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中成药:良药不再苦口
2014-04-03
指导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内科教授 张 禹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吴金莲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临床中药系教授 常章富
整 理:杨春霞
在介绍黄连中成药之前,先来说说中药材黄连。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善良的民族,对一切事物都愿意赋以美好的寓意,治病救人的药材更是如此。同大多数中草药一样,关于黄连名字的来历,民间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四川大巴山深处,有一个青年帮助老中医照料药园。一年冬天,他在后山坡偶然发现一朵黄绿色的小花,迎着凛冽的寒风独自开放。他好奇地把它连根挖出,移栽在药园子里。从此他经常浇水施肥,这株绿色的花草长得枝叶繁茂。一天,老医生有个名字叫桂花的女儿得了急病,发烧、大便带脓血、便次增多,仅仅两三天就神志不清了。这时老医生外出行医未归,小伙子十分焦急。他突然想起自己有一次喉咙痛,摘下园里那棵小花的一两片叶子嚼了嚼,喉咙竟不痛了。他急忙从园子里拔了一棵,洗净后熬水端给桂花喝下,竟然收到奇效,桂花的病渐渐好起来。老医生回来后连声称赞说:“看来这黄绿花的小草对清热燥湿解毒真有特效!”这位青年姓黄名连,后人为了纪念他,便把这小草定名为黄连。
传说不论真假,黄连清热燥湿解毒的功效确实不虚。
清热解毒话黄连
黄连是重要的常用中药,其药用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汉代的《神农本草经》。黄连源于毛茛科植物黄连等的干燥根茎。又名川连、雅连、味连、川黄连、鸡爪连、鸡爪黄连。其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要适用于湿热痞满所致呕吐、泻痢、黄疸,热病所致高热、烦躁、神昏,内热所致心烦不寐、胃火牙痛、口舌生疮,肝火犯胃所致呕吐吞酸,血热吐衄,痈疽肿毒,目赤肿痛,耳道疖肿,湿热疮疹等。
其临床应用多入复方,在历代许多治疗温热病的方剂中,几乎都有黄连的身影,且都担当着重要角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黄连的进一步研究,黄连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研究发现,黄连主要含小檗碱(黄连素)、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巴马亭、非洲防己碱、黄柏酮、黄柏内酯等。能抗菌、抑制钩端螺旋体、流感病毒、砂眼衣原体、阿米巴原虫、热带利什曼原虫、滴虫、锥虫等。并有抑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降压、抗心律失常、保护缺血心肌、利胆、健胃、抗应激性溃疡、抑制胃液分泌、兴奋平滑肌、降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溶栓、保护脑损伤、解热、抗炎、镇痛、镇静、兴奋呼吸、利尿、止泻、局部麻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作用。
黄连内服,成人每日2~10克,煎汤,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其生用长于泻火解毒燥湿,清心与大肠火。酒炒引药上行,并可缓和苦寒之性。姜汁或吴茱萸炒,则苦泄辛开,缓和其苦寒害胃之性,并增强降逆止呕作用。吴茱萸制又治肝郁化火证。猪胆汁炒,长于泻肝胆火。健胃用量宜小。
黄连属大苦大寒之品,过量或服用较久易伤脾胃,故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阳虚、胃寒呕吐或脾虚泄泻者忌用,温热病津液大伤及阴虚火旺者慎用。
以点带面看“成药”
随着技术的进步,为了携带和服用方便,也为了消除中药煎剂服用时特有异味(主要是苦)等的不良刺激,使其更易被大众所接受,很多中药方剂被制成中成药。黄连是著名的“苦”药,以黄连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有数十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黄连中成药家族。限于篇幅,这里仅取其中的3个代表性药物来细细点评。
代表药物1:黄连素
黄连素是从黄连根茎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学名叫“盐酸小檗碱”。黄连素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引起的胃肠道感染有较好的效果,且由于价格便宜、服用方便、疗效确切,成为许多家庭药箱中常备的止泻药。
黄连素主要用于细菌感染的腹泻,而对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效果甚微。并且黄连素用于病情较轻的腹泻,若患者病情较重,或者合并脱水、酸中毒、休克等,则应在服用黄连素的基础上,合用抗生素,同时进行补液治疗。
(编者注:黄连素除了用作止泻以外,还有不少新用途,详见本刊2013年9期《老药黄连素 新用途多多》。值得提醒的是,黄连素是从黄连中提取的,严格来说,它与传统的中成药不能画等号。它的许多用途不能简单地用黄连进行替代。)
【注意事项】
1.用量要足。成人每日600~1000 毫克,分3~4 次服用。
2.服用前后2小时忌茶水。因为茶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如茶多酚、生物碱、鞣质等,其中鞣质会在人体内分解成鞣酸。黄连素口服后,几乎不被胃肠道吸收,而是停留在肠道内,以持续对抗致病的细菌。但是,茶水中的鞣酸会沉淀黄连素中的生物碱,使其药效大大降低。
3.不能滥用、长期服用。有些人喜欢经常吃几粒黄连素预防腹泻,这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还会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的活性。而长期服用黄连素,可影响肠道pH 值(酸碱度),导致肠道消化酶活性下降,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肠道蠕动加快,缩短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时间,导致营养不良、身体消瘦。此外,黄连素有抑制肠道内的益生菌群生长的作用,长期服用会造成菌群失调,并破坏人体对B族维生素及脂肪酸的吸收。黄连素吃多了还可能产生耐药性,以后需要再吃时,治疗效果会下降。
代表药物2:黄连上清丸
黄连上清丸是黄连中成药中最常见的一种。其药物组成有黄连、黄芩、黄柏(酒炒)、石膏、栀子(姜制)、酒大黄、连翘、菊花、荆芥穗、白芷、炒蔓荆子、川芎、防风、薄荷、旋覆花、桔梗、甘草等17味。功能散风清热,泻火止痛。适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上部实热火毒证,症见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
治疗上焦风热所致的疾病,常见的除了黄连上清丸以外,还有上清丸、牛黄上清丸、芎菊上清丸等3种药。它们的作用大致相似,但适用病证有一些不同。
★上清丸由大黄(酒炒)、黄芩(酒炒)、连翘、菊花、白芷、黄柏(酒炒)、栀子、荆芥、防风、薄荷、川芎、桔梗等组成。有清热通便的作用,用于上火所致的头晕、耳鸣目赤、鼻窦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
★黄连上清丸是在上清丸基础上增加黄连、石膏、蔓荆子、甘草、旋覆花等。黄连、石膏有较强的清热作用;蔓荆子有疏风、散热、止痛作用;旋覆花善降肺胃之逆气,以利于清泄肺胃经实热火毒。所以,黄连上清丸适合治疗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上部实热火毒诸证,兼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者尤宜。急性结膜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口炎、复发性口疮、急性牙龈(周)炎、急性智齿冠周炎、急性咽炎见上述证候者也可选用。
★牛黄上清丸是在黄连上清丸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牛黄和冰片两味药。牛黄是药物中的寒凉极品,冰片有开窍醒神的作用,所以牛黄上清丸适合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目眩、咽喉肿痛、大便燥结等。牛黄解毒丸泻火功效强于上清丸、黄连上清丸和芎菊上清丸三种。
★芎菊上清丸由“川芎茶调散”加味而成,它的成分比上清丸少了有通便作用的大黄,增加有祛风止痛作用的羌活和藁本。所以芎菊上清丸可用于感冒所致的恶风身热、头痛、流清鼻涕、牙痛和喉痛等。
小结:前三种药用于上火引起的病证,可清热、通便,芎菊上清丸用于感冒引起的病证,无通便作用。
代表药物3: 黄连解毒丸
黄连解毒丸是由黄连、黄柏、黄芩、栀子、升麻、金银花、防风、当归、大黄等组成,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疮疡初起、肿毒等。相比其他黄连类中成药来说,黄连解毒丸的解毒效果更明显。
事实上,目前解毒丸(颗粒、口服液)种类很多,常见有银翘解毒丸、清咽解毒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羚翘解毒丸和牛黄解毒丸等数种。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银翘解毒丸:由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桔梗等组成,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所致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利咽解毒颗粒:由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等组成,清肺利咽、解毒退热,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咽痛、咽干、喉肿、两腮肿痛、发热恶寒,以及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腮腺炎有上述症状者。
牛黄解毒丸:由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甘草等组成。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导致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
羚翘解毒丸:由金银花、连翘、薄荷、羚羊角等组成,散风,清热解表。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恶寒发热、周身疼痛、四肢酸懒、头晕咳嗽、咽喉肿痛及小儿麻疹不透等症。
清热解毒口服液:由石膏、金银花、玄参等组成,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发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喉肿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感染见上述症状者。
小结:从组成和功能主治可以看出,上述几种药均有清热解毒功效,但各有偏重。黄连解毒丸侧重消肿止痛,银翘解毒丸和羚翘解毒丸侧重治疗风热感冒导致的症状,利咽解毒颗粒侧重解决咽喉、腮腺等发炎所致的肿痛,牛黄解毒丸、清热解毒口服液侧重泻火。
大同小异辨证用
如前所述,黄连类中成药家族成员众多,其功效用途大同小异,究竟该如何明白选用呢?
建议从以下几点辨证选用——
大同1:去实火
黄连类中成药大多有清热的功效,人们往往在“上火”的时候使用黄连类中成药。但上火也分实火和虚火。黄连中成药多是对实火的清热有效,对虚火不但无效,反而会因为苦寒易化燥伤阴而使阴虚更盛,虚火更重。
那么如何区分实火和虚火?以下方法可简单辨认(编者注:只供粗略诊断参考,准确辨证需就诊专业中医师):
1看小便。小便颜色深黄,气味重,舌质红,是实火;小便颜色淡清,舌质淡,是虚火。
2看大便。大便干结,舌质红为实火;大便干结,舌质淡、舌苔白为虚火;大便稀软或腹泻也是虚火。
3看发热。如果身体出现发热的症状,全身燥热口渴,是实火;手脚心热,身体忽冷忽热,不想喝水,是虚火。
大同2:服药禁忌
服用黄连类中成药时,要忌辛辣、刺激等食物。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药,同时不宜与温补药(如鹿茸、桂圆等)同服,以免影响疗效。黄连类中成药大多为非处方药,若服药3 天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应去医院就诊。
小异1:5种上火类型选药有别
上火除了按实火、虚火进行分类,还可根据各个脏腑的症状分肝火、胃火、肺火、心火、小肠火等5种火。肝火指肝郁气滞所致的肝火上亢,表现为烦躁易急、头痛头晕、目赤干涩、口苦咽干、胸闷胁痛。胃火多由于饮食不节、嗜酒、过食肥甘辛辣厚味所致,表现为胃部灼热疼痛、口干口臭、腹痛便秘、牙龈肿痛。肺火亢奋,表现为咽干肿痛、高热烦渴、咳吐黄稠痰,甚至痰中带血。心火旺盛常出现心烦、心悸、失眠等。小肠火最典型的表现则为小便赤黄、热痛,大便燥结。
对于以上5种火,黄连类中成药也各有分工。清胃黄连丸主要是用来清肺胃火的,黄连上清丸清肺火、左金丸(由黄连、吴茱萸组成)用于肝火犯胃时,当归龙荟丸(由当归、龙胆、芦荟、黄连等组成)清肝火,三黄片(由大黄、盐酸小檗碱、黄芩浸膏组成)可清5种火。
小异2:剂型多样
黄连类中成药成员很多,剂型也很多,如黄连上清系列就有丸、片、颗粒和胶囊。这些药物里的成分都是一样的,只是剂型不一样。哪一种更好呢?应该说是各有优势:片剂、胶囊和丸相对颗粒而言服用更方便;而颗粒吸收相对较好;在价格方面,胶囊往往高于其他剂型。
【编后】中成药虽携带、服用方便,但其使用仍需辨证。本文介绍相对简单粗浅,建议患者先请中医师辨证,在其指导下正确选用黄连类中成药。
相关 链接
常见黄连类中成药成分及功效
清胃黄连丸:由黄连、石膏、桔梗、甘草、知母、玄参、地黄等组成。清胃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肺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疮,齿龈、咽喉肿痛。
黄连清胃丸:由黄连、栀子、连翘、大黄、升麻、知母等组成。清胃泻火,解毒消肿。用于口舌生疮,齿龈、咽喉肿痛。
黄连羊肝片:由石决明、蒺藜、龙胆、益母草子、鲜羊肝、柴胡、黄连、胡黄连等组成。可消炎明目,止痛。用于肝火旺盛,眼目昏暗,羞明怕光,胬肉(眼球结膜增生而突起的肉状物),迎风流泪。
黄连双清丸:由黄连、黄芩、大黄、赤芍、栀子、连翘、石膏、川芎、薄荷、荆芥、桔梗、甘草等组成。清热通便。用于头目眩晕,牙龈肿痛,口舌生疮,便秘尿赤。
黄连胶囊:是将黄连粉碎成细粉而装入胶囊中。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蕴毒所致的痢疾、黄疸,症见发热、黄疸、吐泻、尿黄如茶、目赤吞酸、牙龈肿痛或大便脓血。
苋菜黄连素胶囊:成分为铁苋菜、盐酸小檗碱、甘草。清热燥湿止泻。用于急性腹泻属湿热证者,大便次数增多,便稀溏,泻泄急迫或不畅,肛门灼热,烦热口渴,腹痛,小便黄赤。
香连片:由黄连、木香组成。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腹痛泄泻、腹胀,对慢性胃肠炎有较好效果。
扩展阅读
双黄连:没有黄连的“黄连药”
双黄连是最常见的没有黄连的“黄连药”。双黄连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的中药制剂。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引起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也可用于预防病毒性感冒。因金银花又叫双花,取“双花”“黄芩”和“连翘”之首字命名为双黄连。双黄连主要用于风热感冒,而黄连类中成药如黄连上清片主要针对的是上火症状。
要注意,双黄连和黄连类中成药的药性有相似之处,不宜一起服用,否则可能会加大药物中某些药的分量,引发药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