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中学历史的系统课程意识
2014-04-02姚寅
姚寅
【内容摘要】我们的历史要老师要能够善于走出课本,突出社会与文化的内容,力求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打破学科壁垒,注意相关学科知识的互相渗透、融合。
【关键词】中学 历史 课程 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把握好该课程,具体至少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首先,牢固树立课程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树立课程意识,熟悉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非常喜欢这门课,这是本学科教师成功的起点。课程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包括了与教科书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本册教材留有较多余地,给了教师相当大的创造空间。只要符合课程标准,因人、因地、因时而宜,完全可以另找资料、增删内容甚至抛开教材另起炉灶,只要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即可。
比如教材中提到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问题,我们就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有关史料,展示收集的图片,谈谈观看第28届雅典奥林匹克运动会感想以及讨论如何为2016年奥运会出谋划策或贡献力量。这些问题走进了学生的生活,我们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相信大家都有学习和尝试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为学生未来着想。
九年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的确是人生的关键一年,教师、学生均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据了解,许多学校、教师依然不太重视这门课程,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其至是误人子弟,是对教育改革的违背。
我们认为,学生的发展应该是本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不能光顾眼前利益,要为学生的未来着想。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良好的公民和国家的建设者、管理者,而教材就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所必不可少的。
对于世界历史与文化,九年级学生学习它的意义更加重大。从微观意义上说,苏南发达地区的九年级学生主要面临的是升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进入职业类学校,他们不再接触历史教材,尤其是世界史的教材,九年级也许是他们人生中最主要的接触世界史的机会;即使进入普通高中的同学,由于高中教材的限制,他们也只能在九年级教材中了解一些世界古代史的内容。从宏观上说,学习本册教材意义十分重大:第一,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理解中国以及世界的现实,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加强改革必胜信心;第二,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导并逐步加深他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第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时代感、紧迫感,在正确认识我们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后,进一步激发发奋图强、报效祖国的热情,甚至为世界的和平繁荣做出特殊的贡献。
再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笔者听过一堂课,发现执教老师不喜欢将世界史与中国史来对比研究,不便于学生既复习旧知识又能开阔思路;还发现她不喜欢让学生将书上“读与思”等栏中的讨论题展开讨论。课后,该老师实事求是地说,因为自己对这些问题不知道或搞不清,组织学生讨论怕无法收场。因此,我们认为教师有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师不做蜡烛,做长明灯”,永远不熄灭,照亮别人。新教材难度不高,但知识面拓宽,对我们教师是个考验。历史学科背景的教师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政治背景的教师要注意方法的改进。其它学科背景的教师更要不断学习,必须具备丰富的相关知识。学习主要靠自己,但培训也很重要。各级培训员有责任对教师们进行培训,教育教研主管部门要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科任教师要争取一切机会参加培训,不断提高自己。
总之,我们需要付出高度的工作热情和智慧,教师需要高超的教学艺术。比如许多老师喜欢用课堂讨论,从理论上讲,进行共同研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极为更耍的环节,通过讨论,相互补充思想,他们就能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有价值的观点,往往在此期间,他们也能产生新的观点。但不是什么都可以讨论,教师上课时至少应该注意两点:其一,题目的要求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原有知识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要保证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其二,虽然我们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发言,做到言无不尽,但教师的辅导作用依然不可以缺,尤其是科学性上的错误或政治上的方向问题,教师必须严格把关,该指出的还是要指出,该批评的还是要批评,决不能听之任之或有意回避,当然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尽量做到恰当、科学、艺术。而要做到这一切是非花大力气不可的。
【参考文献】
[1] 许燕装. 历史学科“问题意识”的培养[J]. 历史教学,2001年04期.
[2] 陈培瑞. 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J]. 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02期.
[3] 韩锋. 认真研究历史特点 科学传递知识信息[J]. 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覃芳. 浅谈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J]. 新课程学习(中),2011 年06期.
[5] 赵玉良. 还是应该提倡“启发式”![J]. 历史教学问题,1982年05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戴泽初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