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剂,不能随便塞
2014-04-03冯坚
冯坚
曾经出了这么一个笑话:一位中年妇女到医院看妇科病,诊断后医生给她开了萘普生栓(塞肛门用),可能是想到此药比较常用,也可能是想到说明书写得清楚明白,医生一个大意,没有特别交待该药的用法,没想到,该妇女却想当然地将其塞入阴道……
可见,栓剂也不能随便塞。
大家平时对片剂、冲剂、胶囊等见得较多,但对栓剂可能比较陌生。其实,栓剂是由主药与一定的基质混合制成,供插入人体不同腔道(如肛门、阴道、尿道等)的一种固体制剂。栓剂的熔点接近体温,插入腔道后能迅速熔化、软化,并与分泌液混合而发生作用。
栓剂有许多优点,能用于口服药困难或不能口服药的患者(如昏迷患者、婴幼儿或哮喘患者);能避免口服药物对胃的刺激及可能产生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能避免药物被胃酸及消化液破坏;可防止或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
栓剂常用于妇科疾病和肛肠疾病,作用直接而疗效显著。不过,这得建立在正确使用的基础上,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塞哪里,看外观
栓剂的形状和重量,因其所施用腔道的不同各有所区别。如供成人所用的肛门栓,呈锥形,长约3~4厘米,重约2克,小儿用重约1克;阴道栓呈卵形或鸭嘴形,重约5克。塞入哪个腔道,不能想当然,而应该看说明书或咨询医生、药师。
塞得越深,效果越好?
栓剂通过局部给药,分布于黏膜表面,既可治疗局部疾患,也可经直肠黏膜将药物吸收入血,治疗全身性疾病。栓剂是不是塞得越深,效果越好呢?
肛门栓的药物吸收主要有两条途径——
(1)距肛门口2厘米左右给药,药物主要通过直肠中、下静脉和肛管静脉吸收,汇集于下腔静脉,直接进入体循环。这条途径可以避免肝脏首关效应,提高利用率。
(2)距肛门口6厘米处给药,大部分通过直肠上静脉吸收,经门静脉进入肝脏,然后进入体循环。此途径具有明显的首关效应。
编者注:所谓首关效应,是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显然,栓剂不能塞得太深,而且不同药物,要求不同,放置深度要合适。如起全身作用的吲哚美辛栓(用于小儿解热及缓解肌肉痛、关节痛)、萘普生栓(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建议放置于距肛门口2厘米左右;起局部作用的九华痔疮栓一般放置距肛门口不少于4厘米,因为如塞得太浅,患者会因肛门受刺激产生将栓剂排出的反射及冲动。
用前洗手
除了选对栓剂种类及塞入深度,使用前应先将手彻底洗净再除去包裹栓剂的铝箔或塑料外包装,以免手上的细菌带入腔道增加感染。另外,外包装一定要记得去掉,否则不但起不了作用,还容易造成铝箔割伤(曾经有人用阴道栓没去掉铝箔直接放入阴道而引起出血,而她却还以为是药物不良反应)。
变硬再用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硬度,栓剂保持坚硬状态更有利于顺利塞入,而当天气较热或存放于较热地方时,栓剂变软会导致无法塞入,这时可将栓剂放置在冰箱或冰水内30分钟,栓剂即可重新变硬,此时再用不影响疗效。
当然,不论何种栓剂,塞入后宜保持躺姿15分钟以上,通常在睡前用药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