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NIAN中考记叙文阅读“作用题”例析
2014-04-03
从近几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记叙文阅读试题中不难发现,“作用题”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然而,由于出题的角度多变,“作用”的范围较广,不少学生面临“作用题”时,要么茫然无知,一筹莫展;要么听凭感觉,任意作答。因此,认真探讨一下“作用题”的设题角度和答题方法,以便指导学生准确解答“作用题”,是有必要的。
一、标题的作用
俗话说“好题半文”,因此,考查标题作用是记叙文阅读的重点之一。
例1:(2013年滨州市中考题)25、文章以“背向大地的爱”为题,有什么作用?
标题的作用大致为:吸引读者关注,让读者看了标题产生遐想;文章主旨的归纳,使文章中心一目了然;文章的线索,有的文章将文章用最能体现全文所表达的情感、道理来做文章的标题。据此结合文章内容,本题的答案应为:一是写出了父亲在这场龙卷风中,用背朝大地面向天空的姿势挽救了女儿,使女儿安然无恙。二是写出了父亲对女儿的爱比大地更深沉、更厚重。
二、开头的作用
文章讲究开头精美,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也是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
例2:(2013年上海市中考题)《和老妈过招》22.第①段画线句(和老妈过招,胜算几何呢?)在结构上的作用是(1) (2)
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渲染气氛等。答题时不能只写术语,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作答。本题答案为:照应标题 引出下文“过招”的内容。
三、结尾的作用
结尾的作用主要有:在内容上,总结全文;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使结构完整;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情。
例3:2013年湖北四市中考题)《棉花里的父亲》24.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⑩(结尾段)自然段(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的作用。
结合全文答案为:24.结构上:点题,收束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写出了父亲的精神给我的影响,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和由衷热爱之情。
四、过渡的作用
过渡有过渡句和过渡段,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应结合上下文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
例4:(2013年襄阳市中考题)《转角遇到爱》19.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考虑,请具体说说第④段(楼梯转角处的椅子,成了这幢老居民楼的一道风景。可是,问题也暴露出来了。)的作用。
解答:首先应明白这段文字在文中是过渡段承上启下。,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作用如下:既承接了居民们为了方便老人上下楼,在楼梯转角处放了椅子,有开启下文,为了不影响其他人上下楼的便利,又改放折叠椅。。
五、人称的作用
人称有三种,其作用分别为:用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人以亲切感。用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增强亲切感,使抒发的感情强烈感人。用第三人称能客观直接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如。
例5:(2013年陕西省中考题)《又见姑姑笑颜》l3 、请简要概括“我”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解答:⑴“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⑵“我”是事件的叙述者。⑶“我”是“山村”发展变化的见证者。
六、重点词句的作用
重点词句在修辞、结构和突出中心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例6:(2013年河南省中考题)《放学》10.全文十多次写表示时间的词句,有什么作用?
①表现妈妈等待的焦急。 ②已录事件的进程,推动情节发展。 ③时间精确到分,突出孩子活动的专注投入。 ④是故事矛盾的焦点,引发人们对文章主旨的思考。
例7:(2013年宜宾市中考题)《独腿人生》 9.请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及其作用。
我猛然间觉得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
解答:“直直地蹬着”、“瞪着”,形容目光长时间盯在他的“断腿”和“裤管”上,表现“我”突然发现车夫是一个独腿后的震撼,以及自己坐在他车上的复杂心情。
七、描写的作用
描写有环境(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他们在交代场景、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展示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例8:(2013年上海市中考题)《和老妈过招》23.联系上下文,第⑤段画线句(而是先在脸上堆出笑来,口型做得大大的,表示“有”。)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描写, 作用是 。
解答:肖像描写 委婉的写出了我对老妈多次问话的厌烦,又体现了我对老妈的尊重.
例9:(2013年沈阳市中考题)《门铃》 15.选文第⑵段中画线句子(外面,阳光温暖而明亮,天空也变得越发清澈。)有什么作用?18.选文第⒄段中画线句子(小女孩在一旁轻轻地说:“给你,外公。给你手绢,擤擤鼻涕。)”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答:15.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天气的晴朗,烘托了人物愉快的心情。18.语言描写;表现了小女孩的可爱和对外公的关心;与前文帕皮的话相照应。
例10:(2013年黑龙江中考题)《善良是心灵的灯盏》24.请在选文第⑴段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并分析它的作用。
景物描写:“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
解答:作用:交代时令,写出天气的寒冷,为下文小女孩儿发高烧做铺垫。渲染恬静的气氛,烘托他愉快的心情。用雪景的美丽衬托了主人公善良的高尚品质。
八、修辞手法的作用
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因此,在中考阅读题中比较常见。
例11:(2013年益阳市中考题)《香椿》24.第⑧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我把主干拉弯,那树忍着,我把支干扯低,那树忍着,我把树芽采下,那树默无一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解答: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椿树忍辱负重、无私奉献的品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作者的感情表达更强烈。
例12: (2013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题)《香伯》18.从修辞角度看,画线句有什么作用?(居然另起炉灶,自设分号。那些识货的人,不肯随意“屈就”,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然而,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地把“鱼目”当“珍珠”。)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对比与比喻的修辞手法,根据对比比喻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表达,突出渲染。 ),结合文章内容作答如下:对比与比喻的运用,突出了香伯的香饼质量无与伦比。
九、写作手法的作用
文章表达技巧写作手法有很多,如对比、衬托、象征、白描等,因此,在平时要多积累一些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知识,教会从辨认和作用两方面作答。
例13:(2013年日照市中考题)《孤独的舞者》22.试指出本文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解答:答案示例:①托物抒情。文章借枯黄的草地上的一只蝴蝶在孤独中旋舞,舞出忧伤的美丽,优雅的欢乐,表现对在寂寞里苦苦追求的人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②衬托手法。用秋天的寂静、清冷,衬托出孤独的舞者的坚强。(另外可以答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作者用精细的笔墨描写秋天寂静清冷的环境和洁白的蝴蝶回旋飞舞的场景,用抒情的语言赞美其用优美的舞姿征服世界精神,用议论句揭示其牺牲精神和坚强的品格。还可以答对比,人生舞台上“孤独的舞者”与“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淹没在茫茫人海”的人对比。)
例14:(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一只鸟》24.小说在情节上多设伏笔与照应,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①伏笔:示例,盲眼老人喊鸟名字时,“他的心就像发生了强烈地震一般,令他踯躅不安”。照应:示例,退休老人说明放鸟原因及确认盲眼老头的儿子就是判错的阿捷。②作用:前后照应,使内容形成有机整体,并在设悬和解疑中增强了作品的曲折性和吸引力。
例15(2013年南宁市中考题)《雨中片段》25.根据你的理解,从行文结构、表现手法、文章主题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雨”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雨作为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作者通过描写雨前和回忆中几个下雨的片段,写出了亲情的温馨,邻居的友善,表达了自己对快乐童年的向往,对亲人故乡的怀念。(意思对即可)
十、人物形象的作用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一方面能够反应某个时代社会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是作者的精神寄托,是作者的期盼与愿望。
例15:(2013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题)《大风》22.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解答: (4分)以“我”的口吻讲述故事,增强真实感;通过“我”在大风来临前后的言行衬托爷爷的形象;表现祖孙情深,爷爷对“我”关心疼爱,“我”对爷爷敬爱依赖。
例16:(2013年扬州市中考题)《冲进风暴逃生》20.能够逃脱这次灾难,“莎拉“起了什么作用?
解答:莎拉警觉的发现了暴风雨即将来临,莎拉坚持摇醒了醉酒的父亲,莎拉一直和爸爸紧握双手面对风暴,她是爸爸的慰藉,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