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恭达:挥墨洒丹青 善行走天下

2014-04-02

世纪人物 2014年3期
关键词:规划文化

言恭达,1948年生,江苏常熟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协文史馆文化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馆员,中国政协文史馆言恭达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文化传媒中国美术院副院长,开明画院副院长,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受业于著名书画家沙曼翁、宋文治先生,精多种书体,工篆刻、善绘画。作品参加过全国第二至第十届书法篆刻展、数届全国中青年书法作品展、国际书法展和当代名家书画篆刻作品展,先后在500多次国家级、国际性和各类全国性展览中入选并数次荣获大奖。作品还多次赴日本、韩国、新加坡、巴西、加拿大、美国、法国、菲律宾和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与地区交流,并于2010年11月在联合国总部“首届中文日”举办特展。2008年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创作的《我的中国心》长卷、2010年上海第41届世界博览会时创作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长卷,2011年在美国夏威夷大学APEC文化论坛展出的《世纪脊梁——言恭达书推动百年中国历史进程人物诗抄》和2012年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体育颂》书法长卷赢得海内外一致赞誉。作品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和篆刻卷)、《中国当代书法大家》等500多种全国性专集。1987年全国“当代中青年《书苑撷英》评比”中,作品以最高评票被评为全国37位优秀作者之一。作品还被选刻于全国各地100多处碑林,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100多家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和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布置与收藏。书学论文多篇参选“全国书学研讨会”,选入《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等。出版《抱云堂》等书画专集与《抱云堂艺评》等专著,《当代书法名家》(字帖)及教材,参与合编《六体书字典》、《中国书法名作鉴赏辞典》等。

他热衷于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多年来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江苏红十字孤儿学校、全国艾滋病防治、江苏省体育发展基金等无偿捐资数百万元,并出资建立南京“言恭达百万慈善基金”、东南大学“言恭达百万教育基金”等。2008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博爱勋章”,2010年被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机构授予“爱心形象大使”称号、全国政协“善行天下政协委员慈善公益代表人物”,2011年荣获国家“第六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行为楷模”称号等,2012年建立“言恭达文化基金会”。

《世纪人物》:在您的提案中看到,城乡精神文化活动的一体化对“城镇化”的重要性,那么您认为,目前在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您觉得应该如何来改善?

言恭达主席:以苏南某市为例,目前在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存在四方面问题:其一,文化设施尚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其二,居民的参与意识不够。其三,居民的文化活动圈子小、狭窄,不少人每天为维持生计疲于奔波,对社区文化活动不闻不问,导致同一个安置社区内的居民无法做到互相帮助和关心,缺乏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其四,文化冲突明显。安置社区的农民在自愿或非自愿情况下迁入城市,大多数人面临着市民身份转换障碍,部分人由于非农生产方式转换的艰难,导致生活陷入贫困,种种因素累加,使得居民对市民身份认同模糊,导致农村、农民安置小区里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本地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时常发生冲突。

要改善这种状况,第一应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第二应进一步完善并健全农村文化组织机构,第三应继续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第四应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第五应增强农村文化的造血功能;第六应将“农民市民化”作为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组织各方力量,包括公益性社会组织,面向进城农民群体,开展有关城市文明教育活动,从最基本的生活守则如:如何走路、如何过马路、如何倒垃圾、如何处理邻里关系等讲起,使他们能尽快融入城市文明。

《世纪人物》: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产业发展规划、镇村建设规划和土地开发利用规划,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的工作重点,您认为目前“三规”的制定与融合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能更好地推进“三规”融合?

言恭达主席:“三规”实施的着力点在乡镇,因此,“三规”融合的结合点也在乡镇,但“三规”的制定和融合的情况却不理想。一是“三规”制定不到位,一方面是规划内容不到位,大多数乡镇只有一些产业发展的计划,而没有产业发展的规划。另一方面是规划覆盖不到位,由于“三规”没有对所有镇村全覆盖,因此,在乡镇一级实际上无“三规”可融合。二是规划执行不到位。乡镇干部缺乏规划意识,对上一级相关规划认识不深,难以有效地组织实施规划。制定的规划只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作业”,而不是为了研究发展思路和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执行规划难到位。规划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机构人员配备不齐,专业力量不强,对发生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有时监督处理不到位。三是规划融合不到位。“三规”制定工作体制各行其是,难以配合;“三规”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既没有协调机制,也没有融合意愿和意识。四是规划支持不到位。上位规划对下位规划的支持不到位,乡镇建设缺乏土地指标。建设用地指标多数被上一级占用;产业发展缺乏规划指导,在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建设中,适合与不适合的乡镇都发展,村级创业点建设较为盲目。

要促使“三规”更好地有机融合,其一,需要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前瞻性,工作中对规划的重要意义要有更深刻的认识,确立共同的理念和创新的思路,强化“三农”工作意识理念、保障农村居民利益理念、维护农村发展权的理念和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理念。其二,应建立规划制定的融合机制,明确部门规划融合的责任机制,建立乡镇制定规划的责任机制。其三,应实现“三规”的多维融合,包括纵向与横向融合,正向与逆向融合以及时间融合。其四,应建立土地“两权”出让的准市场机制,国有土地市场为城市化建设提供了巨额资金来源,同样集体土地市场也可以为乡镇的城镇化建设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

《世纪人物》: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版权制度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您觉得哪些因素制约着版权制度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些制约因素?

言恭达主席:因为我国实施现在的版权制度的时间不长,各方面基础比较薄弱,导致该制度在运行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从目前来看,集中起来包括六方面的制约因素:一是国家层面缺乏版权工作总体规划和配套政策,现有部分政策需要及时调整。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版权管理机构寄于新闻出版广电系统之内,计划经济时代色彩浓厚,与版权工作对象的广泛性不相称,与世界各国版权治理体系迥异。三是社会意识偏低。社会各界对版权的经济贡献度不了解,没有形成尊重版权的良好氛围。四是资源投入不足,不管是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版权管理的人力和经费均投入不足,社会服务业发展滞后。五是保护力度不够,表现为行政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能力不强,力度不够,企业自我维权能力弱。六是作品原创力不足,作品开发力不足,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作名企。

要解决上述问题,一要确立明确的版权工作中长期目标,版权治理体系要明显优化,版权保护能力要满足需求,版权公共服务要体系完备,版权文化氛围要显著改善,优势版权企业要形成高地,版权走出去要形成规模。二要切实采取措施强化版权管理,包括强化组织领导,增强版权工作的组织协调能力;改革管理体制,突出版权在经济转型和文化发展中的独立性和渗透力;加强战略谋划,增强版权工作规划性,提高工作效用;加大资源投入,为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加强政策引导,使各种资源向创新、运用、管理和保护上聚集;完善法律体系,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和环境;营造文化氛围,运用多种形式在不同人群不同领域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版权意识;强化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所需的各类版权专业化人才。三要建立统计与考核制度。参照发达国家做法,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统计体系和制度,凸显版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引起各方对版权的重视。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对各级地方政府版权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在作品登记数量、版权合同登记数量、版权运用状况、版权经济贡献率、版权社会贡献度、版权保护能力、公众版权意识、版权科学管理和版权人才培养以及版权公共服务等十个方面设立具体的考核指标,促进各级地方政府着力做好版权工作,以充分发挥版权制度鼓励创新、繁荣文化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

《世纪人物》:国民阅读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党的十八大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写入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领导干部读书学习提出要求,国务院把公共阅读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您认为我国目前全民阅读的现状如何?如何将全民阅读真正上升为国家战略?

言恭达主席:中华民族素有崇尚读书、书香传家的优良传统,中华文明之所以5000年连绵不断、一脉相承,读书学习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全民阅读工程建设中还存在着制度缺位、经费不足、人力有限、活动吸引力不强、地区差别等问题。因此,要把全民阅读真正上升为国家战略,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建设书香中国,为提高国民综合阅读率提供有力保障。

其一,应成立国家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其二,应加强顶层设计并组织实施,拟定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其三,应加强全民阅读立法。其四,应建立国家全民阅读专项基金。其五,应加强基层阅读阵地建设,是整合设施资源,统筹队伍建设,科学设置城乡阅报栏(屏)、报刊亭。其六,应加快数字内容建设,注意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多媒体)、阅读对象的层次性(不同读者群)、阅读内容的艺术性(吸引读者眼球),进一步加大数字内容建设力度,提高数字内容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并促进公共数字阅读服务品牌化、专业化,提升惠民服务水平,从而激发读者阅读的愿望与激情。

王西京,1946年8月生于陕西西安,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政协常委、西安中国画院院长、西安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西北大学、云南大学、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一级美术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获“中国时代先锋人物”、“第四届中国改革十大最具影响力新锐人物”、“陕西省红旗人物”、“陕西省行业领军人物”、“陕西省优秀共产党专家”、“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四十多年来,他曾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五千余幅,先后出版作品集、论文集等60余种。

曾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英国、法国、泰国、韩国及香港、台湾、澳门、深圳、大连、北京、广州、郑州、合肥等国家和地区及城市成功地举办画展三十多次,被新加坡南洋美术学院、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泰国东方书院聘为客座教授。

王西京在2000年荣获日本政府“国际阿卡得密奖”和“教育文化勋章”;2002年荣获汉城国际书画大展“国际贡献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奥林匹克运动”特奥金质奖;2003年获日、中、韩“国际美术节大展”金奖和“中国北京国际美术节”特等奖;2005年获“法国国际美术沙龙展”特别奖,是我国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艺术家。

猜你喜欢

规划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发挥人大在五年规划编制中的积极作用
谁远谁近?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