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要点及建议分析
2014-04-02于海洋孙本胜
于海洋,孙本胜
(辽宁润中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沈阳 110166)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要点及建议分析
于海洋,孙本胜
(辽宁润中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沈阳 110166)
大型现浇工程时,由于工程结构复杂、所处环境多变、几何尺寸长范围连续现浇,出现裂缝不可避免,采取相应的技术控制措施,可以使结构物的裂缝得到有效控制,使工程建设更加趋于完美。文章通过对当前裂缝修补技术发展现状及裂缝部位的分析,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有害裂缝控制要点,对裂缝控制提出建议。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要点;建议
1 裂缝部位及成因
结构物出现裂缝的原因分为由变形(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陷)引起的裂缝和由荷载引起的裂缝两大类,前者约占裂缝的80%~85%[1]。
1.1 温度裂缝
1.1.1 表面裂缝
混凝土浇筑后,其内部由于水化热温升,体积膨胀,如遇寒潮,气温骤降,表层降温收缩。内胀外缩,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层产生拉应力,且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当表层温度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允许抗拉强度时,将产生裂缝,形成表面裂缝[2]。
1.1.2 贯穿裂缝和深层裂缝
基础约束在混凝土升温膨胀期引起压应力,在降温收缩时引起拉应力,当此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允许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成为基础约束裂缝[3]。
由于这种裂缝自基础面向上开展,严重时可能贯穿整个坝段,故又称为贯穿裂缝。此种裂缝切割的深度可达3~5m以上,故又称为深层裂缝。
1.2 收缩裂缝
混凝土中含有大量孔隙、粗孔及毛细孔等。空隙中存在水分,水分的活动影响到混凝土的一系列性质。
在工程上,最常遇到的问题是与湿度变换有关的毛细收缩及吸附收缩。由于混凝土水分蒸发及含湿量的不均匀分布,形成湿度变化梯度,引起收缩应力,导致表面开裂。
混凝土所处大气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等都对收缩有影响,特别是风速的影响,对于风速风压都很大的露天建筑物,容易产生干缩裂缝。
1)水库工程围堤护坡混凝土浇筑后并没有严格按要求进行养护。一般来说膨胀混凝土淋水养护须7~14d,最少为7d,在混凝土终凝后2d即可开始浇水养护,而混凝土的膨胀值一般要14d才基本稳定。同时,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水化时需水量大,比普通混凝土更要加强养护,覆盖淋水,使其表面始终处于潮湿条件。
2)工程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塌落度大,稍加振捣即出现石子下沉,浆体上浮,时常有较多泌水,随着水分的蒸发,表面会出现塑性收缩裂缝。
3)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有多余水量,混凝土硬结后,比较容易出现干燥收缩裂缝。
1.3 沉缩裂缝
由于结构物所处的条件不良和支撑体不稳定或结构变形而发生裂缝,发生此种裂缝的场合是由于结构物的移动,也就是基础不稳定,或不均匀沉降,地基变形而发生的裂缝。
常见的有2种情况:
1)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地基夯实不到位,地基出现了不均匀沉降,使混凝土板由原来设计的均匀受力的弹性板变为简支板,形成混凝土板局部受拉状态,造成变形缝漏水,在冬季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护坡混凝土经冻胀出现裂缝。
2)由于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坝体地下水位较高,土体含水量大,坝体填筑完成后,坝基沉降尚未全部完成的情况下即转入混凝土坡面护砌,两工序间隔时间较短,坝体固结收缩,坝基沉降不均匀(中部沉降量较大,坝脚处沉降较小),现浇混凝土为刚性结构,变形很小,混凝土坝坡与坝体间形成间隙,也是造成冰压破坏的原因之一。
2 裂缝控制要点与建议
2.1 要点
要点主要有以下2项:
1)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薄壁结构,控制裂缝的主要因素是收缩,所以应分层散热浇灌,其后保湿养护是很重要的,无须专门的保温。
预防激烈的温度变化与湿度变化对控制裂缝是有利的,薄壁结构中要设法保证混凝土浇灌振捣的密实性。
2)合理设置变形缝是设计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它和引起漏水的裂缝问题密切相关,所以为了避免有害裂缝,要深入研究变形裂缝的合理间距。
2.2 建议
建议有以下5点:
2.2.1 预防
控制裂缝应该防患于未然,首先预防裂缝,防不住的就堵,堵不住再排,重点在预防,而不是后期修补。
2.2.2 处理裂缝原则
1)对于不影响承载力的裂缝,只进行封闭。
2)对于有强度要求的裂缝,采用化学灌浆补强。
3)对于有防水要求的裂缝,采用防渗堵漏。
2.2.3 大体积混凝土中裂缝控制
主要从降低温度应力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两方面着手:
1)做好冷却和保温,浇注前避免材料过热,浇筑后保温,降低温度应力和提高极限拉伸。降温冷却方面,采取保温及缓慢降温方法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急剧热扩散,延长混凝土散热时间,防止形成过大的温差而引起表面或贯穿裂缝。
2)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严格控制砂、石质量,限制含泥量,正确选用混凝土级配,适当掺用外加剂,减少用水量,改进混凝土浇灌工艺,可提高混凝土强度。适宜的温湿度养护能减少收缩,充分发挥水泥水化作用使混凝土强度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2.2.4 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早期沉缩裂缝处理
在设计和施工充分注意的情况下是可以避免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避免沉缩裂缝:
1)严格控制水灰比,宁可小一些。
2)振捣要密实,振捣时5~15s/次为宜。
3)凝固时间不宜过快。
4)混凝土下料不过快。
5)注意高低温季节给硬化带来的影响,采取适当措施缓凝。
6)施工中避免遭遇大风袭击,引起剧烈水份蒸发,形成上部和下部硬化不均和差异收缩。
7)加入减水剂和适量的粉煤灰,可减少沉缩量,促进工作性和流动性。
8)在混凝土浇灌1~2h后,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表面拍打振密。
9)避免过长时间的混凝土搅拌。
2.2.5 建筑材料的走向
现代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是“高强度”,创造高标号混凝土,发展的目的是节约材料和减轻自重。从结构的裂缝控制观点来看,高强的建筑材料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在设计强度的30%以内,材料已经开裂,而且高强材料往往伴随着脆性。有些工程,其结构强度远远未发挥出来的时候,因为开裂就进行了加固补强。提高混凝土的抗压标号对抗拉作用不大,所以建筑材料如能向提高“任性”的方向发展,将会有更大的国民经济意义。
[1]袁光裕.水利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41-42.
[2]鞠丽艳,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J].混凝土,2002(05):11-14.
[3]鞠丽艳,张雄.混凝土裂缝防治的两种新方法[J]施工技术,2002,31(07):28.
1007-7596(2014)10-0177-02
2014-03-24
于海洋(1975-),男,辽宁抚顺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水利运行管理工作;孙本胜(1971-),男,辽宁抚顺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水利行政管理工作。
TU755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