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课程置换的“3+1”IT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4-04-01王国权才智韩紫恒马海峰赵福军

经济师 2014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改革

●王国权 才智 韩紫恒 马海峰 赵福军

基于校企课程置换的“3+1”IT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王国权 才智 韩紫恒 马海峰 赵福军

通过对IT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文章主要从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置换管理办法制定、网络管理平台研发、课程置换成绩评定及考核机制改革等方面对于基于校企课程置换的“3+1”IT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实践证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IT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改革效果明显。

课程置换 校企合作 “3+1”人才培养 IT专业人才培养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等发展战略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重点。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根据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体系、培养过程、培养机制矛盾等诸多问题,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尤其是IT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亟待研究和探索。本文以黑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以培养优秀IT人才为宗旨,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企业需要为向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3+1”模式为重点,以校企合作平台为载体,以校企课程置换为途径,以“产学研”的企业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以增强IT职业素质为突破,重点研究和实践了基于校企课程置换的“3+1”IT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IT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思路,构建基于校企课程置换的“3+1”IT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基于校企课程置换的“3+1”IT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主动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IT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

二、IT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国内高校传统的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普遍存在教材陈旧、知识结构滞后,实践环节目标不明确,理论教学偏重而实践训练不足的问题。这种情况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与新时期国家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是背道而驰的。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样的,通过细致的分析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普通高等院校未从根本上更新思想,教育理念陈旧,对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人才需求分析不充分,往往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对于毕业生承受压力的能力、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未能从根本上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及手段以适应IT企业的新型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包括较强的实践能力、健全的人格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2.课程体系陈旧、知识结构滞后,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特别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承担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的培养。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未能突破传统的偏重课堂知识讲授、轻视岗位技能训练的误区,或者是一些管理人员及教师不愿意去改变现状,使得“实践化教学”成了口号。

3.实践环节指导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欠缺。由于目前普通高校教师主要来自于各高校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师缺少企业实习锻炼机会,不能及时反映IT企业用人需求,或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IT实际项目开发经验方面的支持,导致教学与实践脱钩,培养的毕业生与IT企业用人需求脱钩。

4.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程度差,不足以为在校生提供一个接触实际项目开发的平台,使得在校生的知识始终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足够的实践锻炼,直接造成就业环节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需求期望值之间的差距扩大,这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基于校企课程置换的“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我国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十余年来,经过教育部门、高校、有关专家和学者的探索和努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研究热点。几年来,黑龙江科技大学结合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突出实践,科学确立了“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的三大教育理念。在“三大”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搭建了以大德育为先导、以大工程为背景、以大实践为途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的模式,采取工程实践、导师制培养、校企合作“3+1”培养和课程置换等方式,坚持四年不断线地对学生进行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训练。同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等IT相关专业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三大”教育理念,推进校企合作,开展基于校企课程置换的“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大批拥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IT专门人才。

1.搭建全方位校企合作平台。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如何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是目前高等教育的最大挑战。要实现这个目标,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学生放到企业中去学习和锻炼。因此,近年来黑龙江科技大学搭建“专业+企业群”平台,每个学科专业联系一批相对稳定的企业群,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开展校企联合办学,积极建立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而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逐步探索、实施由以校内学习为主的传统人才培养方式向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为“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目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以文思、中软、达内、中科软、富士康、海康等IT企业为基础,在北京、南京、烟台、大连、大庆、哈尔滨等城市构建校企合作实践基地IT企业群,为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教师实践锻炼、“产学研”合作提供了良好平台和外部环境,采用“3+1”的模式按照企业需求联合培养IT专门人才。

2.制定全新培养方案。自2010年起,黑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以探索和构建基于校企课程置换的“3+1”IT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以校企课程置换为途径,以“3+1”模式为重点,与合作企业联合,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制定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中,融入主流IT企业课程内容及“3”和“1”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衔接,调整了第6-8学期的开课计划,将第7-8学期调整为专业训练、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并规定自第7学期开始的实践环节可以采用校企课程置换的形式,鼓励学生到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去进行顶岗实习。

3.制定完备的校企课程置换管理办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的培养方案,推进校企合作,开展“3+1”IT应用型人才培养,深化教学转型,黑龙江科技大学创新教学模式及教学管理机制,制定了完备的课程置换管理办法。首先,规定了课程置换包含理论课程的置换和实践环节的置换,理论课的置换以课程属性相同、课程内容相近、学分和学时基本一致为准则,实践环节的置换以实践内容相近、时间不少于培养方案中被置换的实践环节规定的时间为准则,学生开展的顶岗实习或技能培训效果达到良好及以上的可以置换生产实习环节,但实习或培训时间不能少于生产实习时间。其次,制定了集学生、企业(或实践基地)、校方三方职责于一体的完备的校企课程置换申请及审批制度。

4.开发网络教学管理平台。为了方便学院对于在外进行课程置换的学生管理以及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同置换单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黑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门开发了全新的“校企课程置换网络管理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进行校外学生管理、置换单位变更在线申请及审批、学院信息发布、就业信息共享、指导教师与学生在线交流以及学生在线交互等工作。学生离校前统一完成注册工作,以一卡通号进行登录,实现平台管理与交互、信息发布与共享等操作,创新了“空间分离、时间同步”的教学模式改革及管理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并重的质量监控效果。

5.制定全面的成绩评定和考核机制。为了更加全面的对于课程置换的效果进行综合评定,学院制定了全面的成绩评定和考核机制,从企业、学生、学院三方面进行评定与考核,综合课程置换成果展示、学生答辩成绩、企业及项目组成绩、企业指导教师成绩、学校指导教师成绩五个分项,计算加权成绩,作为学生所置换课程的最终成绩。新的考核机制更能激发学生课程置换期间的工作热情,从企业及项目组的角度来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从企业及学校的角度多方面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全方位地对于学生给予综合素质的评定。

四、结论

2011年8月以来,黑龙江科技大学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为载体,进行基于校企课程置换的“3+1”IT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研究,完善校企课程置换管理办法及课程置换效果评估机制,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IT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全新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置换管理办法的制定、网络管理平台的研发、课程置换成绩评定及考核机制的改革,对推进IT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革新之路。通过近三年的改革与探索,对于提高IT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一定成绩,2008级和200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以及2009级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系软件工程专业首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超过92%,对于提高IT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和深入研究的学术价值及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1] 赵国刚.“三大”教育理念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

[2] 张凤武,周广林,曹景萍.基于MPE-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培养模式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3] 才智,王国权,韩紫恒,赵春刚,朱秀,马海峰.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改革与实践[J].经济师,2013(7)

[4] 才智,赵春刚,顾泽元.基于CDIO模式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J].经济师,2011(8)

[5] 才智,张学金.工程教育模式下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与研究[J].经济师,2012(2)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责编:贾伟)

G640

A

1004-4914(2014)01-179-02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基于校企课程置换的“3+1”IT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改革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改革之路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改革备忘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