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思路

2014-04-02彭利萍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4年5期
关键词:资产单位成本

彭利萍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思路

彭利萍

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创新的思路提出了资产配置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使用与成本管理相结合以及绩效管理等措施,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成本;预算

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应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动手实践能力。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注定了高职院校的实验仪器设备投入较大,国家对高职院校除了生均财政拨款的投入外,也主要以改善实习实训条件为目的的固定资产设备购置的投入,如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均一次性投入几千万元的设备购置经费;财政专项拨款也主要是实验设备购置的投入。正因为如此,固定资产在高职院校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一般占到60%以上,而我院固定资产占到了资产总额的84%。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对于高职的存续发展、人才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管理现状令人堪忧。

一、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1.固定资产配置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以重庆市为例,共有高校59所,其中高职院校就有32所,高职学生数也占一半左右,很多高职院校学生规模都已上万人。由于规模较大,在内部管理上实行院系二级管理,对固定资产也实行分级管理。各二级单位为了方便完成自己部门的工作目标,盲目超配或抢占更多的固定资产,在设备配置上存在本位主义思想,“攀高求洋”、“贪大求奢”,片面追求“小而全,大而全”,无视学院资源的有效性和整体性。

2.固定资产使用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作为非盈利性公共组织,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学生学费等非偿还性资金,学校管理者没有利润的业绩要求,也没有教育成本管理意识。存在无休止地追求办学资源的无穷占有,而这些设备在购置之后,无论是经济功能还是实体功能使用效率极为低下,有的功能闲置,有的实物闲置,造成固定资产的严重浪费。

3.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把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研放在首位,对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意识不到位,存在“重购置、轻使用,重资金、轻资产”的观念;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存在多头交叉管理的局面,如房产归后勤处管理、教学实验设备旧教务处和各二级院系管理、图书归图书馆管理等,削弱了国资处在资产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职能;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大多数学校资产管理还停留在单机管理甚至手工操作阶段,不能及时动态反映资产变化和存量情况。

二、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思路

1.固定资产配置与部门经费预算相结合,解决资产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部门预算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高校固定资产配置预算与经费预算管理相结合是合理配置固定资产的最好方法,也是适应财政改革的要求。在学校资源一定的前提下,固定资产的配置必须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为核心,在保障基本需要的前提下以结构调整和优化为主线,合理调整固定资产的配置结构。

财务部门在编制年度经费预算的过程中,对二级部门提出的固定资产购置预算要统筹安排,不能有求必应。

(1)对学校存量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确定学校及二级单位占用的固定资产总额、生均占有量,并与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院校基本办学指标(试行)》(教[2004]2号)指标进行比较,通过实际占有量与标准指标的对比,从而确定学校及二级单位的资产占用量是否合理。

(2)对固定资产占有量不达标的二级单位,应优先满足其购置需求,在预算分配上给予倾斜。在资产配置过程中要进行可行性论证,根据二级单位资产存量、资产配置标准和工作需要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资产配置优先从现有资产中调剂,学院国资处有权对闲置、使用效率较低和超标准配置的资产进行调剂。

(3)对固定资产占有量超标的二级单位,首先要对其占有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设备配置超标的原因。国资处对不适用、闲置的固定资产进行调剂分配,对陈旧、报废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办理报废手续。如果是为教育教学所必须购置,对其购置计划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同时在别的经费预算项目上要进行适当的扣减,以体现学院资源配置的公平,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的积极性。

财务部门通过加强资产购置的预算管理,从资金来源上进行有效控制,可以保证固定资产配置的科学合理,提高使用效率。2006年财政部公布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确立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科学编制资产配置预算,制定合理的费用定额,既能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又能减少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避免二级单位之间资产配置苦乐不均现象,避免“攀高求洋”、“贪大求奢”等现象,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2.强化成本意识、加强成本管理,解决资产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已于2013年1月1日正式执行,新制度的亮点就是高校要加强成本费用管理,计算学生的培养成本。计算教育成本既是国家核定拨款定额和确定学费标准的需要、也是学校微观管理的需要。教育成本是培养学生所耗费的全部费用,宏观的教育成本既包含社会成本,也包含个人成本;既包含直接成本,也包含机会成本。目前理论界对教育成本的研究及财务制度核算的教育成本均为狭义的教育成本,即社会直接成本,社会直接成本是高校为培养学生所发生的日常运行和管理方面的支出。虽然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提出了成本核算的理念和要求,但对成本费用的归集范围并没有明确规定,笔者对此有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商讨。

能计入教育成本的是围绕教育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所发生的各类支出,其受益者是在校学生。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将支出分类如下: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等五类支出,由于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没有直接的关系,有特定的资金来源和补偿渠道,不能计入教育成本。对于事业支出是否全部计入教育成本,笔者认为离退休支出与教育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也没有直接的关系,其受益者非在校学生,不论是否纳入社会统筹,均不应计入教育成本。因此教育成本只包含事业支出中的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后勤保障支出等四类支出,每一类支出又具体分为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主要是固定资产的建设、购置支出。定额内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可直接计入学生培养成本,而资本性支出则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在受益期内分期计入学生培养成本。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五十八条规定:将效益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按照有关规定,以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形式分期计入费用。也就是说,能计入学生培养成本的是事业支出中的在职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和固定资产折旧。

成本总额=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固定资产折旧

生均培养成本=(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学生人数

由于高职院校固定资产所占资产比重较大,且本文主要谈的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在这里也仅就固定资产的折旧对成本的影响以及为降低生均培养成本、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的措施进行分析,解决资产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折旧是学生培养成本的组成部分,高校现有的固定资产,是以前投资决策的结果,属于沉没成本,其折旧是高校人才培养必须承担的最低成本,一般占高校生均培养成本的10%—20%,高职院校折旧所占的生均培养成本比例更高,经测算,我院达到了40%多。在生均培养成本一定、实习实训条件能够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固定资产折旧越低越好,也就是说,将教育经费投入更多地用于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上。

(1)降低生均固定资产成本的措施。通过计算学校各二级院系、专业所占用固定资产总额,由此可以计算出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生均固定资产成本,通过不同学校、二级院系、不同专业生均固定资产成本的比较,可以看出其固定资产成本占用水平是否合理。对于生均固定资产成本较高的院系、专业,根据其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并且不能人为减少、单位固定成本与学生人数呈反比例变动的特点,只能通过适度扩招、增加学生规模来降低生均固定资产折旧额,从而降低生均培养成本。单位固定资产成本的下降、生均培养成本的节省也就意味着物力资源利用效率的优化,进而促进办学规模效益的提高。

(2)对固定资产实行“开放“管理。在充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大力提倡公用性较强的运动场馆、实习实验室和图书馆打破现有的封闭管理模式,向学生全天候、全方位开放,以保证“物尽其用”;同时逐步向社会开放,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资源共享,从某种角度来说,物尽其用是办学成本的最大节省。《高等教育法》明文规定,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学研究机构以及企事业组织之间开展协作,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当然这种开放与共享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高校的积极配合,重庆市教委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规定重庆大学城高校之间可以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现了资源的共享。目前我院有学生选外校的课程,也有外校的学生选我院的课程,有效地实现了学分互认;我院的微电子实训基地在重庆高校中具有领先地位,就向附近高校开放,接纳外校学生来我院实习室进行实验研究。

财政部对资产收入管理明确规定:资产出租、出借等使用收入要纳入学校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资产处置收入要上缴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可见,对固定资产进行开放管理符合国家资产管理的要求,也是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

(3)对固定资产实行“有偿使用”管理:有偿使用制度以学校为主体,向二级使用单位征收使用费,由于二级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部门没有经费补偿渠道,因此有偿使用制度主要适用于二级教学单位。在高校内实行固定资产的有偿占用制度,资产占有使用直接同二级单位的经济利益挂钩,能增强二级单位的经济责任意识,有效抑制占有欲望和需求,促使二级单位更加充分地挖掘、利用、节约有限的物力资源,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进而有效地降低学生培养成本。固定资产有偿使用制度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并已充分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国内高校没有进行成本核算,管理者无偿使用教育经费,目前“有偿使用”研究尚未完善,相信随着管理者教育成本意识的增强,固定资产“有偿使用”的研究会逐步完善和成熟,并能有效地运用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

3.建立固定资产使用的绩效评价机制,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固定资产使用的绩效评价是固定资产配置的基础和依据,可为学校分析评价固定资产的变动状况、改善固定资产的管理结构、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确定固定资产的配置方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价,已经得到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的重视和一致认可,并在一定范围内做出了尝试。要做好固定资产使用的绩效评价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制定绩效评价标准。建立一套比较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标准,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对学校及各二级部门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和管理业绩做出客观、准确的评判。评价指标主要有:

实验室利用率=实际使用的实验室÷实验室总数

设备利用率=实际开出的实验人时数÷可开出的人时数总数

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总数÷设备总数、

实验开出率=实际开出的实验项目总数÷教学大纲计划(要求)开出的实验项目总数

在200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表》,通过机时利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服务收入、功能利用与开发等指标衡量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2)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在对固定资产使用绩效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将使用绩效与预算分配、年度考核等挂钩,有效引导和规范二级单位的固定资产配置和使用行为。

(3)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机制。健全包括国资处、财务处、教务处和监察审计处在内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体系,建立固定资产购置、验收、使用和报废制度,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1)理顺固定资产管理关系。高职院校固定资产实行三级管理,做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层层负责、责任到人,国资处是固定资产一级管理职能部门,对全院的固定资产实行统一管理,负责固定资产采购和报废管理,组织全院固定资产清理盘点工作;固定资产具体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二级部门,负责对本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实物管理;各使用人员、辅导员及实验室管理员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三级责任人。为避免重复购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将公共基础实验室纳入教务处统一管理,不划分到二级教学系部。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通过校园网络建立固定资产网络管理系统,所有二级部门配备一台终端管理微机,自主及时办理购置固定资产的验收入库和报废资产的出库工作;国资处审核后在管理系统中确认并生成相应的卡片和单据。通过网络管理,便于国资处和二级单位及时掌握资产的增减变动和库存情况,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事后监督为事中实时监控,提高管理效率。

研究成果:

本文为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成本分担理论的高校学费标准研究”(合同编号:KJ1317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王良驹.成本性态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控制探微.教育财会研究,2010 1.

[2]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问题研究.预算管理与会计,2010.1.

[3]封伟.高职院校财务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探索.教育财会研究,2012.6.

[4]财政部颁布《高等学校财务制度》,2013.1.1.

(作者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财务处)

猜你喜欢

资产单位成本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协办单位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