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电运行危险点预控实践及思考

2014-04-01麦志彦

机电信息 2014年33期
关键词:预控危险点变电

麦志彦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广东 佛山528000)

0 引言

变电站是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电能的汇集、分配和变压功能,其能否安全、可靠地运行直接影响着配电网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要确保变电站长期安全运行,必须加强管理,然而由于变电站运行管理涉及设备的维护、检修、技改及缺陷处理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中都隐含着很多危险点,因此必须对危险点进行超前控制和事先预防,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率。

1 变电运行危险点预控现状

供电企业对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危险点的预控向来十分重视,为了确保重要操作的安全,都要求在操作过程中有专业人员在现场跟踪把关,同时还设置多重监护。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运行事故仍然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危险点预控工作流于形式。由现场执行情况可知,虽然电力企业十分重视并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然而具体预控过程中存在照搬、分析不精细、针对性不强、没有实用性等情况。受认识上偏差及专业水平的限制,部分工作人员对于危险点预控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防范措施的针对性差,很难起到真正的预防效果;部分危险点虽然分析到了,也制定了相关的防范措施,但并未真正落实到位。

(2)危险点预控方法存在弊端。由于电力企业不够重视,因此对于变电运行危险点预控方法研究较少,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普查、运行作业过程预控、日常巡检查找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并不能从根本上对危险点进行预控,采取完善的预控措施更是难以实现。

(3)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相关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没有从思想上重视危险点预控工作,对各项业务操作水平不高,对应知应会的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部分工作人员虽然业务熟练、规章制度更是熟记于心,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存在抢进度、侥幸心理等,不能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难以有效达到预控效果。

2 基于HSE管理体系的变电运行危险点预控实践

HSE管理体系是健康、安全和环境三位一体的管理系统,包括7个关键要素,分别为领导和承诺,方针和战略目标,组织机构、资源和文件,风险评估和管理,规划,实施和监测,评审和审核等,这些要素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动态化的管理系统。其具体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HSE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图

根据HSE管理体系的内涵,可将变电站危险点预控分为5个阶段:分析、预测、编制预控措施、实施和运行、审核及管理评审。对于不同的阶段,都应严格按照HSE管理体系的模式,稳步推进,为接下来的工作开展提供良好条件。

2.1 危险点分析

一方面,将正要进行的操作和之前进行的同类操作相比较,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找出极易造成安全隐患的危险点。进行此种比较的原因在于,将要进行的操作和过去同类操作过程十分相似,操作过程中用到的电力设备、操作过程、环境都十分类似,以前同类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点十分可能在将要进行的操作过程出现,从而引发电力故障;另一方面,操作过程虽然类似,但由于有很多难以控制的外在因素的变化,在进行危险点分析时,还必须根据工程进度的具体情况进行实时分析,对不同的进度和外在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尤其要在分析过往和目前类似的危险点时,重视和防止新的危险因素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算作业情形类似,但不同的操作人员、操作要领、场所都有可能引发新的危险点,必须将这些差异考虑进去。

2.2 危险点预测

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例如现场巡查、设备检查、分析教训等,查找变电运行危险点,然后召开座谈会对可能存在的危险点进行预测。让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到危险点的分析和预测中来,这不仅能集思广益,给工作人员提供一次相互学习、交流、理解规程的机会,也有利于工作人员对操作规程的深刻理解,对习惯性违章起到一定的纠正作用,减少故障的发生。例如:佛山地区某变电站经过讨论后,认为目前变电运行的主要危险点包括以下几方面:(1)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危险点预控估计不足,重视不够;(2)倒闸操作过程不严格。例如:填票不认真、操作不按顺序等;(3)办理工作票时不严格审查;(4)巡检不认真,对缺陷认定不准,交班巡查流于形式等。

2.3 编制危险点预控措施

针对目前变电运行过程中的危险点,制定相应的预控措施。例如针对上述提到的危险点,可制定如下预控措施:(1)认真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使其牢记安全规程,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使危险点预控逐步实现程序化;(2)制定倒闸操作、设备检修等相关危险点的预控措施及巡检程序,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查找危险点,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预控措施;(3)对危险点的预控措施进行严格的检查、核对及监督,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其理解、掌握相关措施,提高工作人员分析和控制危险点的综合能力,尽量避免出现习惯性违章。

2.4 实施和运行

首先,在进行具体现场操作之前,对危险点的预控措施进行交底,然后再根据规定的方法开展相关的技术活动。具体实施如下:将其写成文字,印发给每个工作人员,也可写在小黑板上,挂在施工现场或宣传栏内;另外,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对整个预控措施的落实进行跟踪检查和考核,同时还要考核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

2.5 审核及管理评审

在上述过程完成后,要及时召开控制危险点的分析会议,对前一阶段危险点的预控措施进行总结,分析整个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下一阶段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例如:危险点预控制度化,提高工作人员对危险点预控重要性的认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查找存在的安全隐患,逐步完善上一阶段的危险点预控措施。

以变电站倒闸操作为例,根据HSE管理体系,经过分析可知倒闸操作中的危险点,如操作不当或误操作,将造成严重的停电事故。根据以往出现的事故分析事故源,识别危险点,同时制定详细的预控措施。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其技术水平。在倒闸操作中要根据预控措施,严格遵守工作票制度。认真填写工作票,到达现场后操作人辨识危险点并判断预控措施是否正确完备。如果预控措施完备,则根据工作票中的步骤进行操作。操作完成后,操作人员对本次操作进行总结反馈,对于发现的新问题,召开控制危险点的分析会议,及时处理并完善预控措施。

3 变电运行危险点预控要注意的问题

3.1 危险点预控和加强规范管理相区别

危险点预控是根据变电运行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出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和技术管理存在本质的不同。危险点预控是点上工作,规范管理是面上工作,两者要区别对待。

3.2 危险点预控和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相区别

规章制度是操作人员必须遵守的工作准则,所有人员都必须遵守。虽然规章制度都与安全息息相关,但和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还存在相当的不同,若把每项规程都看作危险点,便会轻重不分,扰乱工作人员的思维,造成工作人员分不清哪些是操作时必须控制的真正危险点。

4 结语

变电运行危险点预控属于逆向思维,通过从可能出现的后果来作出假设,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地开展变电运行危险点预控工作,对确保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和设备的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应把电力部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综合管控、自主提升方针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避免电力故障的发生,提升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水平。

[1]陈国艺.关于对拓展变电运行危险点解析与预控[J].科技创业家,2012(18)

[2]剧淑红.浅谈变电运行危险点预控[J].科技信息,2009(32)

猜你喜欢

预控危险点变电
疫情预控公益广告
谈如何做好房建监理开展前的预控工作
变电运行管理危险点分析及应用
变电运行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监理预控在工程实施中的有效应用
变电设备差异化巡视优化
对变电运行防误闭锁装置的分析
实现安全预控管理的几点探讨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潜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探析变电运行管理的危险点及其应用