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运错过最佳退场时机

2014-04-01

环球时报 2014-04-01
关键词:服贸学运抗争

本报记者 吴 薇“3·30占领凯道”后,“太阳花学运”该如何收场,马英九是否会在强大压力下退回服贸,这些问题成为岛内外关注的焦点。3月31日,《环球时报》就此专访了岛内名嘴和政治评论员唐湘龙先生。他直言,这波学运注定是一场失败的学运。 环球时报:您怎么看待3月30日晚上学生的“占领凯道”行动? 唐湘龙:昨天(指3月30日)动员的人数其实是蛮多的,不过我高度相信台湾警方的估算方式。台湾历史上最大的游行是当年反贪腐的红衫军“围城之夜”,在台北市主要街道全被塞爆的情况下,台北警方估计有35万人左右,昨天警方合理地估计在11万至12万人之间。抗争的场面和规模会比现场感受到的或科学数据评估的夸大一些。 昨天参与成员的成分非常复杂,诉求也驳杂不一。反服贸只是表面上的理由,其实大部分团体对服贸是讲不清楚的,估计跟服贸本身并没有直接关系,可以说是过去一段时间反国民党或反马(英九)力量在接近选举年的时候进行的6年以来最大规模集结。昨天上街的团体可分为两种:一是高度的“独派”团体,这是他们2016年之前的政治操兵;另外一个是台湾反马势力。 环球时报:学生号称有50万人参加,您认为这是否代表台湾人的意志? 唐湘龙:这是个大问题,因为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可以相信的有关服贸的民调。现在台面上所看到的民调相当粗糙,服贸议题具有高度的专业性,要让一般民众去做广泛的表达,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尤其这种反对运动关系到两岸议题,努力做政治操作的团体都会想方设法挑起你的恐惧感。以我的本能的直觉判断,个别业者也许对服贸有不满,不见得是受害,可能是他所争取的大陆方面的开放还不够,但没有一个产业公会鲜明地说它反对服贸。因此,这次的抗争情况可以说是在民主社会中非常罕见的,即它是一个没有明确受害者的抗争,至于竟然有这么大规模的发动,你只能说它的背后是政治。 环球时报:您认为学生最佳退场时机是什么时候? 唐湘龙:以我长时间做政治观察的经验,学生已经错过了最好的退场时机,就是昨天。昨天不管是多少万人上街,大概会是反服贸运动的最高潮。接下来就是闽南话讲的“歹戏拖棚”,事情已经不好看了,但始终不会结束。未来一两天,我相信有些事情会发酵,像美国官方开始做出次级表态,虽然还不是第一线的官方表态,但是国务院副发言人和AIT(美国在台协会)理事已经对“占领国会”有了定调性表达,这对学生来讲是非常不利的。民进党也清楚地知道,如果它失去美国官方对其动作的基本支持,几乎没有可能在台湾岛内得到政治成功,收割政治果实。因此民进党必然会做一些危机处理,与学生运动的切割可能会慢慢出现。学生现在如何找到台阶下,他们面临的困难,我觉得可能会比马英九更多。 环球时报:您认为马英九在强大压力下会退回服贸吗? 唐湘龙:马英九不可能退回服贸,如果答应的话,第一,台湾法治将崩溃,第二,为未来政治对抗立下非常恶劣的示范效果。对马英九来讲,一旦退回服贸,就意味着国民党过去6年来的两岸和解,以“九二共识”为基础、让台湾能够开大门、走大路的路线彻底崩溃。这个“退回”不是单纯服贸的问题,背后意味着整条路线的崩溃,意味着这个政治集团的崩溃。所以即使马英九和国民党在程序上会有一些妥协和沟通,但基本的立场不会改变。 环球时报:学生代表支持“台独”、与民进党关系密切的传闻不断爆出。您认为民进党的策动作用有多大? 唐湘龙:这些都是事实。当然我们不能用扣帽子的方式,但这涉及到大家对政党政治氛围的基本理解。这些带头学生,还不只是两个,而是非常广泛的这一批带头人,本来就是民进党在校园培训进行各种宣传活动的志工干部,有些甚至是以民进党党工的身份在民进党党部领薪水。他们“独派”色彩非常浓厚,甚至在其他场合毫不避讳表达他们的“台独”立场。 虽然目前民进党的执政派系是苏贞昌系统,但其实在整个事件中,台面上主要的绿营势力,包括这些学生几乎都是蔡英文过去在各个地方学生军团的负责人。在“立委”部分,第一线帮这些学生的,以及写信到美国告洋状的萧美琴,都是蔡英文的人马。这些学生和民进党的关系以及跟深绿团体的关系,其实不需要有任何怀疑。 环球时报:岛内支持服贸的声音一直被压制。您怎样看待这种“台湾式民主”? 唐湘龙:这是台湾民主化走了20年、但法治化跟不上来所形成的巨大缺口。它成为台湾政治体制上的巨大缺陷,民主上来了,但法治没有跟上来,使得当有冲突发生的时候,抗争者的声音都会不成比例地被放大,潜在的受害者或不同立场的沉默多数反而没有能够被大家接受的意见尺度。这就是台湾的困境,每个人只要宣称捍卫民主,就几乎可以肆无忌惮地做出各种反体制行为或破坏体制的抗争。台湾变成只有一只眼、一只手和一只脚,基本是残缺的,这种残缺什么时候会补齐还不知道,但从这次的情况看,缺口其实是更大了,台湾未来将付出惨重代价。 环球时报:您如何定性这次学运?唐湘龙:这波学运注定是一场失败的学运。“3·30行动”即使集结了这么多人,但除了口号之外,没有一个定调的、可操作的诉求。除了反服贸之外,学生的要求在不断改变,马英九曾公开讲过,他不太清楚学生的诉求是什么。至于学生动员方面,昨天已经到顶了,也是这波以反服贸为号召的街头动员的告别式。▲

猜你喜欢

服贸学运抗争
名师新题:抗争
SilentEpidemic
Enabling the Movement
LOVEIN AN OLDCLIMATE
“太阳花”周年,台严阵以待
浅谈安源工运与萍乡早期学运
两岸服贸协议的利弊与得失
陈为廷搞学运交到女友
“服贸懒人包”激化学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