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国家高标准农田灌排工程建设的主要思路
2014-04-02马建华邱锦辉孙萍萍
马建华,邱锦辉,孙萍萍
(1. 黑龙江省友谊农场水务局,黑龙江友谊155800;2. 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150090;3. 齐齐哈尔市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站,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5)
1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历史背景
农业早已定位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粮食需求量大,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 亿,粮食总需求量将达到7 亿t左右;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村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耕地面积将逐渐减少。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备受政府关注。
2009年中央1 号文件[1]中提出了将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中低产田改造的重要内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当年就开始组织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
2010年中央1 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把全国800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固的商品粮基地”[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灌排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全国灌溉面积达到0.663 亿hm2,2 万hm2以上的大型灌区总数达447 处,其中列入规划正在实施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就有393个。其他的相应灌排设施也都在大力发展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我国大多数的灌排面积,由于建设标准低,系统配套不完善,管理设施落后等原因,灌溉用水浪费严重,遇旱涝灾害往往不能正常发挥其灌排效益。
因此,提高灌排工程建设标准,建设水资源高效利用、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才能真正实现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意义。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3]明确指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4]中将“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重点措施之一,并提出了“鼓励和引导农民因地制宜使用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把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升到如此高度,并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提出是前所未有的。
这些重大决定和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农田灌排工程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工作目标等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我们水利工作者为我国灌排工程建设而贡献的决心和力量。
为了推进全国各地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又快又好发展,有必要对现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5]
2 高标准农田灌排工程建设的意义
高标准农田灌排工程是指灌排设施布置合理、配套齐全、运行安全、生产方便,能够满足农田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盐(碱)能控的要求,实现高产稳产、节水增效、水土保持、生态健康的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水源工程、灌排输配水工程、排水工程及田间工程等[6]。
我国高标准农田灌排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缺乏。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过程中,均将田间灌排工程作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各部委、各省市、各行业间实施的标准不统一。缺乏一套完整的高标准农田灌排工程建设标准体系,难以实现高标准农田灌排工程建设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整体推进[7]。
目前,全国农田灌排工程基础设施整体薄弱,一半以上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50% ~60%的中小型灌区存在设施不配套和老化失修等问题,排涝时田间积水迟迟不能排到下一级沟道,或者越级排水,形成冲刷淤积,影响下泄[8-9]。
农业灌溉总体节水水平不高,全国6000 万hm2有效灌溉面积中节水灌溉面积仅占46%,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不够,且区域发展不平衡。
田块小、不规范,权属复杂,管理不便。我国耕地田坎比例超过集约化水平中等国家一倍以上,耕地平均地块大小仅为0.087 hm2,不仅不适合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开展规模化作业,农田灌排水也极为不便,严重制约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发展。
因此迫切需要统一规划,小田并大田,降低田坎系数。同时实行规模化经营,完善农民合作社体制,修建灌排设施和必要的道路[10]。
资金投入与耕地资源不成比例。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耕地面积少,农业生产条件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例、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粮食单产也较高,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任务量少,资金充足。
而河南、吉林、湖北、湖南、新疆等省份耕地面积大,耕地后备资源丰富,农田水利和交通设施不健全,农田有效灌溉比例和粮食单产较低,这些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重,资金缺口大。另外,多数地区各个部门(包括发改委、水利、农发、土地)分别组织开展有关工作,资金没有整合,没有统一规划,难以发挥出投入产出的最大效益。
由此可见,抓好高标准农田灌排工程建设的意义非常重大,关系到13 亿多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需要开展专题研究,搞好顶层设计和规划,以整合和协调多部门共同建设[11]。
3 高标准农田灌排工程建设业已或正在实施的的步骤
高标准农田,指的是田地集中连片,农田水利灌排设施配套齐全;防洪标准、治涝标准、灌溉设计保证率均较高;地下水控制在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范围内;田间道路、防护林网布局合理;土壤肥力协调,能保持农作物高产稳产的农田[12-13]。
3.1 第一步
2009年和2010年中央1 号文件明确了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工作目标,近年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等国家部委以及各地方政府也围绕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发展规划。
2009年7月,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颁发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国农办[2009]163 号)。
2011年,国土资源部颁布了我国首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11]144 号)。
2012年,农业部颁布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2148—2012)。
从2009年—2011年,陆续有江苏、江西、宁夏、山东、四川等5 省出台了相关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
由此可见,各部、各省对高标准农田的建设非常重视;但缺乏一套完整的高标准农田灌排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应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从水利、农业、农机、科技、生态“五位一体”方面指导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3.2 第二步
高标准农田灌排工程建设投资和政策要往产粮大省、产粮大县倾斜。根据《中国粮食问题》(政府粮食白皮书),我国粮食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在土地面积减少和人口数量增大的条件下,只能通过提高单产来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把全国800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固的商品粮基地。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到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5 500 亿kg以上,确保谷物基本自给,确保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3.3 第三步
高标准农田灌排工程建设要按照发展现代化农业、绿色农业的总要求,以农田水利为基础;争取水利、农业、农机、林业、交通等综合配套设施,高标准地进行水田机林路“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理,建成“田城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单纯提高单产,更主要的是要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以此带动周边地区的农业快速发展。
应满足水源有保证,排水畅通,防洪标准高,节水效果明显,输配水损失和田间渗漏水,灌溉水利用系数高。生态环境良好,能有效控制农田水分养分流失,减少对周边水环境的污染。
农业方面采用测土施肥、叶龄诊断等高科技,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便于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农机方面要适当调整田块太少,充分发挥大机械的作用,提高效率。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将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
做好林网绿化、田间种花种草工作。建成花园式高标准农田,供人们参观学习带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道路交通要调整好白色路面,沙石路、土路的比例,既快捷方便又生态环保,与当地农村发展与农民生活相协调。
3.4 第四步
高标准农田灌排工程管理手段要自动化、信息化。
自动化是将农田的水情、墒情、苗情、肥情等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与处理,尽而达到灌溉排水远程控制,闸门自动启闭,土壤测土施肥,田间管理动态数据实时监测,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信息化是指以计算机与通讯网络为主体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过程。信息化是自动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自动化是信息化的结果和必然体现。
4 近期发展目标
目前,我国现有耕地1.217 亿hm2,高产田约3670 万hm2,其余均为中低产田,占70%。所以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任务十分艰巨。“十二五”期间将建成0.267 亿hm2高标准农田,到2020年,将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5 340 万hm2,平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 500 kg/hm2以上。
[1]中共中央.2009年中央1 号文件[S]. 北京:中共中央,2009.
[2]中共中央.2009年中央1 号文件[S]. 北京:中共中央,2010.
[3]中共中央.2009年中央1 号文件[S]. 北京:中共中央,2011.
[4]中共中央.2009年中央1 号文件[S]. 北京:中共中央,2012.
[5]白美健,刘群昌,江培福,等.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与思考[S]. 农村水利,2012(23):56-59.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GB50288—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7]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GB/T50363—2006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8]赵炎,乔义军,李怀刚. 肥城市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与管理[J]. 山东水利,2011(04):44-45.
[9]梁承龙,杜金萍,刘长花. 高唐县小农水重点县建管经验及建议[J]. 山东水利,2011(06):41-42.
[10]张胜,王亚联,阳丽. 江西:小农水大整合[J]. 新理财:政府理财,2010(01):32-33.
[11]祁葳,张东,宫晓婧. 天津市水资源现状和农业用水问题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09(06):21-23.
[12]赵鸣骥. 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J]. 中国财政,2010(10):30-32.
[13]冯建维. 北方地区小农水座谈会在哈尔滨召开[J]. 水利天地,2010(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