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学生实际,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2014-04-02张海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3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学生

张海燕

【内容摘要】传统物理教学以教师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因此出现了教师讲得很好,而学生学得一般的现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物理教学实践中,要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就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学生

学生是教育服务的对象,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通过目标导学、层次性提问、分层练习等多种方式来组织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更多的是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就决定了课堂是否有效。而影响学生参与的因素中,兴趣是关键,故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注重通过和谐的课堂气氛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课堂气氛较为死寂。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主体意识,鼓励并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通过问题探究进入学习状态。其次,注重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结合实验创设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作用。以“大气压强”的教学为例,教师利用一只大试管装满水,然后再将另一只口径比大试管稍小的试管插入大试管中,同时以问题“把它们倒过来小试管会怎样?”为引导,此时,学生都会猜想到“会掉下来”的结果,但事实是不是如此呢?接着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实验结果和学生的猜想完全相反。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来反而向上运动,这一现象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再引入大气压强的学习,学生的参与度就会更高了。

二、加强实验教学,引导自主学习

实验能让学生摆脱传统教学中被动听的模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验,动手动脑,在合作探究中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交流,从而获得实验结论。

如探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质量(密度)有关?实验器材:弹簧秤、大烧杯、水、学生自制的装有砂石的小药瓶。实验方法: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将物体浸没在水中,通过调节瓶内的沙石,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质量(密度)有关?学生分组实验的要求:每小组两人,两个人要做好配合,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时要使物体浸没在水中,不要碰到容器的侧壁和底部;读数时,要等弹簧秤的指针稳定后再读数。学生实验后,教师用用多媒体展示三组学生的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出结论: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密度)无关。

三、分层提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问题作为师生交流的最基本的形式,不仅要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需要,梯次提出,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构建物理知识网络。

以“熔化与凝固”的教学为例,教师以火山喷发、蜡烛燃烧等案例来导入新课后,提出问题“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引导学生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学习,然后以问题“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也可能是不变的。”接着进入实验过程,不同小组分别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食用油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填表、描点来分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组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后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再对比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讨论交流、展示后总结得到结论。该案例中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逐渐在探究中获得知识的构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并应用知识。

四、分层练习,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传统物理课堂教学后,教师以大量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训练,“题海战术”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有一定的作用,但长期下去,学生容易形成只会解题而不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现象,而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在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提倡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构建知识后,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培养技能。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的确,学生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就要求教师不能整齐划一地来对待学生,而应从学生的实际出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训练。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分层训练可采用三级模式,即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问题能力、分析能力等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不同的层次。对上层学生以应用性问题训练为主,而对中层学生则要以从知识向应用过渡训练为主,对下层学生则主要通过训练来引导其掌握基本概念、定义、公式等基础知识,如采用选择题、填空题等方式进行。但需要注意,三个层次间的学生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引导学生在完成本层次的任务的基础上逐渐过渡到高一层次的训练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构建,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这样的物理课堂教学才会更加有效,学生的发展也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代美霞、孙继华. 课堂有效提问设计原则探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S1期.

[2] 李鹏. 浅议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J].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年08期.

[3] 季近青.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J]. 科技资讯,2011年14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淤尖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学生
学生写话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学生写的话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