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彰武县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

2014-04-02王志伟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彰武县水土保持全县

王志伟

(彰武县哈尔套镇水利站,辽宁彰武123221)

彰武县地处辽宁省西北部,全县总面积3 640.16 km2。地形为东低山、西丘陵、北沙荒、中南平洼。境内有柳河、绕阳河、养息牧河和秀水河子4大水系。土壤类型大体可分为4类,即草甸土、风沙土、棕壤土和褐土。气候属季风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冬春季多风少雨,夏秋季雨量偏多,日照充足,光热条件较好。全县土地资源丰富,现有耕地面积1 240.49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4%。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北部多,东西部少,中南部偏少。彰武县水土流失面积为1 047.6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9%。东西部浅山丘陵区主要以水蚀为主,面蚀和沟蚀相伴发生,水土流失较重;北部以风蚀为主,兼有水蚀。全县的水土流失侵蚀模数平均为2 330 t/(km2·a),沟壑密度为0.4 km/km2。

1 水土流失现状

1.1 水土流失成因

彰武县处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延伸地带,风蚀、水蚀兼有。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有自然和人为两种。首先,春季多风少雨,蒸发量大,四级以上的大风80%集中在3—5月份,全年降水量69%集中在7—9月份。这种气候特点加剧了土壤干旱,干燥的风沙土被强劲的大风大面积剥蚀,使农田遭到不同程度的沙压、沙打、造成农田缺苗,甚至毁种,使农业产量低而不稳。其次,近几年树木进行大面积砍伐,荒地绝大部分被开垦起来,加之过度放牧,这种粗放式的经营和生产,不仅影响土地效益的发挥,而且使土地越种越薄,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1]。尤其到了雨季,由于雨量比较集中,地表植被较少,同样的加剧了水土流失。

1.2 水土流失的危害

首先是土壤的流失,使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农田表土层变薄,造成耕地有机质含量降低,肥力下降。由面蚀到沟蚀,使耕地无法耕种,逐步沙化。加之春季风剥沙压,使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牧场及荒山荒坡的水土流失,使植被覆盖度越来越小,水土流失不断加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在风力和水力的共同作用下,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泥沙汇入河道,不仅淤积河道,抬高河床,降低了水利、水保工程原有防洪标准,还会威胁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 治理成果

自1988年以来的20多年间,经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治理成果显著,尤其是近10 a,是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大发展的时期,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下,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土保持工程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特别是一些国家项目的实施,加快了治理速度,尤其近几年,通过经济转型、黑土地等国债治理项目,加大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工作力度,尤其是东西平小流域治理,受到了由朝鲜、法国、德国等外国专家及国际泥沙研究中心专家组成的国际泥沙考察团的充分肯定和好评,水利部、松辽委、省水利厅等有关领导考察后也给予了高度赞扬,所有这些,都为加快全县的水土流失治理步伐起到了带头和推动作用。随着水土保持治理面积的不断扩大,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到2010年末,全县还有水土流失面积为970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7%,20 a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17 674 hm2。水土保持点线工程:修谷坊3792座,塘坝31座,沟头防护26 km,作业路372 km,截水壕1 515 km,小河道治理4 km。累计完成土石方1 997万m3,投入人工609万个。

2000年彰武县被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彰武县的马家小流域被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

3 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3.1 加大领导力度,调动群众积极性,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涉及面广、跨学科多,而且治理工程的投入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宣传力度的加大,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培养树立治山、治水、治穷、致富的典型,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农村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仅2003~2005年实施的黑土地试点工程一个项目,当地人民群众总投工投入人工46.32万个,机械52 273台时。动土石方325万m3。项目实施后,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明显得到改善,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改良了生态环境,项目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3.2 贯彻水土保持方针,加大改革力度,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主导思想。

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中,始终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加大改革力度,改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改革投资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治理效益为中心,特别是“四荒”开发等一系列的治理方式的采取,适应了社会形势的发展,使水土保持工作的路子越走越宽。

3.3 依靠高新技术,提高科技含量,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有力支柱。

为了加快水土流失治理速度,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广泛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小流域治理示范工程的建立,小流域“金字塔”综合治理模式、沟壑梯级治理开发模式等课题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提高了水土保持工作水平,推进了水土流失的治理程度。

3.4 加大执法力度,注重监督管理,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有力保障

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是控制新增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多年来,坚持预防为主,治管并重,特别是执法监督体系的建立,加大了水土保持工程监管力度,极大地遏制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巩固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成果。

3.5 整合资金,多渠道投入,严格资金管理

在资金投入上,以往水土流失治理以水土保持部门单独进行治理工作,近年来,彰武县整合农业、林业、开发、农发财政资金,在充分利用国家资金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到水土保持工作中来。为将有限的资金使用好,对水土保持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格审批,做到资金及时、足额拨付。

3.6 完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

在工程建设中,成立由县长挂帅的项目工程领导小组,成员从各相关技术部门抽调,确定主要领导亲自抓,工程下设管理办公室,抽调技术骨干组成,负责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同时建立明确的分工制度,责任到人,落实奖惩制度,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实行项目区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报账制等制度。

依据水土保持建设项目特点,适时推行项目责任主体制。项目责任主体制明确了投资责任主体、工程施工责任主体,由项目责任主体对建设项目和筹划、筹资、建设实施直至生产经营及资产和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管理。

[1]潘庆海.水土流失导致的非安全问题与防治途径[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37(06):167.

猜你喜欢

彰武县水土保持全县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水土保持
对加快彰武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宁陵县举行中小学跳绳比赛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阜新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阜新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