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坡改梯是振兴河南山丘区农业经济的有效措施

2014-04-03屈建钢赵胜朝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12期
关键词:坡耕地梯田全省

屈建钢, 赵胜朝

(河南省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总站,河南 郑州 450008)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属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地带,全省山丘面积7.90万km2,占总面积的47.31%。据调查,截至2010年底全省山丘耕地面积341.15万hm2,其中5°—15°坡耕地55.83万hm2、15°—25°坡耕地20.42万hm2、25°以上坡耕地2.71万hm2,5°以上坡耕地占山丘区耕地总面积的23%,占全省耕地总面积816.19万hm2的9.67%。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治理坡耕地面积52.08万hm2,其中已改水平梯田28.34万hm2,栽植水土保持林14.53万hm2、经果林8.82万hm2,种草0.39万hm2,其中坡改梯面积占治理坡耕地面积的54.42%。全省坡耕地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8.3%,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地。长期以来,全省大面积坡耕地陡坡种植、粗放经营、广种薄收,加剧了山丘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资源退化,地力下降,农业生产发展基础脆弱,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给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极大危害,成为制约全省山丘区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快坡耕地改造,把符合坡改梯要求的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减轻对下游河道、水库等水利工程的危害,又可以扩大山丘区基本农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最终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河南省多年的坡改梯经验证明,坡耕地改造为水平梯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土地整治技术。

1 坡耕地是制约山丘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1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大量坡耕地的种植,造成土壤侵蚀加剧,土地资源退化,地表涵养水源能力减弱,从而引起区域小气候变化,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汝州市1982年7月29日至8月4日连降暴雨,受灾面积5 180 hm2,耕地被冲毁1 412 hm2,其中冲毁坡耕地1 130 hm2,占被冲毁耕地的80%以上。在一些土石山区,由于坡耕地的广种薄收、粗放经营,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岩石大面积裸露进而造成土壤“石漠化”,有的甚至撂荒。据2013年4月河南省林业厅调查,南阳市淅川县“石漠化”面积达13.33万hm2,潜在石漠化面积达16.67万hm2,严重的“石漠化”还直接威胁着南水北调水源的水质安全。坡耕地大量土壤流失不仅使其丧失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所必须的条件,也给当地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1.2 淤积水库,堵塞河道,缩短水利工程寿命

坡耕地水土流失量大,是流失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一遇暴雨,水沙俱下,冲毁庄稼,压盖良田,淤积水库、河道,缩短水利工程寿命,影响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据《河南省水利统计年鉴(2010年)》,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陆浑、白沙、薄山、昭平台4座大型水库,库容已淤积1.72亿m3,占其兴利库容的14.48%,相当于一座大型水库;信阳地区24.2万个塘堰坝中淤积严重的占将近一半。另据《陕县志(1986—2000)》记载,陕县1956年在三门峡上游修建的16座小型水库,已全部淤平报废。泥沙不仅淤积水库,还抬高河床,使不少地下河变成地上河,出现了“小洪水,高水位,多险情”的严峻势态。黄河流域的伊、洛、沁河河床已淤积抬高1.80 m;淮河流域的沙河、澧河等河床已淤积抬高0.90~2.25 m。

1.3 降低土壤肥力,使土地生产力下降,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坡耕地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分大量流失,土壤养分比例失调,造成了“种一大坡,收一大锅”的广种薄收惨状,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形成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据嵩县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分析测定,15°—25°的坡耕地年均每公顷流失掉土壤451.8~603 t,流失掉的土壤中仅N的含量就达22.5~45.0 kg,相当于3.75~22.5 t草粪的含氮量。据调查,截至2010年底,全省坡耕地粮食种植面积62.18万hm2,占坡耕地总面积的78.75%,坡耕地粮食年总产量230.59万t,占调查区域粮食总产量2 467.97万t的11.2%,坡耕地粮食平均产量3 705 kg/hm2,仅占同期全省粮食平均单产5 580 kg/hm2的66.4%。

2 坡改梯是振兴山丘区农业经济的有效措施

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主要治理措施。它既是开发山区使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也是整治山河,防治灾害,重建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

2.1 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为山丘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把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可以改变地形坡度,减缓地表径流,有效拦蓄雨水,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增加土壤肥力,从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据淅川县闹峪河小流域梯田与坡耕地耕作层土壤化验分析,梯田中有机质、全N、全P含量分别是坡耕地的2.28、1.8和1.51倍。河南省兴建的大批坡改梯工程,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基本解决了山丘区群众的温饱。基本农田的增加,还为山丘区群众发展经济林果,增加经济收入提供了保证,为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提高农业抗御灾害能力

坡耕地退耕后,25°以上恢复植被,植树种草,25°以下改造成水平梯田,可提高土地的涵养水源能力,保持水土,从而改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平衡,抗御一定程度的水旱灾害威胁。如舞钢市尹集水土流失连片治理区,经过7年综合治理,坡耕地减少1 189.60 hm2,耕地虽较原来减少36.50%,但粮食产量却稳步增长,总产量由治理前的420万kg增加到620.30万kg,增加47.70%。同时,水土流失明显减轻,昔日一遇暴雨泥石俱下的现象基本得到遏制,自然生态景观显著改善,生态环境出现良性循环。济源市王屋河水土流失连片治理区,共修梯田7 300 hm2,加上其他措施的实施,形成了完善的综合防护体系,蓄水效率达到58.40%,保土效率达到84.70%,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2008年冬至2009年春河南省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旱情,坡耕地减产1 800 kg/hm2以上,有的甚至绝收,而新修梯田仅减产300~450 kg/hm2,夏秋两季平均产量为5 205 kg/hm2,大旱之年仍有较好收成。

2.3 提高生态、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可以合理利用土地,提高生态、经济效益,使山丘区水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山丘区经济发展。据测验,按设计标准修筑的高质量水平梯田,可有效地拦蓄天然降水,且保证在日降雨不超过250 mm的情况下,田面不产生径流(由土壤入渗测定),田间活土层毛管持水量达224 mm。一般情况下,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后,减少径流60%,减少泥沙85%,可以达到土不下坡,水不出沟。在增产增收方面,据淅川县嵩坪河流域调查资料,坡改梯一般小麦增产71.85%,花生增产78.81%,红薯增产64.16%(详见表1)。

表1 坡耕地、梯田产量调查

3 坡改梯高效利用途径

坡耕地改造后,可根据当地条件,灵活选用优良品种,在梯田内栽植经济林或套种经济作物,实行立体种植,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具有较强的蓄水保土作用。

3.1 种植粮食作物

据河南水利厅2012年坡耕地调查,河南省坡耕地面积占山丘区总耕地面积的23%,但粮食产量仅占总产量的10.11%。坡耕地作为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粮食生产潜力巨大,全省现有5°—15°的缓坡耕地55.83万hm2,占坡耕地总面积的70%,经高标准综合治理和灌排设施配套后,可全部用于粮食生产,按3 000 kg/hm2增产指标计算,则坡耕地改造一项每年可增产粮食16.75亿kg,对河南省乃至全国粮食生产及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3.2 发展经济林

坡耕地修成水平梯田,休闲3~5个月,使生土熟化后,即可栽种苹果、山楂、板栗等经济林。造林前,在已整好的梯田内深挖1 m见方的大穴,既有利于加快土壤熟化,增加降雨的入渗和土壤的保水,又有利于果树生长。幼树栽植后的头几年,自定植穴边缘开始,每年应向外扩展,挖宽50 cm、深1 m的环状沟,把其中的沙石、劣土掏出,填入好土和有机肥料,以促进果树根系的生长,增加土壤养分,达到改良土壤和果树高产的目的。

3.3 种植经济作物

为提高经济效益,梯田修筑后的前几年,也可种植花生、豆类等需水肥较少,具有固氮作用的经济作物,以培肥地力;或在幼龄果园及果树覆盖率较低的梯田内,选择短秆作物,实行间作套种,这样不仅可以以短养长,提高收益,而且能对地面起到覆盖作用,防止发生面蚀,减少杂草危害,增加土壤腐殖质和提高土壤肥力。

3.4 地边埂综合利用

梯田地边埂面积一般占梯田总面积的10%左右,是不可忽视的土地资源。许多典型经验证明,在土质梯田埂坎上密植经济林果,不但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而且防风护埂作用明显。据嵩县水保所1983—1989年进行的梯田埂坎保护与利用研究,梯田埂坎植物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十分显著,经济效益可观,每公顷坎坡年净收益达1 677元,效益费用比达6.38,且随着栽种利用年限的延长,收益还能不断增长。

4 坡改梯保障措施

河南省坡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9.67%,占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8.3%,通过坡改梯改造搞好全省坡耕地的高效利用,不仅是山丘区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广大山丘区粮食生产和全省粮食安全、搞好水土保持和江河治理的战略需要,为此要做好以下保障措施:第一,要把治理水土流失与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提高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相结合;第二, 研究和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争取国家支持,全面启动坡耕地综合治理专项工程,同时进一步拓宽治理开发坡耕地的方法和思路,建立健全治理开发坡耕地的优惠政策及相应规章制度, 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吸引企业、集体、大户等投资实体参与治理与开发坡耕地;第三,加强水利、土地、林业及农业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做好区域坡耕地综合治理规划,明确治理目标,建立坡耕地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实施有规模的综合治理;第四,提高坡耕地综合整治标准,尤其是单位面积投资标准,做好灌溉工程、坡面蓄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及植物护埂综合配套。建立健全相应的管护机制,落实好管理责任,对因自然或人为因素损坏的梯田应及时维护,巩固坡耕地整治成果。

5 结 语

实践证明,坡改梯是振兴山丘区农业经济的有效措施,是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是保障河南省粮食安全、搞好水土保持和江河治理的战略需要。梯田工程可有效地纳蓄天然降水,增加土壤含水量,为作物生长提供较多的水分,同时也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交换,加速土壤的改良和养分的积累,从而能起到改良土壤、增产增收的作用。再加上梯田埂坎的合理利用,不仅可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而且能大大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值,特别是具有系统生物措施配套的水平梯田,蓄水保土效益更高,经济效益更显著,是山丘区群众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工程,是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也是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综上所述,应当在河南广大山丘地区,加快坡耕地改造步伐,提高治理标准,调整产业结构,以促进山丘区经济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坡耕地梯田全省
甘肃梯田
坡耕地治理助推西和县万寿菊产业发展
《晨云soho》《初晨soho》《漫漫云峰》《日出梯田》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山区修梯田》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秀美梯田
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助力建平县脱贫攻坚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