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太行山区野生冬凌草的分布与应用现状※
2014-04-02王丽芳付正良孔增科贺伟丽王文兰付彩文
王丽芳 付正良 孔增科 贺伟丽 王文兰 付彩文
(河北省涉县中医院药理研究室,河北 涉县 056400)
冀南太行山区野生冬凌草的分布与应用现状※
王丽芳 付正良1孔增科2贺伟丽3王文兰4付彩文5
(河北省涉县中医院药理研究室,河北 涉县 056400)
冬凌草;河南;河北;植物,药用;唇形科
冀南太行山区,山高峰多,沟谷纵横,四季变化分明,蕴藏了丰富的野生药材资源。近年我们在当地进行野生药材资源分布调查工作中发现,冀南地区野生冬凌草资源非常丰富。
冬凌草一药历代本草未见收载。上世纪70年代初,从河南民间草药发掘出来,现已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民间又称冰凌草、六月令、雪花草等。冬凌草特别之处在于每到霜降后,其茎上结有银白色冰片,薄如蝉翼,风吹不落,随风摇曳,日出后闪闪发光(见插2,图1),所以又称冰凌花、冰凌草,极具观赏价值。
冬凌草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碎米桠Rabdosiarubescens(Hemsl.)Hara的干燥地上部分[1]。小灌木,高30~100cm。茎直立,四棱形,根状茎木质化。叶对生,近菱形,基部下延成假翅,下面被灰白色短柔毛,边缘具粗齿,聚伞花序3~7花,在枝顶组成窄圆锥花序。花萼钟形,带紫红色,上唇3齿,下唇2齿;花冠淡兰色至淡紫红色,二唇形,上唇外反,先端具4圆裂,下唇通常较上唇长,全缘,花冠基部上方常呈浅囊状;雄蕊4,2强,伸出花冠外,花柱先端2浅裂,花盘杯状。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褐色(见插2,图2)。花期8~10月,果期9~11月[2]。气微香,性微寒,味苦、甘。
1 分布情况
近年我们在野外调查研究中发现,冀南地区野生冬凌草资源分布广泛,生于海拔400~1150m的山野路旁、山谷,分布于疏林下、灌木丛等阴凉环境中。尤其是冀南辖域涉县、武安市、磁县、河南林州市、山西黎城县、左权县有大面积分布。涉县涉城镇韩王山、辽城乡、合漳乡、关防乡和磁县陶泉乡更是分布密集,产量很高,与其山谷阴凉,空气清新无污染,温度、湿度适宜有关。我们在2009年秋季的野外调查中,在涉县韩王山、合漳乡东沟等地还发现了冬凌草的变种。该变种的主要特点是植株较矮小,叶缘红色,叶细长,其品质研究在进一步探索中。
2 药物作用
冬凌草在太行山地区民间自古以来就有运用,山区的人民使用冬凌草治疗“噎嗝症”(食管癌)的历史久远。因其清热解毒、清咽利喉、消肿止痛的功效明显,产区百姓习惯每年夏秋采收一些冬凌草,晒干后切段,遇有伤风感冒、咽喉肿痛时,便以茶饮,效果佳。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记载,冬凌草性微寒,味苦、甘。归肺、胃、肝经。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癥瘕痞块,蛇虫咬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冬凌草主要成分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迷迭香酸,具有显著抗癌、抑菌、抗炎等生理活性,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显著抑制或杀伤作用;对甲型、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及慢性气管炎等亦有良好疗效。冬凌草对多种肿瘤疾病有效,对肺癌、食管癌、艾氏腹水癌、肝癌等多种常见肿瘤的抑瘤率大大高于其他植物抗癌药,尤以治疗早期食管癌疗效较明显。这是一般抗癌药物所不及的。冬凌草在治疗白血病、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协同增效及降血脂、降血压、延缓衰老和对食管上皮重度增生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3]。
3 采收期
为探讨冀南地区冬凌草何时采收质量最好,我们进行了不同采收期冬凌草的质量考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同一产区的冬凌草在不同采收期所含有效成分冬凌草甲素的含量有明显的区别,8、9月份采收的冬凌草中冬凌草甲素含量为0.385%和0.338%,明显高于其他月份,说明冬凌草的最佳采收期为8、9月份。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冬凌草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割”基本一致[1],且对冬凌草采收月份更加明确、具体。8、9月份采收的冬凌草中不存干枯枝、茎,且处于植物生长旺期,这是8、9月份冬凌草甲素含量高的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冬凌草药用部位为地上部分,要求冬凌草甲素不得少于0.25%。研究还发现,9月冬凌草叶中冬凌草甲素的含量为0.551%,明显高于同期冬凌草的干燥地上部分[4]。这项研究既证明了冀南冬凌草无论地上部分还是叶,都是品质优良的药材,又表明了为保证冬凌草的质量与用药效果,药品标准中增加冬凌草叶限量检查的必要性。
4 易混淆品鉴别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产区百姓在采割和应用冬凌草时易与马鞭草科植物三花莸CaryopteristernifloraMaxim.相混淆。冬凌草与三花莸叶形有相似之处,且经常混生一处,采挖和临床应用中常有误采误用情况发生。其植物生态的区别为冬凌草全株高30~100cm。茎四棱形。叶近菱形,叶柄长1.5~2.5cm;急缩下延成假翅,下面被灰白色短柔毛,边缘具粗齿,聚伞花序3~7花,在枝顶组成窄圆锥花序。花萼钟形,花冠淡兰色至淡紫红色气微香,味苦、甘。三花莸全株高30~50cm。茎类圆形。叶卵圆形,叶柄长0.2~0.5cm;伞状花序腋生,通常3花,偶为1或5花;花冠紫红色或淡红色,先端5裂,二唇形。气微,味淡(见插2,图3)。其饮片性状鉴别要点如下:冬凌草饮片为茎、叶、花混合的不规则的段。茎近圆形或方柱形,表面灰棕色、灰褐色或红紫色。质硬脆,木质,切面淡黄色。叶柄长1~2.5cm;叶片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卵形菱状,长2~6cm,宽1.5~3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急缩下延成假翅,边缘具粗锯齿;上表面棕绿色,下表面淡绿色,沿叶脉被疏柔毛。聚伞状花序,花冠二唇形。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淡褐色(见插2,图4)。气微香,味苦、甘。
三花莸(六月寒)饮片为根、茎、叶、花混合的不规则段。除根外,全体被白色短毛。茎段呈四棱形,外表面灰褐色或红紫色。质硬脆;木质,切面淡黄白色。叶柄呈圆形,长约0.5cm;叶片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长卵形,长1.5~4cm,宽1~3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钝锯齿,略带紫色,两面均被柔毛和腺点,背面较密。伞状花序腋生,花序梗长1~3cm;通常3花,偶为1或5花;花冠紫红色或淡红色,先端5裂,二唇形。蒴果成熟后四瓣裂,倒卵状舟形(见插2,图5)。气微,味淡[5-6]。为保证临床正确用药和开发利用该药物资源,应注意鉴别其真伪,防止误用、错用。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06-107.
[2] 肖培根.新编中药志:第三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9-73.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50-154.
[4] 宋俊骊,余卫兵,孔增科,等.冀南地区不同采收期冬凌草的质量考察[J].河北医药,2009,31(23):3299-3300.
[5] 付正良,孔增科.涉县中药志[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4:101.
[6] 孔增科,付正良.冬凌草及其伪品三花莸的鉴别研究[C]//第二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陇西:中国商品研究编辑委员会,2011:119-120.
(本文编辑:曹志娟)
※ 项目来源: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2008年度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 (编号:2008056)
王丽芳(1979—),女,主管中药师。从事中药药理、中药品质鉴定工作。
R979.1;R931.12
A
1002-2619(2014)09-1376-02
2014-04-15)
合理用药与不良反应
1 河北省涉县中医院,河北 涉县 056400
2 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1
3 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药剂科,河北 邯郸 056001
4 河北省涉县中医院内科,河北 涉县 056400
5 河北省涉县医院,河北 涉县 05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