将最有限的水量运用到最恰当的地方,实现最优的分配,才有利于作物水分敏感期的用水量得到保障,避免非敏感期水分量的供给过多,这样才能提高灌溉水的实际利用效率,从而获取较高的产值。
就山西省清徐县来说,他们将建设的重心放置在民生水利的建设上,核心是对水资源的配置优化,并且以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作为龙头。从河灌区来看,山西省推行了田间划小畦块与末级渠系配套的推进,从而将末级渠系443 km的防渗工程完成。在管理上,建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推行计量配水、终端水价以及用水定额管理。从井灌区来看,山西省清徐县正在逐步实现全面的节水覆盖,至今为止,已经建立了1.13万hm2(17万亩)的节水灌溉面积,在管理上也将水权落实到了用水户头上。农田灌溉工程的建设,也使得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也为清徐县的农业带来了实际的增产。
4 山西省节水灌溉取得的成就
山西省非常重视节水灌溉,并且在其中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因此,节水灌溉的面积有了大幅度增加。山西省围绕着节水增效项目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项目建设、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等,建立了多个规模大小不一的示范性基地,已经初步形成了从输水到灌水,从工程建设到管理,从微观发展到宏观的多样化、系统化的节水新格局。
山西省积极吸收高新技术,引进新设备。结合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尝试建立了满足市场发展以及农村特色的运行管理机制,提高管理的整体水平。
其中,永济市将农田水利建设作为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确保粮食的高产、稳产。并且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灌溉条件,强化各方面的基础,提升以往的标准,为今后的节水灌溉发展奠定了基础。永济市也结合引黄灌区本身的优势,将解决灌溉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放到引黄灌溉的发展之上,加大最后“一公里”工程的实施力度,将黄灌渠道修到田间地头,保障农田不再缺少灌溉水。另外,在井灌区,也考虑因地制宜、因作物制宜的条件,积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着力于微灌、喷灌等应用,提升灌溉水的实际利用效率,为永济市的粮食丰收打下基础。
[1]魏凤玲,杨文海.红旗镇节水灌溉技术模式及推广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07):55-56.
[2]赵莹,杨春,赵萍.浅析农业节水灌溉新技术[J].河南农业,2007,(24):45-46.
[3]马成,周进祥.浅析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及发展[J].科技传播,2009,(05):78-79.
[4]李钟林,王三刚,邓振军.河套灌区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思考[J].内蒙古水利,2007,(02):25-26.
[5]许琴,李正英.陕西省农业用水现状与节水灌溉措施[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