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技术探析
2014-04-02赵安福
赵安福
河南中平招标有限公司(467000)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技术探析
赵安福
河南中平招标有限公司(467000)
当前,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混凝土施工成为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施工质量会直接关系到建筑物质量的好坏。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工艺,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这里结合具体混凝土工程施工实例,对主要施工工艺技术进行分析。
混凝土;模板;浇筑;养护;工艺分析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项目地上6层,地下1层,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整个工程外墙采用混凝土建筑,以明缝分格,以暗缝作分块,成型后的混凝土表面不作任何修饰,强调混凝土的自然表现机理。为了保证清水混凝土表面平整清洁,色泽一致,具有耐污性、耐候性及耐久性,需要对整个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探究。
2 混凝土施工工艺
2.1 模板工程
2.1.1 模板工程的材料和模板体系构成
平面墙体、柱体清水墙面面板材料:采用Φ18mm厚、1 220 mm×2 440 mm杨木芯、覆膜、酚醛胶模板。模板面板采用18 mm厚的覆膜板,主肋为竖向50 mm×100 mm木方,水平方向采用Φ48 mm钢管作为横向背楞,对拉螺栓采用T14。外墙模板的支设是利用下层已浇混凝土墙体的最上一排穿墙孔眼,通过螺栓连接槽钢来达到模板支撑的操作面。在支设上层墙体模板时,主要通过螺栓连接,将模板与已浇混凝土墙体贴紧,并利用固定于模板板面的装饰条,杜绝模板下边沿错台、漏浆。贴紧前将墙面清理干净,以防因墙面与模板面之间夹渣的存在,产生漏浆现象。
2.1.2 钢木体系模板与普通模板接头处理
先浇筑独立柱至梁底标高,然后外墙及顶板一起浇筑,电梯井及楼梯一起浇筑。
1)独立柱底至±0.00 m标高之间的模板由现场采用光大模板进行配置,±0.00 m至梁底标高范围内采用钢木体系模板。
2)根据玻璃幕墙预埋件需要,对于外墙玻璃幕墙埋件凹进墙面的埋件进行认真施工。
3)在±0.00 m以下20 mm处,设一道20 mm宽、10 mm的深明缝。
4)现场配置的有清水饰面要求的混凝土模板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排板,保证暗(明)缝都能交圈。
5)钢木体系模板进场后,必须严格检查模板的加工精度,在现场进行预拼,检查暗缝能否交圈,预拼装完成后,在模板背面进行编号,现场吊装时按编号进行安装。
2.2 钢筋工程
本工程外露梁、柱、墙均为清水混凝土。为保证混凝土拆除模板后无露筋、保护层过簿现象,达到清水饰面效果,对钢筋的保护层除采用常规做法外,需从翻样、制作、绑扎三个环节层层控制。
2.2.1 钢筋翻样
翻样时必须考虑钢筋的叠放位置和穿插顺序,并考虑钢筋的占位避让关系以确定加工尺寸。应重点考虑钢筋接头形式、接头位置、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等对钢筋绑扎影响的控制点。通长钢筋应考虑端部弯头方向控制,以保证钢筋总长度及钢筋位置准确。
2.2.2 制作
各种钢筋下料及成型的第一件产品必须自检无误后方可成批生产,外形尺寸较复杂的应由配料工长和质检员检查认可后方可继续生产。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允许偏差在-10 mm、+4 mm之内,箍筋(拉钩)内净尺寸允许偏差在-3 mm、+ 2 mm之内。
2.2.3 钢筋绑扎
墙体钢筋绑扎时应将扎丝多余部分向内弯折,以免因外露造成锈斑,双排筋外侧对应绑15 mm厚塑料垫块,间距800 mm×800 mm,呈梅花形布置。墙体水平筋绑扎时多绑两道定位筋,高出板面400 mm,以防止墙体插筋移位,后浇带处墙筋增加两道竖向定位筋,楼板混凝土上放线后校正墙插筋和下层伸出墙筋,发现移位后,可将钢筋按1:6的比例上弯,使其就位,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在墙筋绑扎完毕后,校正门窗洞口节点的主筋位置,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可在洞口的暗柱筋上打好标高线,以控制保护层的厚度。同时为防止门窗移位,在安装门窗框的同时,用Φ12 mm钢筋(端头刷防锈漆)在洞口焊好上、中、下三道限位筋,将限位筋焊在墙体水平筋的附加筋上,严禁焊在暗柱主筋上。因中筒竖向结构为剪力墙,为保证墙体双层钢筋横平竖直、间距均匀正确,采用了梯形支撑筋,梯形支撑筋比原设计钢筋提高一级。支撑筋在墙顶通长设置,在墙体中间间隔设置,竖向间距为1 500 mm,水平间距为1 200 mm。
2.3 混凝土工程
为保证混凝土饰面效果,混凝土工程需从材料、浇筑、养护三个方面着手控制。
2.3.1 商品混凝土材料
经考察及试验,针对本工程的特珠要求,拟定相应的混凝土浇筑以汽车泵为主、塔吊为辅的方式浇筑。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顺利进行,要求入泵时坍落度严格控制在13~15 cm。混凝土搅拌站应根据气温条件、运输时间、运输道路的距离、砂石含水率变化、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等情况,适当地对原配合比进行微调,以确保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能够满足施工生产需要,保证混凝土不泌水、不离析,色泽保持一致,以确保混凝土供应质量。
2.3.2 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有专人对钢筋、模板、支撑系统进行检查,一旦移位、变形或者松动要马上修复。顶板钢筋的水平骨架,应有足够的钢筋撑脚或钢支架,钢筋重要节点应采取加固措施。在不良天气施工应做好防雨措施,准备足够的防雨布,遮盖工作面,防止雨水对新浇混凝土的冲刷。与此同时,要事先观察好钢筋的情况,墙体根部的木屑等杂物必须通过预留口清扫干净。对钢筋较密处预备好30 mm振捣棒。将模板下口用海绵条封堵密实,并用砂浆封堵模板根部,防止漏浆。墙体混凝土浇筑流向以角部为起点,先在根部浇筑1~2 c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用铁锹均匀注入,注意不能用吊斗或泵管直接倾入模板内,以免砂浆溅到模板上凝固,导致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形成小斑点。砂浆不得铺太早或太开,以免在砂浆和混凝土之间形成冷缝,影响观感,应随铺砂浆随下料。砂浆投放点与混凝土浇筑点距离控制在3 m左右为宜。
振捣棒移动间距为40 cm,在钢筋较密的情况下移动间距可控制在30 cm左右。浇筑门窗洞口时,沿洞口两侧均匀对称下料,振捣棒距洞边30cm以上,宜从两侧同时振捣。为防止洞口变形,大洞口(大于1.5 m)下部模板应开洞,并补充混凝土及振捣。浇筑过程中可用小锤敲击模板侧面检查,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不得出现漏振、欠振或过振。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剪力墙底层混凝土振捣时间控制在50 s,上层混凝土表面应以出现翻浆、不再有显著下沉、不再有大量气泡上冒为准。根据结构特点,南北两侧窗下梁浇筑需分两步:第一步,浇筑窗下梁至板面;第二步,浇筑窗下梁板面以上部分。第二步混凝土必须在第一步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以免上下层混凝土出现冷缝。对水平结构浇筑采用赶浆法。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第二层料,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振动钢筋及预埋件来辅助下料。遇有梁柱节点或钢筋较密时,振捣棒移动间距约为20 cm,同时用30 mm振捣棒振捣。
2.3.3 混凝土的养护
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拆模时间,拆模时间应能保证拆模后墙体不掉角、不起皮,必须以同条件试块实验为准。本工程清水混凝土拆模依据以同条件试块强度达到3 MPa为准。标准层墙体和窗下梁外侧拆模板之前就应对混凝土充分洒水进行养护,使水分通过混凝土和模板的间隙渗入混凝土中,待拆模后,在混凝土表面再洒一次水,然后用塑料薄膜包裹,边角接茬部位要严密并压实,养护时间不少于7 d。另外,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养护不得洒水,在拆除模板后,最好马上覆盖塑料薄膜,塑料薄膜表面再加盖两层阻燃草帘,边角接茬部位要严密并压实。
2.4 成品保护
1)每次浇筑混凝土前,在下口处用三夹板做一个50~100 mm的檐口,防止水泥浆污染下层墙面,对浇筑时偶尔出现的流淌的砂浆应立即擦洗干净。
2)混凝土拆模时应先退出对拉螺栓的两端扣件再拆模,拆下的模板应轻拆轻放。拆模时,不得碰撞清水混凝土结构。
3)混凝土拆模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先涂刷养护剂,将彩条编织布自明缝处用尼龙绳从穿墙孔处固定,彩条布上口应封严,覆盖混凝土面以防污染。
3 结语
由于施工之前方案详细、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以及施工完成后精致保护等各道工序控制到位,本项目的清水混凝土最终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业主及相关单位的一致认可,相关施工工艺可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