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MP-1、IL-6及VEGF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

2014-04-02马春利

医学综述 2014年21期
关键词:川崎内径急性期

马春利,薛 满

(宝鸡市人民医院儿科,陕西 宝鸡 721000)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其基本病理改变是全身性血管炎,最主要和严重的并发症是合并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早期表现为冠状动脉炎及冠状动脉扩张,后期表现为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瘤甚至猝死[1-2],受累患儿中约有5%最终出现严重的CAL[3],是引发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CAL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时期川崎病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1,MMP-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探讨其在小儿川崎病CAL中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54例作为川崎病组,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7个月至8岁,平均年龄(4.4±1.4)岁。患儿病程分为急性期(3~10 d;起病至静脉注射液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和缓解期(>21 d)。静脉注射液免疫球蛋白治疗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情况,将川崎病患儿分为CAL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7个月至8岁,平均(4.1±1.4)岁;无冠状动脉损伤(not coronary artery lesions,NCAL)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8个月至7岁,平均(4.1±1.4)岁。并且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健康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6个月至7岁,平均(4.2±1.3)岁。各组间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川崎病诊断标准[4]:①持续发热5 d以上;②双眼球结膜充血;③口唇和口腔改变,唇干裂鲜红,草莓舌,口腔及咽黏膜弥漫性充血;④多形性红斑或猩红热样皮疹;⑤四肢末端改变,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掌趾及指趾末端红斑,恢复期甲床皮肤移行处膜样蜕皮;⑥急性非化脓性颈淋巴结炎。以上6项中含有5项即可诊断。

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标准[5]:①正常(0度)为血管壁灰度增强,冠状动脉内径正常,1~3岁<3.5 mm或冠状动脉内径与主动脉根部内径之比各年龄组均<0.3;②轻度(Ⅰ度)为冠状动脉扩张明显但局限,冠状动脉内径<4 mm;③中度(Ⅱ度)为内径4~7 mm,可单处、多处或弥漫性;④重度(Ⅲ度)为巨大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内径≥8 mm,弥漫性或累及1支以上。

1.3治疗方法 入院明确诊断后给予免疫球蛋白(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118355)1.0~2.0 g/kg,静脉滴注,连用2 d,同时口服阿司匹林(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0503A)50 mg/(kg·d)治疗。

1.4血液样本采集 分别采集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时静脉血及健康对照组儿童静脉血4~5 mL,用微量移液器取留取血清1~2 mL,-80 ℃保存待测。实验过程中血标本采集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且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均由监护人代为签署知情同意书。

1.5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血清MMP-1、IL-6及VEGF水平。MMP-1与IL-6试剂盒购自美国R&D公司(批号:028649),VEGF试剂盒购自上海沪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10566)。实验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后在Infinite F200型多功能酶标仪(瑞士Tecan公司)上进行检测。应用ALCYON300(雅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雅培生化试剂(批号:453A5)检测川崎病患儿血清白蛋白水平,应用德国拜耳公司ADVIA70全自动学细胞分析仪测定患儿血白细胞水平。

2 结 果

2.1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清MMP-1、IL-6及VEGF水平变化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清MMP-1、IL-6及VEGF,白细胞,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缓解期血清MMP-1、IL-6及VEGF,白细胞,白蛋白水平均有显著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表1)。

2.2川崎病患儿CAL组与NCAL组血清MMP-1、IL-6及VEGF水平比较 无论急性期还是缓解期,CAL组MMP-1、IL-6及VEGF水平均高于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MMP-1、IL-6及VEGF水平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MP-1及IL-6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69,P<0.05;r=0.78,P<0.01),然而,VEGF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63,P<0.01)。

表1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清MMP-1、IL-6及VEGF水平变化

表2 川崎病患儿CAL组与NCAL组血清MMP-1、IL-6及VEGF水平比较

CAL:合并冠状动脉损伤;NCAL:无冠状动脉损伤

3 讨 论

川崎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主要累及中小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最易受累,其严重程度是决定川崎病预后的主要因素[6]。然而,截至目前川崎病CAL的发生机制还不清楚。近年研究表明,川崎病患儿体内单核/巨噬细胞大量激活,产生大量炎性细胞因子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7],导致细胞外基质代谢紊乱、血管基膜破坏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凋亡和迁移以及血管结构重建等病理变化,最终促使冠状动脉早期炎症及扩张,晚期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瘤等[8]。

MMP-1又称间质胶原酶,是MMPs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研究发现MMP-1参与多种炎性反应,与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在腹主动脉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时MMP-1表达明显增加[9-10]。IL-6主要来源于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是一种重要的促炎性因子[11],其过度表达可导致细胞损伤,多项研究表明[12-13],川崎病患儿血浆IL-6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儿童明显增高,提示其可能参与川崎病的发生。VEGF是一种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的多功能糖蛋白,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裂及增加微血管通透性等功能。Ueno等[14]通过研究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管炎,发现血清VEGF水平异常增高,并发CAL者增高更加明显。

基于以上炎症因子的作用及相关研究,本试验观察川崎病患儿不同时期(急性期及缓解期)血清MMP-1、IL-6及VEGF水平,发现其较健康对照儿童显著升高,与先前研究结果[6,11]一致。同时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伴有CAL的川崎病患儿血清MMP-1、IL-6及VEGF水平升高较NCAL者更为显著。另外,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MP-1和IL-6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而VEGF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

综上所述,川崎病时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大量增殖与活化,致与血管炎症相关的MMP-1、IL-6及VEGF水平明显增加,且与病变呈趋势一致的动态变化,表明三者水平的增高可能参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对于怀疑川崎病的患儿,联合测定血清MMP-1、IL-6及VEGF水平,可作为诊断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损害的可靠实验室指标,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冠状动脉损害提供依据。

[1] 汪芸,马官福,伏瑾,等.川崎病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9):632-633.

[2] 白凤芝,杨绍娟,吴晓冬,等.外周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9对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4):490-492.

[3] 黄国英.川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5):390-391.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免疫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川崎病专题讨论会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1):826-830.

[5]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8-705.

[6] 赵立剑,韩波.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62-64.

[7] 孙飞,邱雅铮,魏扬,等.川崎病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CD16+表达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9):668-669.

[8] 张缨,李祥周,张细乾,等.川崎病的临床病例观察及文献复习[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9,25(2):192-194.

[8] Lau AC,Rosenber H,Duong TT,etal.Elatolytic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and coronary outcome in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J].Pediatr Res,2007,61(6):710-715.

[9] Wang W,Zhang HT,Yang XL.Effect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and their inhibitors on atrial myocardial structural remodeling[J].J Cardiovasc Med (Hagerstown),2013,14(4):265-269.

[10] Ogita M,Miyauchi K,Morimoto T,etal.Association between circulating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levels and coronary plaque regression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ubanalysis of the JAPAN-ACS study[J].Atherosclerosis,2013,226(1):275-280.

[12] Shimizu C,Matsubara T,Onouchi Y,etal.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haplotypes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 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J].J Hum Genet,2010,55(12):779-784.

[11] Tan Z,Yuan Y,Chen S,etal.Plasma 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TNF-a and IL-6 in Kawasaki disease[J].Indain Pediatr,2013,50(5):501-503.

[12] Jia S,Li C,Wang G,etal.The T helper type 17/regulatory T cell imbalanc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Kawasaki disease[J].Clin Exp Immunol,2011,162(1):131-137.

[13] Wang Y,Wang W,Gong F,etal.Evaluation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resistance and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in relation to Th1/Th2 cytokine profiles in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J].Arthritis Rheum,2013,65(3):805-814.

[14] Ueno K,Nomura Y,Hashiguchi T,etal.Platelet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s a useful predict for prognosis in Kawasaki syndrome[J].Br J Haematol,2010,148(2):285-292.

猜你喜欢

川崎内径急性期
◆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春季当心小儿川崎病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33例早期诊治分析
川崎病5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