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毒清肠汤治疗中晚期大肠癌28例疗效观察

2014-04-02尹志秀

黑龙江中医药 2014年5期
关键词:癌肿大肠癌腺癌

花 明 尹志秀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24021)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肛管癌3 个部分,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北美、西欧、北欧、新西兰等,大肠癌往往占肿瘤发病的第一、二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威胁着人民的生命。由于大肠癌早期多无症状,临床上如出现症状及体征,多数已属中晚期肿瘤,较多的病人已失去手术机会,并且由于体质下降因素,多数中晚期患者不能承受化疗及放疗。我们自2008年至今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辨证与辨病施治相结合,治疗大肠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本科符合上述要求的28 例大肠癌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 例中,男性17 例,女性11 例,年龄最小38 岁,最大73 岁,其中31~40 岁2 例,41~50 岁3 例,51~60岁10 例,61~70 岁11 例,71~78 岁2 例。

1.2 诊断及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诊断标准[1]进行诊断。

1.2.2 病例选择标准按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中晚期的大肠癌患者,卡氏评分[2]大于或等于50 分,预计生存期大于2 个月,自愿接受药物治疗。其中直肠癌17 例,乙状结肠癌11 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活检证实。病理类型为腺癌21 例,息肉癌变4 例,类癌2 例,恶性黑色素瘤l 例

本组病例均经肛门直肠指检与肠镜检查。癌肿浸润直肠或乙状结肠肠壁周径1/4 以下者1 例,1/4~1/2 者9 例,1/2~全周者18 例,活动性差或完全固定。其中行结、直肠肿瘤根治切除术18 例,剖腹探查因癌肿已广泛转移不能切除者5 例,癌肿已广泛转移行姑息性手术切除者2 例。伴有肝、肺转移者3 例。

1.2 治疗方法

l.2.1 基本方(解毒清肠汤) 白花蛇舌草30g,菝葜15g,金荞麦30g,大红藤15g,苦参15g,生苡仁30g,丹参15g,当归10g,八月扎15g,广木香10g,乌梅肉10g,瓜蒌仁20g,白茅根30g,凤尾草15g,贯仲炭15g,半枝莲20g,半边莲20g,三七末3g,壁虎4.5g(研粉分三次吞服)。

1.2.2 辨证加减法 气虚加黄芪、党参、白术;伴有脾肾阳虚者,常配伍熟附块、补骨脂、菟丝子、肉豆蔻等药物;血虚加当归、白芍、阿胶;阴虚加北沙参、麦冬、川石斛、生地、鳖甲,便脓血加生地榆、槐花炭、血见愁、乌蔹莓;肛门坠涨伴里急后重者加葛根,苦参、黄柏、黄连:便次多加诃子、补骨脂、赤石脂、禹余粮,御米壳;大便秘结体实者加生大黄、枳实、元明粉,体虚便秘者加柏子仁、郁李仁、火麻仁,腹部肿块加夏枯草、海藻、昆布、生牡蛎。

1.2.3 用法:水煎,每日1 剂,口服,30 天为一疗程。并将本方煎剂的1/3(约200 毫升)保留灌肠,每日2 次。

2 治疗效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2.1.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3]①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并持续4 周以上,无新病灶出现;②部分缓解(PR):肿瘤两径乘积减少50%以上并持续4 周以上,无新病灶出现;③无变化(NC):肿瘤两径乘积减少50%以下或增大25%以上持续4 周以上,无新病灶出现;④恶化(PD):肿瘤两径乘积增大25%以上或有新病灶出现。

2.1.2 中医证候症状评定标准 按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值的变化评定疗效,分为症状基本消失、显效、有效、无效4 级:①症状基本消失:治疗后症状消失,积分降至零;②显效:部分症状消失,积分降低2/3 以上;③有效:症状好转,积分降低1/3~2/3;④无效:无明显改善,积分不变或降低不足1/3。

2.1.3 生活质量评定 以卡氏评分标准[2],治疗前后分别予以计分,治疗后计分提高10分者为提高,减少10分者为降低,增高或减少小于10 分者为稳定。

2.2 治疗结果

2.2.1 临床疗效

治疗2 个疗程后,28 例中完全缓解(CR)2 例(占7%),部分缓解(PR)12 例(占43%),无变化(NC)10 例(占36%),恶化(PD)4 例(占14%)。

2.2.2 中医证候症状疗效

治疗2 疗程后,28 例中症状基本消失3 例(占11%),显效9 例(占32%),有效12 例(占43%),无效4 例(占14%)。

2.2.3 生活质量

治疗2疗程后,生活质量提高15例(占54%),稳定9例(占32%),降低4 例(占14%)。

3 典型病例

病例一:王XX,女,67 岁,病历号2010190,诊断为直肠腺癌。患者因3 个月来,大便变细,次数较多,日约十余次,消瘦明显,于2010年06月11日在xxx 医院行乙状结肠镜检查:“距肛门6-8 厘米,见直肠周径2/3 有环形肿物,表面已有糜烂”,取活检经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病理号1-3887)。同年07月05日在XX 医院肛检,示直肠菜花样病变约3×2.5 厘米大小。因患者拒绝手术,于2010年8月15日来我院就诊。中医辨证属脾气虚弱、湿毒挟热下注肠道,治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化瘀消积治疗,并用5-氟脲嘧啶治疗,总量15g。3 个月后在XX 医院复查,肿块未见缩小。停用化疗,单纯应用中草药治疗,胃纳转佳,大便渐粗,日行1 次。2 个月后,在本院作乙状结肠镜检查:“距肛门8 厘米,右侧有硬结,表光滑,无出血,质硬,范围约2 厘米直径大小。”肿块较前缩小,继续原方治疗。2011年07月12日、2012年04月05日、2013年05月22日乙状结肠镜检查,均示;“肠镜顺利插进15 厘米,粘膜滑,无血迹,无新生物等特殊发现。全身情况佳,体重增,2013年后,自行停药。患者来我院治疗5年余,治后直肠癌块逐渐缩小而消失,取得显著效果。

病例二:杭XX,女,38 岁,病历号2011216,为直肠腺癌。患者因腹泻,粘冻如脓,左下腹部疼痛3 个月经xx 医院住院检查,诊断为直肠腺癌。于2011年月07日在该院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肿瘤位于直肠中1/3 处,肿块5×5×4 厘米,与左侧卵巢之间紧密粘连不能分离,肿块和骶尾部也紧密相沼,无法切除,取活检病理报告为“腺癌”,诊断为直肠腺癌,广泛转移。于2011年08月02日来我院肛肠科门诊。主诉大便溏薄,有粘冻似脓样,里急后重,胃纳差,腰酸,神疲乏力,左下腹部隐痛, 脉细软,舌苔薄白。当时辨证为脾肾两虚,湿毒蕴结于肠,经予益气健脾,解毒消积的中草药治疗后,大便成形,胃纳转佳,形体渐胖,体重增加12 斤,精神佳,活动如健康人,治疗迄今已3年余,仍在继续中药治疗观察中。

4 体会

(1)《景岳全书·积聚》篇说:“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盖脾虚则中焦不运,肾虚则下焦不化,正气不行则邪气得以居之。”又如《外科正宗,脏毒论》云;“又有生平情性暴急,纵食膏粱,或兼补术;蕴毒结于脏腑,火热流注肛门,结而为肿。其患痛连小腹,肛门坠重,二便乖违,或泻或秘,肛门内蚀,串烂经络,污水流通大孔,无奈饮食不餐,作渴之甚,凡犯此未得见其有生。”从以上这些论述中中我们清楚地看到,祖国医学对于“积聚“、“脏毒”症状的描写,与现代医学的大肠癌有部分内容十分相似。祖国医学认为“脏毒”、“积聚”的产生,或由于热毒蕴结,火热流注,或由于湿热下注等等,而把湿热火毒的形成及流注肠道,又归之于素体脾肾不足,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总之,我们认为湿热、火毒、瘀滞属病之标;脾虚、肾亏、正气不足乃是病之本。基于对大肠癌发病的认识,我们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为原则,选用既符合中医治则,又经药理筛选有抗癌或抑癌作用的清热、解毒、利湿、理气、化瘀的中草药组成基本方,同时注意适当加入扶正培本和抑制肿瘤生长的药物进行治疗,从而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延长了晚期癌症患者的存活率。同时有部分患者获得了病灶稳定、缩小甚至消失而治愈的疗效。

(2)在大肠癌中“肛门坠痛”与“泄泻”是两个常见的症状,我们分别采用“通下”,“升提”、“收敛”的方法进行治疗,收到了一定效果。大肠癌可因湿毒蕴结大肠而致便秘、里急后重、腹胀腹痛等症状,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治疗常用“通下”法,就是选用清热泻下、攻积导滞的生大黄、玄明粉、枳实、瓜蒌仁等药物,以期达到荡涤湿热毒邪、清除宿滞瘀血、减轻局部炎症水肿的功效。大肠癌患者多由脾肾阳虚、中气下陷而致泄泻。临诊时我们往往应用“升提”法及“收敛”法。“升提”法是选用益气升阳、温肾固脱的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桔梗、升麻、补骨脂、菟丝子等。“收敛”法是选用具有收涩敛肠功效的药物如乌梅、诃子、赤石脂、禹余粮等,以期达到涩肠敛泻的目的。不过“升提”法与“收敛”法,在脾肾阳虚、中气下陷而致泄泻的患者中,两者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经常同时配合应用。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对于大肠癌出现泄泻症状的患者不能一概归之于虚,而滥用补涩方法,因为湿热下注致传化失常,亦可致泻。因此对于大肠癌出现的泄泻症症状必须仔细辨证,分清寒热虚实。大便溏泄而不臭,伴有纳少、神疲、腰酸、畏寒、脉软者为脾肾阳虚,运化失常之故,应采用“升提”法、“收敛”法。对泄泻频作,泻而不爽,伴有里急后重、腹胀腹痛、肛门热灼、便脓血而恶臭者,则为湿热蕴结、气机不利所致,必须应用通因通用的原则,采用下法,使肠中蕴结之湿热滞毒冲扫干净,则不止泻而泻止。另外尚须提及的是,对于大肠癌我们往往采用内服与灌肠双管齐下的方法,使药物与癌肿直接接触,更进一步发挥了药物的作用,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关于大肠癌的分期,目前大多按照Dukes 分期法。即从外科切除的大肠癌标本中癌肿局部浸润和经淋巴扩散范围来分期。由于广大基层群众受保健意识及经济原因所限,大肠癌往往发现时已到晚期,由于本组病例多是不愿手术或不能手术的病例,只有少部分病例作过剖腹探查,因此我们只能以肛检和肠镜检测来了解病灶范围。在28 例中有60%患者的病变侵犯肠腔周径在在1/2 以上,且活动性差,或完全固定。即使病变侵犯肠腔周径在1/2 以下的10 例中,有5 例曾经作过剖腹探查,也因广泛转移而不能切除,所以本组病例大多已属晚期。对这些病例我们以中医中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为目前治疗大肠癌提供了一种治疗手段和有效的途径。但是我们认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争取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如能应用中医中药,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控制残留的癌肿,将有助于疗效的进一步提高。

[1]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521

[2] 孙燕,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第三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1993172

猜你喜欢

癌肿大肠癌腺癌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血必净在用于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术后ICU脓毒症中的效果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GS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
老年胃腺癌中FOXO3a、PTEN和E-cadherin表达的关系
裴正学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
忌口与否 请君斟酌
一种特殊的癌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